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給你小心心]
1973年10月22日,公安部和軍隊正準備召開會議,可是雙方參會人員都憂心忡忡,因為大家知道這又是一輪無止休的爭吵。
可是會議時間到了,理應出席主持此次會議的李震,卻始終沒有出現。
所有人都非常鬱悶,李震平時從來就不是一個會遲到的人,為此大家只能按照會議流程先將會議進行下去,直到中午,一個不幸的噩耗還是傳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出現在熱力管道里的李震
就在當天下午一點,周總理宣布召開緊急會議
周總理
1973年10月22日下午1時許,華國鋒突然接到通知,馬上到國務院會議廳開會。
而周恩來召開會議一般在下午3時左右,出了什麼事?
華國鋒快步趕到會議廳。周恩來到瀋陽和秘密來訪的金日成會談結束後,剛飛回北京,即召開會議,可見事情的緊急。參加會議的有李先念、紀登奎、汪東興、吳德,還有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吳忠、公安部副部長於桑、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劉傳新等人。
並且告知眾人李震突然死亡,他的屍體被發現在熱力管道當中,當時負責維修的工人十分緊張,在看到李震的屍體之後直接報告了上級,當周總理得知這件事情之後也是覺得不可思議,便馬上召集眾人進行屍體的勘測。
且馬上成立了專案組,專案組由周總理身邊的於桑,以及其他同志組成對李震的現場進行了調查。
法醫通過反覆驗證之後,只發現了一道清晰的勒痕,並且李震去世的時候呈跪著的姿態倒在了熱力管道附近,他的口袋裡還掉出了幾顆安眠藥,從這可以判斷李震大概率是自殺。
李震
因為他死於機械性窒息死亡,可是如果真的是自殺的話,李震為什麼會想不開呢?
不少人開始懷疑這個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有的人覺得這是於桑和李震的個人恩怨,所以於桑故意把調查結果說成是自殺,這顯然就是他殺的事。
不少人對於這個觀點還是比較贊同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法醫已經調查多次就是自殺,那麼肯定就是自殺。
只是不清楚李震為什麼要如此想不開罷了,關於李震是自殺還是他殺的爭執一直沒有平息,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兩派勢力,雙方各執一詞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矛盾重重的公安網路
由於李震的死引起了巨大的非議,不少人覺得這就是有人故意要引起階級矛盾,華國鋒嚴重懷疑此人要對周總理不利,並且還有一些為非作歹的小人故意把這件事情通過於桑牽扯到周總理的頭上。
華國鋒
黨中央為了避免這件事情不再擴大,決定對李震之死進行仔細調研。之所李震的死引起如此大的動靜,是因為李震身份特殊,加上當時公安部和軍隊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十九世紀60年代,公安部局法受到的衝擊力非常大,為了能夠讓公安執法更加有秩序,解決混亂的局面,於是有人主張割裂公安執法和公檢機關之間的關係。
讓人沒有想到是這樣一個荒謬的提議竟然一直執行到了1967年,這時公安部和省市之間的公安廳已經完全被割裂了,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完全無法實現。
為了能夠更好地辦案,於是政府準備從軍隊抽調一部分人才接管公安部門,幫助公安部更好地處理問題。
其實在軍隊接管公安部之前,很多領導也曾參與過處置公安部這亂攤子,依舊沒有辦法改變這亂象。公安部和公檢部門上下級之間也因為溝通不到位,導致公安體系愈發混亂,不少公安部的領導都被抓了起來,或者是停職查辦。
於桑等人也被抓去農場改造,李震於1967年被中央委派過來,主要負責協調公安和軍隊之間的關係,由於他本身是瀋陽軍區的副政委,有著較強的工作能力。
中央既希望於李震能夠將這些問題的解決清楚,李震也希望能夠真正意義上幫到中央,於是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夠改變現狀。
到了1970年,於桑等重要幹部終於可以官復原職,只不過由於現在的公安體系實在太過混亂,於是他們請求周總理能夠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整治公安系統當中的不正之風,進行撥亂反正。
周總理知道如果給公安系統下幾劑葯的話確實可以達到某種程度上的改變,但是又害怕藥劑下猛了,到時候治標不治本,會變得更加混亂,可是如今的局面也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
通過兩年大刀闊斧的改革,總算是讓公安部的混亂秩序逐漸走向了正軌,可就在這時又出來了一些幺蛾子。
李震的死因
由於這幾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是於桑等被迫停職的老同志提出的,因此另一部分公安機關的人就覺得這是於桑等人故意使絆子。
加上當時的軍隊和公安部門之間本就比較尷尬,這樣一來,兩者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甚至使雙方之間關係愈發緊張。此時軍隊認為在公安機關最為混亂的時候,他們出手相救,結果現在好不容易冷靜一點了,又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顯然就是故意破壞公安機關的秩序。
一些反動分子便故意在軍隊領導面前煽風點火,表示於桑這些人就是介意之前把他們關進去的份上,要報復李震。有了這些人煽風點火,公安部和軍隊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在雙方的爭執之下,關係更加焦灼。
在1973年於桑做工作總結的時候,表示應當讓軍隊不再插手公安部的工作,可軍隊卻覺得自己已經管爛攤子這麼多年了,現在又要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動,這簡直就是卸磨殺驢。
周總理也認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期再來一劑猛葯,把裡面的人員全部換掉,或許真的會引發新一輪的矛盾,公安部和軍隊之間的矛盾一加深,最終還是會牽連老百姓罷了。
李震作為調停公安部和軍隊之間的主要人物,其實他身上也肩負著非常大的擔子。對李震來說,他一直以來都想做和事佬,但是雙方之間的僵持不下也讓李震非常為難,每次一開會,兩方之間必然有一場惡鬥。
彼此之間的爭執從未停止過,也讓李震非常憂慮,直到10月22日這一天公安部再度開會,許多人其實已經不想再開這種沒有意義的會了。
就在這天,李震突然失蹤,還發現他死在熱力管道當中,這再一度引起了軍隊和公安部之間的矛盾。
儘管法醫已經再三驗證,李震是自殺的,但是大家都不明白,前一天還好好的人究竟是受到了怎樣的壓力才會這樣做,或許李震是真的已經放棄了吧。
儘管當時於桑還是覺得李震多半是樹敵太多,被人陷害,可是法醫的鑒定結果讓他無法相信,畢竟死人沒辦法再開口了,許多人都覺得非常惋惜。
於桑也是將自己調查到的結果上報給了周恩來同志,只不過這一份報告卻引起了一個人的質疑,此人究竟是誰呢?
