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減產似乎失去了威力。上周日意外宣布減產後,本周一亞市盤中,布倫特原油日內曾漲超8%,最終收漲逾6%,雖然也創下了去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但在去年夏季從俄烏衝突的衝擊中恢復過來之後,好些周原油都有這種漲幅。
周一原油的確大漲,但看來並沒有像上個月歐美銀行業危機那樣、或者像去年秋季英國國債危機那樣改變市場的遊戲規則。為什麼會這樣?這可能部分源於,交易者開始懷疑石油生產國通過限制供應保持價格上漲的能力。
投資研究機構TS Lombard的高級經濟學家Konstantinos Venetis就認為:
通常,油市可持續好轉的秘訣是,需求面出現正面的驚喜,而不是先發制人的減少供應。就像2022年秋季宣布的減產一樣,這次減產實質上是一種防禦性的舉措,減產國希望,全球經濟今年能避開嚴重的經濟衰退。我們的感覺是,在這個關頭,粘性的油價更有可能對經濟增長施壓,而不是遏制已經在進行的廣泛通脹下降過程。對債市而言,這意味著,在通脹新擔憂的支持下,收益率飆升可能是短暫的。對股市而言,如果油價走強,將對已經下降的盈利預期構成壓力。
Miller Tabak + Co.的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指出,供應驅動的油價上漲和需求驅動的漲價完全是兩回事。他在報告中寫道:
如果油價會保持高位是因為供應、而不是需求問題,那麼,供應引起的價格上漲將對需求產生負面影響。換句話說,高油價並不表示需求回升。相反,它將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造成經濟增長下滑。供應引發的油價上漲對經濟體不利,尤其是很可能即將面臨信貸供應大幅收縮的經濟體。
其他一些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從根本上說,這次OPEC+的行動是防禦性的,是對價格下跌的回應。Longview Economics駐倫敦的分析師Bradley Waddington認為,
雖然OPEC+減產在短期內提振了價格,但他們公告的性質揭示了一些潛在的看跌因素,特別是提到,減產是針對油價下跌而宣布的。這進一步凸顯了,OPEC+是價格的響應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換言之,這表明 OPEC+只是在油價已經走軟後才減產。因此,除非油價進一步下跌,否則OPEC+不太可能再次減產。油價可能必須進一步跌到低於65美元左右,OPEC+才會再次削減供應。
據Longview Economics估算,油市之前處於供應過剩的軌道,OPEC+的減產應該會在今年年底之前讓供需達到平衡。換句話說,減產是因為油市的劣勢、而不是優勢採取的行動。

法國興業銀行的歐洲信用團隊指出,雖然信用市場對OPEC+減產反應平靜,但中期來看,對信用市場而言,減產可能是比銀行業危機更大的挑戰。
法興強調的一個問題是,據奈及利亞石油部長所說,OPEC+的目標是讓油價回升到90美元/桶,相當於回到俄烏衝突爆發前幾個月的水平。那將給信用市場製造兩個挑戰
- 一是能源價格上漲會給央行施加加息的壓力。法興的經濟學家仍預計歐洲的關鍵利率峰值為4%。目前,信用息差和關鍵利率峰值預期的相關性為負,但這種相關性非常不穩定。一旦再次轉為正相關,能源漲價很可能推動息差增擴。
- 二是能源漲價將打擊企業盈利。迄今為止,薪資上漲還沒有影響利潤,去年四季度的利潤接近周期高位。但美國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財報季只有兩周就要揭幕,還需要觀察成本的增長速度是否已經超過產出價格的速度。
法興依然認為,下一場真正的信用危機不會是金融業、而是非金融業的。出於這個原因,法興預計,事實很可能證明,OPEC+減產比銀行業危機更應該引起信用市場的長期關注。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