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狀態,需要父母巧用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助化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小問題,這樣也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
孩子對媽媽說狠話,讓媽媽去死,媽媽這樣的回答讓人點贊
瑤瑤是個5歲的小朋友,平時都是媽媽一個人帶孩子,一次接孩子放學,在路上看到一個賣氣球的,瑤瑤喜歡的不得了,立刻不走了,一直拽著媽媽想要買這個氣球。
雖然氣球沒有多少錢,不過家裡玩具已經很多了,媽媽 不想給瑤瑤買了,於是就委婉的告訴了孩子,拉著孩子往前走,結果讓人想不到的是,瑤瑤使勁掙開媽媽的手,說你是個壞媽媽,我不想讓你做我媽媽了,你去死。
面對孩子的狠話,媽媽沒有憤怒得去罵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反而耐心的和孩子說:你平時看的小豬佩奇,豬媽媽每天都給佩奇做蛋糕和好吃的,那麼豬媽媽要是不給佩奇買氣球,佩奇這麼說媽媽,以後還能吃到媽媽做的蛋糕嗎?豬媽媽肯定會特別的傷心。
聽了媽媽的話,瑤瑤低下頭和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
其實孩子有一個說狠話的成長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階段,是詛咒敏感期的到來。
有研究表明:孩子一般在三歲以後語言的表達會越來的豐富,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用越來越多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緒,當然了有些語言,孩子也不一定能意識到語言的嚴重性。
如果孩子說狠話,父母該避免用哪些方式對待孩子?
1、不要過分的譴責孩子
面對孩子的狠話,首先父母要注意言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多,孩子又很擅長模仿,那麼父母的言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會讓孩子間接的學習到一些不太好的話語,這就需要父母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其次,對於孩子的情緒,父母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不要亂用語言。平時可以通過給孩子講一些繪本,通過孩子喜歡的方式給與孩子正確的教育,告訴他們說狠話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
再有就是可以忽略孩子的狠話,有的孩子也不是特別能體會自己說的話是狠話,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要刻意的去用語言回復或者是暴力解決,這樣不但不能解決本質的問題,反而讓孩子更能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說這些狠話,慢慢的就淡化了。當然了需要明確的是孩子說的這個狠話是無心的話語。
2、不要在公共場合責備孩子
一旦孩子說了狠話,父母不要在公共場合責備孩子,如果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也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來制止孩子,甚至責備孩子,反而讓孩子感受到狠話背後帶來的不太正面的思維,孩子們因此也會更加的關注這類語言,會不斷的重複。
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尤其是語言的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時,作為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用語言來發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孩子的語言,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