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親宗室,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老朱家定鼎天下,朱元璋最怕的便是後世子孫如他少年時一樣挨餓受窮,因此給子孫們制定了各種福利。
除了每一代子孫中的幸運兒可以接他的班繼續當皇帝之外,其餘沒有接班資格的,老朱也早就貼心的為他們作了安排。
簡單說,就是老朱家的子子孫孫,不準做官,不準經商,不準讀書,不準做工,只准被國家養起來!
除了直接接班人之外,皇上的兒子封親王,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以次類推,還有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最不濟,離龍根龍脈最遠的子孫,只要您是個男丁,在老朱家的族譜上查得到名字,那麼也還有個奉國中尉的爵位在等著你。
爵位有了,收入呢?
親王每年祿米10000石,郡王每年2000石,最差的奉國中尉,200石。
這個收入高不高,對比一下就知道。
假設您生於明朝,出身和大明天子他們家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通過刻苦攻讀,終於金榜題名,再加上若干年的奮鬥,躲過無數明槍暗箭,終於官居一品,位極人臣。那麼您的收入是多少呢?
明朝的正一品官員,一年的收入是1044石,基本上和一個鎮國將軍的俸祿劃等號。
如果您讀書成績稍弱一點,只是一個舉人出身,最後好歹做了一任知縣,是一縣百姓的青天大老爺。那麼您的俸祿又是多少呢?
很遺憾,明朝七品知縣的年俸,只有90石,連宗室里最底端的奉國中尉的一半都比不上。
真是幹得好不如生的好!只要會投胎,生下來就一生衣食無憂。明朝的皇親宗室們,分明就是一群明朝版的「八旗子弟」,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同時他們也是最不幸的。
明朝中期以後,宗室人口急劇膨脹,伸手向朝廷吃白飯的人越來越多,一省之糧「猶不足以供祿米之半」!
宗室們都來吃大戶,久而久之,朝廷也沒餘糧啊。
沒辦法,只能拖欠!一拖二欠,很多別無財產,也別無生計,只能等著朝廷祿米活命的低級宗室,就被朝廷生生拖欠成了窮光蛋!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因為朝廷長年累月不斷拖欠,有的宗室到了三十幾歲,還無錢結婚,有的宗室死了十幾年,連安葬費都沒有。有的「貧宗」,早上只吃一個餅墊肚子,晚上睡在蓬窩裡對付一下。龍子龍孫,和叫花子無異。
還有窮得被逼到謀反的。
朱充灼是山西大同代王一脈的宗室,爵位是年俸600石的奉國將軍。
雖然頂著一個「將軍」名號,600石祿米看著也不少,但這筆錢朱充灼卻拿不到。
明朝給宗室們發俸的形式。是「米鈔中支兼半」,也就是祿米分成兩半,一半發糧,一半發錢。
聽著似乎挺美好,充分考慮到了宗室們的生活需要。
問題是,發的這一半錢,既不是銀子,也不是銅錢,而是大明寶鈔。
紙幣。
大明寶鈔的價值,到了嘉靖後期,已經和廢紙差不多了,真是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那總還有另一半俸祿可拿吧,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祿米,三百石的話,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一家人混個溫飽總還是可以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按《大明會典》記載,大明宗室的俸祿,親王、郡王是直接從糧倉領取,將軍級別以下的,要由宗室所在的地方官員負責發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地方官員,分明就是中下級宗室們的財神爺。
可我們的朱充灼同學,偏偏就把財神爺得罪了。
朱充灼做人很光棍,既然朝廷拖欠自己的俸祿,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說不得,只有搶了。
宗室出去搶劫,那不能叫搶劫,當時叫做「索祿」,朝廷不發錢,我出去要回一點屬於自己的錢有什麼錯?一筆寫不出倆朱字兒,說到底,這天下都是我們家的!
明朝宗室搶劫,地方政府一般還不敢管。就算都窮的當土匪了,人家畢竟還是宗室,出了事有宗人府兜著,輪不到地方官過問。
朱充灼偏偏不打眼,這一次就直接搶到了地方官頭上。
他直接把前來上任的大同知府劉永給搶了。
事情報到大同巡撫詹榮那裡,詹大人咽不下這口氣:太平世界,朗朗乾坤,市長來上個任都要被打劫,以後百姓出了事來報官,一打聽,哎呦,原來知府大人也被打劫了,還是無處伸冤的那種。百姓一看,這還不如我吶。
你讓他以後怎麼管理百姓?這還有王法嗎?
