3歲男童被狗咬傷離世 接種疫苗為何「無效」?

近日,河南南陽一名3歲男童被狗咬傷,雖然緊急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但還是在18天後不幸離世,引發廣泛關注。

△診斷證明

南陽市疾控中心、南陽新野縣疾控中心、南陽卧龍區疾控中心均表示對此事已完成初步調查,狂犬病疫苗與被動免疫製劑(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單克隆抗體)的管理、狂犬病暴露處置與醫療救治等方面未發現異常,無論是免疫球蛋白還是疫苗都無法確保百分之百阻斷病毒感染。

接種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後

為何還是病發?

第一,男童被咬傷的是頭面部、頸部多個部位,進入體內的狂犬病毒量比較大。

第二,狂犬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頭面傷口距離中樞神經比較近,病毒一旦進入神經是不可逆的。

第三,患者年齡小、體重也較輕,免疫球蛋白用量比較少,咬傷部位又多,難以中和侵入的所有狂犬病毒。

第四,疫苗並不是一注射就能立即產生免疫抗體,通常需要7—10天。患者的咬傷部位是距離中樞神經較近的頭面部,注射的疫苗可能尚未起到良好的阻斷作用,病毒就已經進入腦內,導致免疫失敗。

狂犬病的常見誤區

你中招了嗎?

誤區一:只有貓狗才會傳染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主要包括犬、貓、狐狸、豺狼、蝙蝠等動物,我國多以犬、貓為主。

誤區二:被貓狗抓傷不會得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範(2023年版)》明確指出,以下情況均屬於狂犬病暴露,應儘早進行正確預防處置: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破損皮膚處,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接觸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唾液或組織,都屬於狂犬病暴露。

誤區三:狂犬病疫苗可以晚幾天再打

被狂犬病高風險動物抓傷或咬傷後,狂犬病的預防就是「與死神搶時間」。狂犬病的潛伏期多為1—3個月,1周以內或1年以上極少。雖然晚幾天處理也可能有效,但狂犬病致死率幾乎100%,完全不該去冒這個風險。

誤區四:被咬傷後先包紮再去醫院

一旦被咬傷,如果沒有明顯的大出血,應盡量避免包紮傷口。首先需沖洗傷口,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洗劑)和有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沖洗咬傷和抓傷處至少15分鐘。徹底沖洗污物、血跡後,可用碘伏或酒精塗擦傷口周邊皮膚處。沖洗後立即前往醫院,由醫生進行專業處理。

被抓傷或咬傷後

如何預防狂犬病發生?

首先需評估動物攜帶狂犬病毒的風險: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動物意外傷害,切記快速到具有資質的犬傷門診處置!

再根據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進行暴露風險分級及相應的處置,共分為三級:

i級暴露

接觸或者喂飼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級暴露

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明顯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應處置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Ⅲ級暴露

單處或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黏膜被唾液或組織污染或直接接觸蝙蝠者,應處置傷口並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和狂犬病疫苗。

注意:疫苗接種期間應避免飲酒、飲濃茶或咖啡;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避免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避免應用皮質醇類激素、抗瘧葯、免疫抑製劑。

在此呼籲

加強犬只管理

普及急救知識

避免此類慘劇再次發生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