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巨頭馬士基突然決定調漲北歐線運價,面對集運市場持續疲軟運價持續下滑,馬士基此舉引發業界震動。
7月3日,馬士基宣布,將從7月31日開始大幅調高亞洲主要港口至北歐各集裝箱港口的運價,其中至鹿特丹港、菲利克斯托港、格但斯克港的每TEU、每FEU運價將分別調升至1025美元、1900美元,至奧胡斯港、哥德堡港的每TEU、每FEU運價將分別調升制1050美元、1950美元。
馬士基表示,為繼續提供廣泛的優質服務,該公司決定上調運價,在進一步通知前(不超過12月31日)上述航線將採用新運價。與此同時,馬士基還警告稱,其他航線、原材料和集裝箱類型(包括冷藏箱)的運價「或許也會調漲」。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馬士基調整運價的決定「令人震驚」,但漲價恐怕只有在運力縮減的情況下才能奏效。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中海航運在2M聯盟瓦解後,不太可能同意取消任何新船航班。
不過,隨著二季度市場表現低迷,接下來甚至可能更糟,不少集運公司可能會效仿馬士基漲價,希望能提前結束這些航線獲利衰退的情形。
今年以來,歐洲航線的運價加速惡化。挪威運價分析平台Xeneta追蹤的XSI亞洲至北歐平均現貨運價上周續跌1.3%至1224美元/FEU,年初迄今基本腰斬。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NCFI)的報告也指出,航線呈現「供給過剩」,集運公司持續以低價攬貨,運價仍在滑落。
儘管集運市場已經進入第三季度傳統旺季,但亞洲至歐美的出口需求卻持續疲軟,更加糟糕的是,新建超大型集裝箱船正在大量湧入亞洲至北歐航線。THE Alliance聯盟的遠東歐洲航線FE3很快將迎來4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加入服務,取代原本運力介於13400-19870TEU的舊船,額外運力必須由聯盟公司赫伯羅特、海洋網聯船務(ONE)、HMM和陽明海運消化。
根據Alphaliner的最新報告,因為全球最大的集運公司地中海航運和其他在疫情期間多家新加入該航線的船公司,半年多來已經陸續刪減或退出太平洋航線,6月份該航線運力較一年前減少約12.59%,已經讓船公司達成7月1日每大箱FEU運價調升約300美元,攬貨公司指出,目前美西線訂艙已經滿到本月第三周,7月中很可能再次漲價。
統計顯示,到6月份太平洋航線共有514艘船486萬箱TEU)運力,去年6月則是674艘船556萬箱;大多數退出的船來自地中海航運和其他疫情期間新加入的船公司,而他們在疫情造成的的繁榮結束後退出,其中地中海航運減少了近40萬箱,占該公司越太平洋運力的35%。
根據德魯里貨櫃運費指數,上周上海到洛杉磯每大箱運價是1581美元,較去年同期減79%,上海到紐約每大箱運價2508美元,較去年同期減75%。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上周五(30日)美西線每大箱運價1408美元,上漲235美元,漲幅20.03%,美東每大箱2368美元,上漲307美元,漲幅14.90%,顯示7月開出的航班運價都已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