詹榮氣不過,直接一封檢舉信,把事情捅到嘉靖皇帝那裡去了。
嘉靖帝的處理倒也簡單:對朱充灼批評教育,外加罰俸一年。
對朱充灼來說,批評教育還好說,畢竟都逼得去當土匪了,臉早就不打算要了,可罰俸一年就很難受了。
我要是有錢,幹嘛還要去搶呢?
搶是不能再去搶了,祿米雖少,總好過沒有。現在倒好,皇帝直接把活路給斷了。
在找同宗代王向朝廷求情未果的情況下,朱充灼約到了和他同樣落魄的低級宗室朱充耿、朱俊桐、朱俊振等人,一同謀劃「大事」。
「充灼邀各宗室及文博等飲,充灼曰:我等奪祿代王又為理,奈何困死?若引虜圍大同城,我等內應開門納之,殺代王及鎮撫大吏舉事,則不憂不富貴矣!」
——《明世宗實錄》
朱充灼是個狠人:不想讓我好好活的,都得死!
朱充灼也知道就憑他們幾個上不得檯面的小宗室,沒兵沒錢,是沒能力「舉事」的。他通過手下人,秘密聯繫到了當時的造反專業戶白蓮教,最終和一個叫羅廷璽的白蓮教頭目接上了頭。
雙方商定,派人聯絡蒙古小王子,大家裡應外合,拿下大同,借蒙古兵揮師入雁門關,先扶立朱充灼在平陽稱帝,改朝換代,然後設計殺害小王子,再逐步南下,一統天下!
朱充灼手下有一個叫衛奉的地痞,經常和蒙古人打交道,朱充灼就派他秘密出關,聯絡小王子。
朱充灼的造反大業,至此就算進入實操階段了。
小王子見到朱充灼派來的人,大喜,當即表示對朱充灼的造反事業很感興趣。實際上,但凡對能給明朝搗亂添堵的活動,小王子都很感興趣。
當然,小王子不知道朱充灼對他的後續安排。
雙方計劃先燒毀大同附近的草場,破壞明軍的騎兵作戰能力。為了製造燒草場的火箭,朱充灼還特意忽悠來兩個不知情的宗室朱俊棄、朱俊掖。
策劃雖好,只可惜朱充灼造反能力實在有限,夢想和實力之間,差距太大了。
軍用草場被燒,非同小可。明軍立刻開始嚴查。
結果一查之下,先是在長城附近抓到了一名叫王義的人,在他的行囊里發現了用於點火的工具,經過嚴刑拷打,王義承認了他就是小王子派來燒毀草場的姦細。
接著合川郡王府發生了一起盜竊案,此事原本和朱充灼沒有絲毫關係,卻在審訊中扯出了曾深度參與朱充灼謀反的同夥門四,他也曾奉朱充灼的命令去燒過大同草場。
最後,就連最早派出去聯絡蒙古的衛奉,也被大同總兵派去的士兵抓住了,而且當場搜出朱充灼勾結蒙古小王子的書信若干,可謂人贓並獲。
消息被火速報告給宣大總督翁萬達,翁總督明白此事非同小可,立刻下令拿人。
朱充灼和他那些「共謀富貴」的宗室們,悉數被抓。黨羽也都被擒獲,白蓮教頭目羅廷璽知道自己必死,畏罪自殺。
朱充灼的謀反大業,還未正式開始,旋即灰飛煙滅。
這件事情的結局是:朱充灼等參與謀反的宗室,全部押送京城。嘉靖帝下令多方會審。
審判結果:首犯朱充灼,從犯朱充耿、朱俊桐、朱俊振等共八人,「俱令自盡,仍焚棄其屍」。
朱俊棄、朱俊掖兩個倒霉蛋,參與了製造火箭之事,雖不知情,亦不能免罪,被奪去爵位,發配宗室的專屬監獄——鳳陽高牆。
至於對參與謀反的其他同黨和受牽連之人,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張文博等三十人,俱依謀反律,棄市梟首於邊。代府長史孫質等論死系獄,余悉如議。」
——《明世宗實錄》
朱充灼之亂後,明朝雖然也開始著手解決宗室問題,但提出的辦法大多都治標不治本,宗室問題依然愈演愈烈。直到萬曆朝,明神宗才頒布聖旨,允許宗室們自謀生計。只是這時候的大明朝眼看就要風雨飄搖,已經沒有多少安穩日子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