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志村的救命錢啊。」6月3日一大早,襄城縣湛北鄉山前楊庄村黨支部書記魏建立眼中含淚在村室里數鈔票,望著桌上厚厚的一沓錢,眉頭緊鎖的他終於有了點笑意。
魏建立口中的李志村是山前楊庄村村民,因患癌症花光了積蓄,無法繼續治療。村幹部們了解情況後吃不下飯了,發動村民為李志村捐治療款。僅一天半功夫,紅色的捐款箱內便累積了厚厚一沓現金,加上微信捐贈,截至6月3日中午,該村550戶村民中共有256戶參與捐款,其中68名黨員全部捐了款,愛心捐款額26485元。看著飽含沉甸甸的善意和希望的鈔票,村監委會委員朱付坤面露驕傲:「不管村裡遇到啥事,鄉親們立馬就積極響應,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鄉鄰和睦,互幫互助是常事兒,俺可是全國文明村啊!」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辦授予山前楊庄村為全國文明村鎮!一個擁有27個姓氏的村,為何會有這麼強的凝聚力,成為襄城在文明鄉鎮建設工作大局中的「領頭雁」?這與全村知禮重教、民風樸實分不開,更與村兩委幹部務實為民、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分不開!
近年來,山前楊庄村在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家風和民風建設,相繼開展了「黨員幹部示範」專項行動、「最美家庭」創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開設「紅黑榜」、打造「民風主題文化街」等活動。記者被一戶院牆上的幾個榮譽牌吸引住了,這是村民孫霞家,牆上張貼著「最美家庭」、「光榮之家」、「共產黨員戶」等榮譽牌。她的兒媳還被評為「好媳婦」。孫霞撓頭笑著說:「這都是村裡對俺家的肯定,村裡得這些榮譽的還有很多家呢!俺以後還要做的更好。」
在干群共同努力下,山前楊庄村精神文明之花遍地開,民風更純良向上,村裡凝聚力更強,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擁有了更多歸屬感和參與積極性。
山前楊庄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口是沒有圍牆的,就如電影《千頃澄碧的年代》中的那樣,山前楊庄村拆除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圍牆,也用實幹,拆掉了隔開黨員幹部和群眾的那堵「心牆」。修下水道、修排前路、實施殯葬改革、建文化廣場、建公廁……從人居環境入手,從群眾急難問題入手,山前楊庄村干群齊心協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園,如今的山前楊庄村,蔥鬱的果園,雅緻的庭院,一步一景惹人流連。孫霞老伴崔國亮豎起了大拇指:「過去都說咱大街是『水泥路』,污水橫流,現在,路多平整乾淨,俺村還建了四季採摘園,可漂亮。
由於項目少,以前村集體經濟是山前楊庄村的短板。村兩委換屆以來,新兩委班子在傳承上一屆兩委班子實幹精神的基礎上,以更足的幹勁和魄力,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在荒地上種上了車厘子、櫻桃、石榴、李子、杏、桃、柿、獼猴桃等30畝「搖錢樹」,打造出了四季採摘園,承包給本村果樹種植能手後,村集體一年能增收十萬元,還實現了村民就近就業。荒地搖身一變成聚寶盆,三年後果樹結果,採摘游也會發展起來,四季有水果,四季有遊客,四季可增收。
「鄉風純、鄉村美、鄉村富」的藍圖在山莊楊庄村正變為現實。「我們村將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鍛造出更強的基層黨組織鐵軍,學史力行,為群眾辦好事,靠實幹巧幹走好鄉村振興路,不負國家級文明村的光榮稱號!」展望未來,山前楊庄村黨支部書記魏建立幹勁滿滿。
襄城融媒
記 者 | 張甜甜 李 兵
編 輯 | 張甜甜
校 對 | 王 晴
責 編 | 頓 偉
審 核 | 孫若平 李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