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21日-22日之間,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夏至為天地之間陽極轉陰之時,古有雲「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因此,我們身體的健康,也與天地氣機,有著密切的關係。
夏至重在「養心」
正所謂,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
《黃帝內經》曰: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就是說,夏季是草木茂盛的季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陽光雨水充足,要晚點睡、早點起,心情要愉快,不要壓抑自己。夏季要養心,否則就容易耗損心氣、心血,到冬天容易患重病。
早晚氣溫不是太高的時候可以出去走走,調適心情。也可以通過聽輕音樂、靜坐、練瑜伽等方式來讓心安靜下來。
夏至三宜
宜晚睡早起,午休不可少
天長夜短,可以適當晚睡早起,中午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午睡醒後,適當運動,下午會精神狀態良好。
出行宜清涼,居室宜通風
夏季適宜穿棉質和亞麻的淺色衣服,吸汗又透氣。家裡早晚注意通風,中午要關閉門窗,拉上窗帘,保持室內環境陰涼。
飲食宜清淡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可以多吃清淡和清熱的食物。
民間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瓜類大多清熱利濕,有效補充熱天流失的水分。黃瓜、苦瓜、冬瓜、絲瓜、西瓜,都是消暑開胃、清火利濕的好選擇。
飲食應以清泄暑熱為目的,適當吃些苦味食物,勿過咸、過甜。同時,高溫下人體出汗量隨之增加,需加強補充水分,可以喝些綠豆湯消暑,但寒涼體質和體質虛弱的人群不宜多飲。
夏至五忌
忌油膩肥厚
天氣一熱,人的胃口也不好。夏至時節氣溫升高,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這時不要吃太油膩或味道太重的食物,味道重、油膩的食物容易化熱生風。
夏季飲食要以清淡為主,煎炸食品要少吃。在清淡的同時也應注意營養均衡。
在夏季補充蛋白質可以選用海鮮蛋奶等,海鮮以白灼、清蒸為宜,既保留營養,又不會因味重給身體帶來負擔。
忌貪生冷
夏季不可貪涼,冷飲不可多吃,瓜果生食也不可過多,多吃容易損傷脾胃,尤其是年事稍長之人和體質稍弱者。
西瓜是夏季人人都愛的水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西瓜。西瓜性寒,雖能去火消暑,但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吃多反而容易腹痛、腹瀉。
除了在吃的上要注意不能貪涼,在睡覺、洗澡過程中也不可貪涼。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覺的地方不宜過涼。
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可以見到的病症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忌空腹飲茶
夏季很多人喜歡喝茶,炎炎夏日茶能靜心,但夏季不要空腹飲茶。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使人易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忌吃隔夜菜
經常會有人問,夏天的剩菜可以過夜嗎?事實上,剩飯剩菜安不安全,不在於是否隔夜,也不在於儲存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食物在儲存過程中是否產生有害物質或發生變質。夏天剩菜剩飯如長時間放置,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和滋生細菌。臨床上因為夏天食用隔夜菜導致的問題極為常見,如腹痛、腹瀉、嘔吐,甚至食物中毒。
忌久吹空調
到了夏天,很多人喜歡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空調溫度調得過低、一開一整夜等行為極易使寒邪之氣進入體內,損傷陽氣,因此不要一味貪涼。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會使寒氣凝滯在身體里,使身體的氣血運行受阻,很容易出現感冒、頭痛、鼻塞、面癱等病症。需要時,空調的溫度不宜過低,並且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動,不要一直待在室內。
夏至時節,雖有酷熱,卻也綻放著無窮的生機與美好。綠陰更濃、荷花映日、蛙聲蟬鳴,陰陽轉換與節氣的更迭融合,無不展示著時令之美與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來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