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師遇上廢棄老荒村,
一場新生就此展開。
- 山東 東西門村 -
NO.1 | 壹
「這種房子,當年一千塊有人要我就給他了」。村民老林這樣說道。
他沒想到,這樣的房子,現在一年收入就有一百萬。
這裡是山東泰安東西門村,地處五嶽之首——泰山腳下,當年杜甫筆下的「齊魯青未了,盪胸生曾雲。」這樣的風景早已不在,幾年前,這裡還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景象。
走在這樣的鄉村,你觸摸不到「溫暖的鄉愁」,也沒有歸園田居的詩情畫意。到處是黃土飛揚,一派凋敝,幾條土狗趴在快要坍塌的老牆邊,見有生人就狂吠一通。
這裡的房子,也大都年老失修,年輕人都跑到外面去打工,許多房子都已經廢棄無人,只留下一堆毛石和黃土,再過不了多久,它們就像一個垂垂遲暮的老人,消失在歲月里。
像這樣的村落,在山東泰安九女峰片區有十幾個,因為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東西門村也成了省級貧困村。
這樣的村子,要怎樣才能重現生機?當地的領導苦思冥想,最後想來想去,只能通過旅遊來帶動。
他們請來了gad · line+ studio的設計大師孟凡浩,要把這樣的荒廢小村打造成一個時尚村落,改造的第一步,先改造一個廢棄的豬圈和幾棟民房。
整個村落經過重新規劃以後,錯落有致地安排起整個動線和公區,公區有咖啡廳和餐廳,還有用來對外展示村落風土人情和鄉村土特產的「村落客廳」,只有這些公共配套先建起來,形成媒體傳播力,才能帶活整個村子。
當初的那個溪邊的坍塌老房,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如此時尚的溪邊咖啡館。
原先破敗的老屋,讓你恨不能瞬間「逃離」,現在卻是隱於樹林,臨於溪畔,讓你恨不能坐在這裡泡一個下午,聽聽鳥叫,喝喝咖啡。
整個咖啡廳,採用了大面積的坡屋頂,外部還有親水平台和廣闊的院落,在泰山上,你也可以找到一種隱逸的樂趣。屋頂採用了當地的木材——燒杉木作為木瓦,顯得與自然渾然一體。
在這樣的空間里,室內和室外的界限變得模糊,風、光、水的聲響,在空間里自由流動,你能想像得到,這樣的咖啡廳,居然是個豬圈改造的嗎?
在這樣的鄉野咖啡廳,哪怕在冬天也很溫暖,壁爐里火光搖曳,一杯溫暖的咖啡在手,瞬間讓你洗去一身的疲憊。
兩棟處於中部地勢的民居,背靠山體,視野開闊,設計師在這裡打造了一處網紅餐廳。它位於山腰之間,在大樹的樹蔭之下,在這裡觀山看景,總有無盡的禪意。
走進餐廳,輕鋼龍骨的結構,頂上還有天窗,陽光在這裡肆意流淌,在這裡看去,一面是山體的岩石,有山泉緩緩流下,頭上是枝繁葉茂,樹影斑駁。
NO.2 | 貳
整個村落,不僅僅是建幾棟網紅建築,最重要的是讓它有曾經鄉村的記憶,所以設計師在這裡,「拒絕推到重建」,而是依著原有的山野和古木,小心翼翼地點綴勾勒。
用設計師的話來說——「針灸式改造」。
從動線上,設計師也重新進行了設計,原先村民進出都是從一條土路,現在設計師在溪上架起了一座橋,溯溪越橋,讓進村成了一件畫風很美的事。
走進村子,就可見在大樹底下有一處景觀亭,可小憩、可觀景。
置身在鄉野之中,設計師要從路線的整個布局考慮,兜兜轉轉,移步見景,一駐足、一留步,都是記憶里一幅雋永的畫。
行間,與潺潺溪水,村裡特有的果樹,形態不一的山體岩石和若隱若現的起伏山脈不期而遇。觀林,望山,聽風,戲水,逐漸喚起舊時的鄉村記憶。
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自然風貌,就像一地黃葉,落在土坷垃房前,你會覺得簡直是一堆垃圾,但是經過設計師的巧妙構圖,用建築和平台去映襯,瞬間覺得落葉都美不可言。