劉湘屏的指控
原本於桑對於李震之死已經有了一個交代,可在公安部會議做陳述報告的時候,謝富治的夫人劉湘屏卻提出這件事,於桑肯定沒有調查清楚,而且她還覺得於桑辦事態度十分惡劣。
劉湘屏
因為劉湘屏在案發當天恰巧經過了於桑的現場,她認為於桑在屍檢過程當中肯定已經將大量的證據給破壞了,所以導致了檢查結果不清不楚。
於桑聽了這樣的指控之後非常無奈,明明都已經進行了三天的勘驗,而且法醫也重複地論證,加上此次案件也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公安老幹部進行參與的,怎麼可能是調查錯了呢?
但劉湘屏一致認為這就是他殺,便要求重新進行審理。
其實這件事情早就應該結案了,但是劉湘屏的不依不饒讓這些案件繼續變成了無底深淵,繼續勘察。劉湘屏始終認為自己很有本事,於是在勘查現場的時候到處瞎指揮,別人不願意搭理她,她就在後來的聽證會使絆子。
於桑覺得很無理取鬧,畢竟自己帶著老幹部們辛辛苦苦調查的真相,怎麼可能是因為個人恩怨隨意敷衍的呢?
但劉湘屏始終不依不饒,就是認為於桑這樣結案太過潦草,即便她的說法沒有任何的憑證,但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無奈之下,周總理只能應軍隊的需求,再度對李震之死進行調查。
為了保證於桑等人的安全,周總理對於桑等人進行了保護性審查,不允許任何人私自提審他們,最終又讓專案組進行案件的接管,進行重新調查。
針對的一些老幹部始終認為這就是他人謀殺所導致的,加上劉湘屏的指控,讓更多的人把於桑當成了敵人對待。
為了能夠還於桑一個清白,軍隊還調集了100多名幹部進行審查,因為這些人都是和法醫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幹部。在調查的過程當中,華國鋒又找來了老黨員楊貴陪同一起調查。
於桑
華國鋒告訴楊貴目前調查出來的結果是李震屬於自殺,並非他殺,但是公安部和軍隊之間各執己見。
目前於桑等同志也被隔離審查當中,必須馬上調查清楚這件事情的原委,楊貴知道這件事對於公安部和軍隊來說影響都非常重大,外界也十分想知道結果。
楊貴很快就加入到了調查小組當中,且表示於桑的調查方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就意味著李震之死就是屬於自殺而非他殺。
1977年,軍隊方面正式遞交把軍隊人員調回部隊,而不在公安部繼續進行接管任務的請求發出後,這件事情才算塵埃落定。
其實在整個事件當中,無論是公安部也好,軍隊也罷,他們在公安部門最混亂的時期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表現,並且能夠幫助公安部門從泥潭當中走出來。
在這點上來看,本就是一家,大家都是為了能夠創造良好的社會秩序而努力,因此沒有必要對彼此如此苛責,而且無論是有關部門與軍隊之間直接接軌,還是公安部本身自己形成一個體系,都是為了社會治安,為了祖國的平穩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在組織當中還是有一部分的反動派人員,他們故意掀起波瀾,就是想讓黨組織內部出現內鬥,這樣就可以割裂軍隊和公安部門之間的聯繫,同時引發社會上的動蕩。
好在我們的同志並沒有被引導進入這個怪圈當中,其實李震之死也可以理解。畢竟他頭頂這麼大的壓力,既要協調公安部門,又要協調針對他身邊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意義上幫他分擔火力的人,確實是非常辛苦,加上這些無休止的會議,也會讓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
最終他選擇服安眠藥自盡,並且讓自己死在了這一個熱力系統的旁邊,或許是希望能夠徹底停止這一場沒有意義的爭鬥。而軍隊接管的確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公安體系恢復正常,
在走上正軌之後,大家也應該是各司其職,把軍隊和公安機關部門正式剝離開來,只有每個部門都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讓國家的發展更加平穩有序,而不是相互之間彼此影響,彼此折磨,這樣並不會帶來很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