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先有烏克蘭軍隊醞釀多日的「大反攻」,後有俄羅斯「瓦格納」集團驚天變局,俄烏戰局此起彼伏的高潮,看得外界目不暇接。如今局勢稍微平淡一點,來自美國的「集束彈藥」又吊足了外界胃口。如果將目光放得更大一點,其實俄烏雙方在機載滑翔制導炸彈領域,也開始了新的角逐。不知不覺間,俄烏雙方一線裝備較量又達到了新高度,殘酷程度也大幅上升。
▲美國此次提供的是火炮發射型集束彈藥
集束彈藥俗稱子母彈,英文簡稱DPICM,可以通過飛機、炮彈和導彈步撒,以末端打擊範圍廣,對有生力量殺傷強而著稱。這種彈藥的最大問題,是其末端拋灑的大量「子彈」(不是槍支使用的那個子彈),經常由於未引爆而殘留在戰場,再加上「子彈」體積小,不容易被清理乾淨,在戰爭結束後對平民尤其是兒童威脅極大。雖然國際社會一直在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框架下,討論限制使用集束彈藥公約,但進步並不顯著。於是在2007年,多個不滿CCW推進速度的國家,在挪威奧斯陸舉行首次會議進行磋商,史稱「奧斯陸進程」。翌年,參與「奧斯陸進程」的國家,在愛爾蘭都柏林正式簽訂《集束彈藥公約》(CCM)。目前有超過100個國家加入,並在逾30個國家立法機構通過,將其變為國內法,條約已正式生效。
▲集束彈藥的問題長期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2023年2月18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就因為不少北約國家加入CCM,拒絕了烏克蘭獲得集束彈藥的請求。需要指明的是,CCM並不是在聯合國主導框架下達成,也沒有聯合國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介入,因此中國目前並未加入CCM,而是支持在CCW框架下磋商解決相關問題。當然,由於歷史因素,國內集束彈藥儲量較少,至今幾乎沒有在戰場上使用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據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統計,先後有15個國家在31個地區使用過集束彈藥。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海灣戰爭(聯軍從地面、空中發射了約15萬枚集束彈藥)、伊拉克戰爭(美英聯軍使用約1.3萬枚集束彈藥)、2006年以色列在黎巴嫩投放約2萬枚集束彈藥。平均每一枚集束彈藥內有超過150枚「子彈」,其中約10%-15%未引爆,戰後造成多起平民傷亡。
▲以色列軍隊遺留在黎巴嫩的集束彈藥「子彈」
美國至今沒有加入CCM,但在外部壓力下於2008年立法要求集束彈藥啞彈率不能超過1%,於是美軍開始銷毀標準之上的集束彈藥。但2017年時任總統特朗普終止了銷毀行動,理論上美國只能向烏克蘭提供標準之下(啞彈率1%)的集束彈藥,但突破限制也很簡單。據美國媒體報道,烏克蘭政府已書面承諾,不會在城市或大量平民聚集環境中使用集束彈藥,具體發射位置也會進行紙面記錄以供日後排雷所用,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以解決問題。集束彈藥的恐怖之處就在於,每一枚母彈都代表上百枚「子彈」,超小的體積對排雷也是巨大挑戰。烏軍一旦開始在前線使用集束彈藥,效果如何且不知曉,危害一定是巨大且漫長的。
▲集束彈藥的殘忍之處就在於基本不可能徹底清理
相比於政治意義比軍事意義大的集束炸彈,雙方不約而同發展的機載滑翔制導炸彈,才真正將改變戰局。8日,烏克蘭空軍展示了其米格-29,搭載美製「JDAM-ER」衛星制導滑翔炸彈的高清資料,相比於早期的基礎型號,「ER」後綴代表美軍發展的增程型,其通過增設的摺疊彈翼將射程延長到70千米以上,已經帶有防區外攻擊典型特徵。相比於歐洲援助的「風暴陰影」,「JDAM-ER」雖然射程更近一些,但造價也大幅降低,更符合大規模戰爭的數量需求。與此同時,俄羅斯空天軍也開始在其蘇-34上搭載滑翔制導炸彈,具體做法也是在高阻炸彈上,增加主翼和水平尾翼,與美製JDAM系列高度相似。
換句話說,雖然之前雙方互射導彈/防區外攻擊武器、無人機打得很熱鬧,但受制於數量和威力,實際打擊效果有限。如今雙方紛紛開啟低成本滑翔制導炸彈量產模式,一場大規模遠程空中精確打擊即將到來。
▲搭載美製「JDAM-ER」衛星制導滑翔炸彈的烏軍米格-29
現代戰爭一旦陷入僵局,往往會朝殘忍的方向發展,從一戰中的毒氣戰、二戰中日本軍隊的「神風戰機」、「櫻花魚雷」,甚至是兩伊戰爭後期的化學武器,無一不對參戰方造成巨大傷害。俄烏戰爭延綿至今,僵局已經分外明顯,雙方布設的大規模雷區已經組成一道人工天塹,短期內誰也無法取得大範圍突破。當消耗戰成為主流,雙方就會不約而同研究突破僵局的武器。事實上,今年初烏克蘭不僅向北約請求獲得集束武器,而且還希望獲得磷彈,只不過同樣被拒絕。集束彈藥的威力遠沒有輿論宣傳的那麼誇張,歐美之前的戰例也證明了這一點,但其殘忍性很容易刺激對手。
▲掛載滑翔制導炸彈的俄軍蘇-34戰鬥轟炸機
滑翔制導炸彈本質上是在舊炸彈安裝滑翔制導組件,成本不高、產量不俗但打擊精度很可觀,美軍也即將像烏克蘭空軍轉交F-16、A-10機隊,成熟的打擊體系指日可待。而俄軍在戰爭刺激下,也完成了類似打擊體系的組建,雙方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也都沒有碾壓對手的超強實力,最後又是變成殘酷的消耗戰。這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集束彈藥的刺激下,雙方的戰爭底線再次被壓縮(俄軍也儲有大量集束彈藥,甚至還在2008年俄格衝突中少量使用過),離深淵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