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城進入高溫「燒烤」模式,寵物們也「躁動」起來,記者從市第八人民醫院狂犬病暴露預防接種處置門診了解到,從5月起,省城便進入了寵物傷人的高發期,尤其最近高溫天氣,被貓狗抓傷、咬傷的患者明顯增多。醫生表示,市民一旦被貓狗等動物抓傷咬傷,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時到有資質的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治療。
天熱動物也「上火」
「被姐姐家養的狗咬傷了,小狗前兩天還會乖乖趴著讓人梳毛,想不到突然扭頭就在我手上咬了一個大口子。」7月17日,市民陳女士終於打完了第五針疫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還讓她有些心驚。當時,血流了一手,她趕緊用流動水將傷口沖洗了十多分鐘後,立刻趕往就近的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門診。接診的醫生診斷,她的傷口已經構成了Ⅲ級暴露,用狂犬病專用沖洗設備和沖洗劑,對傷口內部又反覆沖洗消毒,並縫合包紮。保險起見,除了接種狂犬病疫苗,陳女士還同時接種了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
「每年5月至10月,是上述情況出現的高峰期。」市八院狂犬病暴露預防接種處置門診的負責人張建麗說,前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大部分是被家中寵物所傷。一方面,燥熱的天氣很容易使動物們躁動不安;另一方面,大家穿衣單薄,身體暴露部位容易被咬傷、抓傷,再加上最近孩子們都放暑假,在家待的時間變長,與寵物接觸的機會增加,被抓咬的概率也隨之升高。
疫苗接種不可省
「狂犬病毒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人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張建麗說,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情況的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接觸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唾液或組織。
暴露後處置是預防狂犬病的唯一手段。按照暴露性質和嚴重程度,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有接觸無劃痕屬於一級暴露,不需要處理;有劃痕不出血屬於二級暴露,需要處理傷口、接種狂犬疫苗;出血、傷口黏膜被動物體液污染等屬於三級暴露,需要處理傷口、接種狂犬疫苗、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咬傷後可先用肥皂水和流動的清水交替反覆沖洗傷口,每一處傷口至少沖洗15分鐘,然後到狂犬病處置門診進行規範的暴露後處置。建議使用狂犬病專用沖洗設備和沖洗劑,對傷口內部也要衝洗,減少傷口病毒殘留,降低狂犬病發病風險。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出門遛狗時,一定要系好牽引繩。盡量遠離流浪貓狗、大型犬種。如果被咬傷,要儘快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疫苗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有些咬傷莫緊張
當然,也並非所有動物咬傷,都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不同型別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在犬、貓等哺乳動物中傳播,也稱「街毒」的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很強,感染後一旦出現臨床癥狀,病死率幾乎100%;而在蝙蝠中傳播的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則相對較弱。
按照風險程度,我們可以對動物分級。第一類是高風險動物,包括犬、貓、狼、豹、虎、獅子、熊、貓鼬、蝙蝠等食肉性哺乳動物;第二類是低風險動物,包括牛、馬、羊、豬、兔、倉鼠等食草性哺乳類動物;第三類是無風險動物,包括龜、魚、鳥、蛇、鱷魚、蛙等卵生動物。
因此,被家中養的倉鼠、兔子等小動物咬傷,或是在旅行中被牛馬等動物咬傷,不用過於緊張,但依然需要及時正確清理傷口,雖然不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還是要到專業機構,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接種破傷風等疫苗。
太原晚報 記者 魏薇 通訊員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