NO.3 | 叄
整個村落的公共區域,疊山理水,人們才忽然發現,這個泰山下的不起眼小村,原來也可以宛如大片一般,成了隱秘的仙境。
而接下來,就要打造整個村落的民房。這也是為村民增加收益,改變村落貧困面貌的重點。
小村是典型坡地村落,植被茂密,一條小河穿過其間,登至村落山頂,可遙望泰山。政府希望把一些無人居住的廢棄老房改造成高端民宿,總共12間。
對於設計師來說,也遇到了極大的問題。
首先是如何處理「新」與「舊」的關係,推倒重建最省事,但是卻失去了這個村落最質樸的面貌,它變成沒有歷史和回憶的一堆好看的鋼筋混凝土。
另一方面,當地的村民和領導,都對設計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們希望自己的房子,能變成「像現在那些網紅民宿那樣漂亮!」
但因為整個場地的條件,建築材料很難運送,當地的施工人員水準也達不到要求,整個改造,可謂困難重重。
設計師發現,泰山下的房子,也自有其獨特之處,主要是用山石和夯土壘砌而成。
他們讓毛石牆體內再做砌塊牆體,這樣一來,毛石主要展現材質,而砌塊牆體承擔保溫、承重的功能。
用句大白話來說,現在的房子就是裡面穿了件「保暖內衣」,外面再套件最能體現當地特色的「毛石外衣」。
這樣一來,當地的石匠師傅有了用武之地,砌石頭房子得心應手,還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材料也基本都可以就地取材,節約了成本。
這些石頭房子一做出來,瞬間驚艷了眾人,當地村民都很高興,原來土得掉渣的石頭房,也可以這樣美。
這十二棟房子,如今已恍若新生,原先沒人要的房子,現在都成了網紅民宿。
十二棟房子加起來,一個月的客房收入竟然能夠達到百萬元。
曾經的5號院子,當初是這般模樣。
現在依著山坡,有院子有陽台,在小院里一坐,就能看到巍巍泰山。
曾經的6號院子……
設計師做了許多獨特的異形結構,讓它又酷又耐看。
曾經房子都快倒塌的7號院,用一個設計團隊的工作人員的話說:就是「一副病怏怏的模樣」。
如今它彷彿鳳凰涅槃一般,俯瞰著山谷,在壯麗的山河之間,透著一種豪氣干雲的氣質。
在房間里看山、看雲,都美不勝收。
八號院自帶一個破敗小院,還有幾棵樹,整個場地里也到處是雜物,農村的水缸、石臼都棄置在這裡。
那些小院里的樹又被保留下來,他們曾經在這裡,陪著老屋走過漫長時光,現在也將陪著那些房子,望山、看雲,生生世世。
這樣的悠然小院,總會讓人不由地想起一首小詩《渴望而不可得的事》——「後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雲,二十來歲的你。」
客房也採用落地玻璃,把山景全部帶到房間,許多北上廣的客人飛到這裡,坐在這裡看山,看樹,發一天呆,然後心滿意足地回去。
前後變化最大的,當屬12號院。曾經的它,位於小村的最高處,旁邊是清風竹海,但經不住歲月變遷,早已破敗不堪。
現在的它,有簡潔時尚玻璃界面,與粗糲的毛石牆形成對比,屋檐及層間用精緻的鋁型材收邊,再加上屋檐下暖色的竹木牆板,一旁的竹林也重新進行了整理。
現在的它,有了有別於其它院落的氣質——空靈而輕盈。
在這樣的山間,清風竹海,古木參天,遠處是泰山的漂亮的山脊線,每個人在這裡,「神遊萬仞,心鶩八極」。
在這樣一個小村裡,有 曖曖暖燈,有依依山野,所有美好的畫面都回來了,許多客人在這裡,都會由衷地讚歎一句——「這才是泰山下的小山村嘛!」
當一個設計師遇上一個默默無聞的石頭村,就像發生了一場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才華橫溢的設計師,讓那些遺忘在時光里的中國鄉村,重現古詩里的絕美意境吧。
本文攝影:章魚見築、潘傑、金嘯文、潘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