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夏時節,萬物並秀。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在古城西安拉開帷幕。
5月17日下午至18日晚間,習近平主席分別同中亞五國元首會談,並在西安大唐芙蓉園為遠道而來的貴賓舉行了獨具特色的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此次元首外交有哪些獨具匠心的安排,傳遞出怎樣的信息?五場雙邊會談有哪些重要成果?《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01 大國盛禮 恭迎賓朋
18日晚,西安大唐芙蓉園,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出席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國家元首夫婦舉行歡迎儀式和歡迎宴會。
這場歡迎儀式在地點選擇、形式設計上都獨具特色,傳遞深意。
西安,緣何成為此次元首外交的重要舞台?
時光回溯到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正是從這裡出發,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的大門,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

△紫雲樓是大唐芙蓉園最主要的仿唐建築群之一。18日晚的迎賓表演就是以紫雲樓為背景。(總台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昔日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正是當今中國和中亞經貿往來的樞紐。
在西安為中亞五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體現出中國期待與中亞五國繼往開來、加強合作的願望。

△歡迎儀式在這裡舉行。(總台記者孫楠拍攝)
當晚的迎賓表演以「大唐盛禮」為主題,復原唐朝時期迎賓禮儀,以傳統文化之「禮」,迎遠道而來之「賓」。
比如,迎賓表演中的「佾舞」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禮儀舞蹈,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符號。舞者左手橫拿「籥」、右手直拿「翟」,籥翟結合,展現「仁義禮智信」的精神特質,表達對友人的敬意。

△佾舞是中國禮樂文明的重要符號。(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比如,迎賓表演中身著唐代紅色官服的男子,雙手平伸,指尖交錯,左手在外,掌心向內,舉手至額,欠身行禮,以中國傳統的「天揖禮」表達對賓客的敬意。

△揖禮,漢民族的相見禮。(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再比如,「芙蓉花舞」創意取自唐詩「清水出芙蓉」,通過芙蓉花開綻放起舞,呈現出「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長安」的美好場景。

△曲水映芙蓉,相聚在長安。(總台央視記者張淳拍攝)
在當晚的歡迎宴會上,習主席發表歡迎致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中亞各國元首。他說,深化中國-中亞合作,是我們這代領導人著眼未來作出的戰略抉擇,順應世界大勢,符合人民期盼。

△歡迎晚宴的餐台設計融入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元素,並穿插中國和中亞五國的標誌性建築,獨具匠心。(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宴會後,習主席夫婦同貴賓們共同觀看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演出。

△來自中國和中亞五國的歌手聯袂演唱《美美與共》。(總台記者孫楠拍攝)
02 會談現場 暖心細節
17日下午至18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西安同中亞五國元首分別舉行會談。會談中,一些暖心瞬間被媒體定格,為大國外交留下生動註腳。
「今天是你70歲生日,再次祝你生日快樂。」17日下午,在與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會談伊始,習主席向他送上生日祝福。托卡耶夫對此微笑回應。
對於托卡耶夫總統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華訪問,習主席表示,這彰顯了兩國關係的高水平,也再次印證了托卡耶夫總統同中國的不解之緣。
去年9月,習主席在新冠疫情發生後的首次出訪,就選擇了哈薩克。在同托卡耶夫總統的會談中,習主席說:「這彰顯中哈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體現了我們的深厚情誼。」

△中哈兩國元首會談現場外布置的兩國國旗。(總台央視記者陸泓宇拍攝)
「很高興同老朋友在西安會面。」18日上午,習主席同塔吉克總統拉赫蒙會談的開場白格外親切。
「老朋友」這一稱呼,多次出現在中塔元首會談的報道中。過去十年間,習主席兩次訪塔,拉赫蒙總統多次訪華,兩國元首的頻繁互動和深厚友誼為中塔友好交往留下一段段佳話。

△中塔元首會談現場外布置的兩國國旗。(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14年9月,習主席首次訪塔,拉赫蒙總統攜全家祖孫三代,設家宴歡迎中國貴賓。在近10個小時的陪同訪問中,拉赫蒙總統多次主動牽起習主席的手。「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進」,拉赫蒙說,「這次訪問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我同你成為更加親密的兄弟」。

△陝西賓館會議中心外,禮兵列隊迎接貴賓。(總台央視記者鍾信偉拍攝)
在18日下午會談中,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對習主席以「親愛的兄長」相稱。
去年9月,習主席中亞之行的第二站,是烏茲別克的千年古城撒馬爾罕。兩國元首坦誠交流。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將該國首枚「最高友誼」勳章頒授給了習主席。
這次西安相見,米爾濟約耶夫總統說,「我非常高興能夠同您在美麗的古城西安見面。我認為,今日的會面是撒馬爾罕會談的繼續。」
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會談時,習主席回憶起去年在北京和撒馬爾罕的兩度會面。
扎帕羅夫去年2月曾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今年這次中國之行,是他2021年就任總統後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在當天的會談中,兩國元首宣布,將中吉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會談後,中吉元首在此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新時代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在五國元首中,距離上一次來華時間最近的,是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今年1月,去年剛剛就任總統的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應邀首次訪華。兩國元首在1月6日——中土建交31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舉行會談,共同宣布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並見證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來,習主席先後7次到訪中亞,通過多種方式同中亞國家領導人保持密切互動,推動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
如今,中國同中亞五國實現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

△陝西賓館外,禮兵肅立。(總台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03 這些關鍵詞 釋放重要信號
中國-中亞峰會召開前夕,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的一系列雙邊會談釋放豐富信息,一些關鍵詞尤其引人注目。
第一個關鍵詞,是「命運共同體」。
去年1月25日,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舉行。峰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雙方宣布打造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開啟相互關係的新時代。
中國同中亞五國還致力於推動構建雙邊層面的命運共同體,這也是習主席同各國元首西安會談的重要議題。
今年1月,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訪華時,兩國元首宣布共同推動構建中土命運共同體。至此,中國與中亞五國實現了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
從睦鄰友好到戰略夥伴,再到命運共同體,這是國家關係的歷史性跨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新貢獻。
第二個關鍵詞,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而中亞是「一帶一路」首倡地,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地。
習主席在同五國元首會談時,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作出謀劃,強調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政策協調,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
第三個關鍵詞,是「中國-中亞機制」。
「中國-中亞機制」,是中國同中亞國家開展合作的新機制。此次中國-中亞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就中國-中亞機制建設交換意見。
在同中亞五國元首會談時,習主席說,中方願同中亞各國群策群力,共商共建,將中國-中亞機制打造成推進六國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
五國元首表示,中國-中亞機制將為深化友誼與合作提供新契機,對世界也具有重要意義。願同中方一道,開好首次中國-中亞峰會,建設好中國-中亞機制。

△中國-中亞峰會主會場設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這是西安國際會議中心的張騫廣場。(總台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中國-中亞峰會大幕已經拉開。從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攜手再出發,中國-中亞合作未來可期。此次峰會還將舉辦哪些重點活動,取得哪些重要成果?《時政新聞眼》繼續為你關注。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時冉
記者丨劉琦 孫楠 李晉 鍾信偉 張淳 石丞 陸泓宇 潘毅 郭鴻 鄂介甫 馬超 盧心雨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王尊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