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隻黑色的大型犬,一名兩歲的女童,一場慘烈的撕咬。這是10月16日發生在四川成都崇州市的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女童被咬傷後,經過多次手術,仍在重症監護室與死神抗爭。而狗主人則逃之夭夭,至今未現身。這起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事發當天,女童和母親鄧某在小區樓下散步,突然遇到一隻黑色的大型犬和一隻白色的小型犬。黑色犬只對發起了攻擊,將其撲倒在地,並用牙齒撕咬她的頭部、胸部、腹部等多處。鄧某和周圍的群眾試圖制止和救助,但都無濟於事。黑色犬只一直咬到失去意識才鬆口。
隨後,女童和鄧某被送往醫院。經診斷,全身多處咬傷,右腎挫裂傷,右側肋骨骨折。經過全力救治,她已完成了傷口清創手術,但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生命體征平穩。鄧某體表擦傷,已處理。
而傷人犬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承擔責任。
警方對此事展開了調查處置工作,並發布了尋找傷人犬主的通告。最終,經過警方的篩查,咬傷女童的黑色羅威納犬主人已被崇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家屬多次求情,想要私下和解被女童家屬拒絕。目前,黑色羅威納犬的命運還未確定,但有可能會被安樂死。
事件影響: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
這起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和討論,多個相關話題登上了熱搜榜。網友們對受傷女童表示了同情和祝福,對傷人犬主表示了憤怒和譴責,對相關部門表示了期待和監督。同時,也有一些爭議和質疑的聲音出現,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狗主人的責任和處罰。許多網友認為,傷人犬主應該承擔刑事責任,而不僅僅是民事賠償。他們認為,傷人犬主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故意傷害罪或者過失致人重傷罪,應該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被判處相應的刑罰。他們還質疑,為什麼傷人犬主能夠逃脫警方的追捕,是否有什麼特殊的背景或者關係。
女童家屬的籌款和賠償。女童家屬在事發後,通過公益平台發起了籌款活動,目標金額為200萬元。不到一天時間,就已經達到了目標,並停止了捐款。女童家屬表示,這筆錢將用於女童的醫療費用,並承諾如有餘款將全部捐給其他慈善機構。然而,也有一些網友對此表示了質疑和不滿。他們認為,200萬元的金額過高,超出了女童的實際需要;而且籌款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傷人犬主的賠償義務和責任心。
涉事小區的管理和監管。據了解,涉事小區是一處高檔住宅區,物業公司是恆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事件發生後,物業公司表示已經墊付了部分醫藥費,並承擔了連帶責任。但是,也有一些網友指出,物業公司在事件發生前就存在管理不善和監管不力的問題。他們沒有對小區內的養犬行為進行規範和登記,也沒有對違規養犬者進行制止和處罰。他們甚至沒有及時處理事件現場的血跡和污染。
事件啟示:一個需要反思的問題
這起事件不僅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悲劇,也是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問題。它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隱患:
養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實。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一個統一和完善的養犬管理制度。各地區、各部門對於養犬行為的規範、登記、接種、限制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和標準。而且,在實際執行中,也存在著不少的漏洞和障礙。比如,有些地方沒有明確的養犬登記制度,或者登記手續過於繁瑣和昂貴;有些地方沒有有效的養犬監管機制,或者監管力度不夠和不公;有些地方沒有合理的養犬限制措施,或者限制標準不科學和不人性。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不合格或者不負責任的養犬者的存在,也增加了一些傷人犬事件的發生風險。
養犬文化和素質的提升和教育。除了養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實,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養犬文化和素質的提升和教育。
最後,還有一個更廣泛和更深刻的問題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和平衡。在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對動物過分的喜愛和溺愛,甚至超越了對人類的尊重和關愛;另一種是對動物過分的厭惡和仇恨,甚至要求將所有動物都消滅或者禁止。這兩種態度都是極端和片面的,都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動物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權利,也應該得到適當的保護和尊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人與動物之間沒有任何區別或者衝突。作為一個高級生命體,人類有著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責任,在面對動物時,既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安全,也要體現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因此,我們需要在人與動物之間找到一種合理和和諧的關係和平衡,既不要過分地寵愛或者壓迫動物,也不要過分地忽視或者傷害動物。
結語
成都女童被咬案是一個令人心痛和憤怒的事件,也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它讓我們看到了養犬管理制度的缺失和落實,養犬文化和素質的提升和教育,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和平衡等方面的問題和隱患。
我們希望受傷女童能夠早日康復,涉事小區能夠早日恢復秩序。我們也希望這起事件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和反思,促進養犬行為的規範和文明,維護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