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區的幾個花鳥市場,記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異寵,包括有著多彩羽毛的鸚鵡、寄居蟹等。
在南方花鳥市場,一位店主向市民推介鳥類寵物。
在南方花鳥市場經營一家寵物及用品店的店主馮女士介紹,有的市民熱衷於網購一些更冷門的異寵,如蜥蜴、蟾蜍、寵物蛇等,這些異寵因獨特的花色、品種,形成「一寵一價」,因此更多是在網上銷售。
儘管花鳥市場內的商家不直接售賣這類異寵,但相關的服飾、玩具以及保暖設備等「周邊產品」倒是一應俱全,供異寵愛好者們線下選購。
在市民韋英的家中,養著五隻活潑可愛、性格迥異的鸚鵡。韋英與鸚鵡的緣分始於一隻從朋友家接回的玄鳳鸚鵡,她說:「從親手給它餵奶,到見證它一點點長大,這個過程充滿了樂趣與溫馨。」
韋英飼養的鸚鵡。
從事於生態保護工作的市民黃佳晨給飼養的黃金角蟾起名為「呱太」,它有著黃綠漸變的皮膚、紅紅的小眼睛和萌萌的小爪子。黃佳晨說:「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做夜間觀察活動,會遇到一些自然『鄰居』,比如白額高腳蛛、中國壁虎、變色樹蜥、黑眶蟾蜍,接觸多了就覺得它們非常可愛。」
黃佳晨飼養的黃金角蟾。
「養角蟾除每天換水外,一周喂兩三次即可,很適合懶人。」黃佳晨說,目前,她飼養了3隻睫角守宮、1隻鬃獅蜥、1隻豹紋守宮和2隻食鳥蛛。選擇這些冷門異寵,一方面因為它們比較喜靜,好飼養;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形態獨特,具有觀賞價值,能帶來不一樣的養寵體驗。
黃佳晨說,角蟾看上去很「冷靜」,不需要出門溜達,但不意味著可以少花心思。她從網上購買回的角蟾一開始只是小小一隻,身長不過4至5厘米,她為其購買了專用的角蟾飼料,用礦泉水給角蟾換水,精心地照顧著它。
「雖然角蟾是冷血動物,但為了保證它的活力,我買了一個加熱板,能在玻璃房低於20℃時自動加熱至適宜溫度。」 黃佳晨表示,她朋友的多隻異寵放在工作室,每隻異寵都住進單間「恆溫房」,確保2至3天餵食一次的情況下,能夠生活在適宜環境中。
韋英為鸚鵡們打造的「小天地」。
為了讓家裡的5隻鸚鵡能夠快樂成長,韋英專門為鸚鵡精心打造了一片寬敞的活動區域,裡面擺放著各種樹枝、小鞦韆等玩具。她每天都會投入大量時間與鸚鵡們親密互動,給它們播放音樂,引導它們跟唱。
市心理衛生協會會長謝靜表示,對寵物的選擇其實是一個人向外的心理投射,能反映出飼養人的個性特質及情緒情感。飼養異寵的人個性通常是比較跳躍、情緒化,但也有細膩的感性色彩和帶有勇敢、追求與眾不同的特點,容易出彩也容易沮喪,這些個性會促使他們去做出飼養異寵的這個選擇。
市民飼養的異寵——食鳥蛛。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雖然對於異寵的範疇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說法,但飼養寵物的前提應是不挑戰法律底線,擁有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環境穩定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明確了特色養殖涉及梅花鹿、蛇、鸚鵡、鱷魚等保護動物,須向相關部門申報審批。
市動物園管理處科普教員張恆皓介紹,一些動物的購買、飼養需要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建議市民掌握寵物的生長要求、養護知識後再進行飼養。「確定飼養後不要輕易地棄養、丟棄,避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性。」張恆皓說。
來源:全媒體記者 吳祉婧 見習記者 吳倩雯
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欄目策劃:柳州融媒(微信號:lzweibao)
校對:董穎佩
編輯: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