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駐守在金門二擔島的一位台軍士兵「失蹤」後,漂游海上、體力透支,被我海警成功救援,引髮網友分析熱議。冷靜思考過後,我覺得這只是一起偶發事件,或許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複雜。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金門台軍士兵「失蹤」獲救事實經過
根據台灣媒體報道,3月9日早上6點,駐守金門二擔島部隊例行早操點名,發現陳姓上等兵沒到,於是緊急清點槍械物資,發現槍械、彈藥並無短少,發現陳姓士兵只帶走了自己的手機和錢包。
接著其所在部隊進行全島搜尋,無果後初步判斷陳姓上等兵可能跳海失蹤,並將這一突發情況逐級上報,台軍方高層知悉後,緊急通報海巡單位協尋,「海巡署」成立應變中心,並派出巡防艇前往通報海域搜尋,然而經過20多小時海上搜尋,依然沒有找到陳姓上等兵蹤跡。
海上搜尋過程中,台「海巡署」通過兩岸共同搜救渠道,請大陸協助搜尋作業。3月10日,漂游在海上台軍陳姓上等兵因體力不支,被我海警船員成功救了上來。據媒體披露,陳姓上等兵服役3年,是一位保障伙食後勤兵。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台軍陳姓士兵離奇「失蹤」的原因
關於台軍陳姓士兵「失蹤」事件,媒體上有各種解讀,對其深夜入海游向廈門的動機進行分析推測。我認為,台軍陳姓上等兵出逃「失蹤」,只是一偶發事件,其動機或許並沒有複雜深刻。為什麼這麼說呢?無外乎有三個方面:
①陳姓士兵思想拋錨。過去,我在部隊服役時帶過不少兵,從帶兵人的角度去看待士兵出逃問題,首先就是要從當事人的思想剖析入手,只要戰士不出現思想滑坡,一般來說就不會出現此類出逃失蹤的問題,一旦思想拋錨,行為就會偏離方向、走向極端。
台軍陳姓上等兵出逃「失蹤」,說白了就是由其思想拋錨引發的極端事件,雖然有媒體報道說陳姓上等兵出逃前沒有出現異常徵兆,與身邊人關係也還好,但他是一個在保障崗位的食勤兵,自由度比其他士兵肯定更高,即便思想出了狀況,稍加掩飾也很難讓人發現,說不定他早就想好出逃計劃。
②台軍部隊管理鬆弛。陳姓上等兵凌晨深夜出逃,直到早上出操點名時才發現其不在位,固然有其自身精心挑選時間點的因素,但是這麼長時間沒有發現其不在位,更加折射出台軍部隊日常管理存在突出問題,對士兵全時監管出現了盲區。
再聯繫最近曝出的台軍多起桃色醜聞、模型手槍掉包事件,也可以看出台軍部隊紀律鬆弛、作風散漫,且不說陳姓士兵從二擔島出逃游向廈門有何動機,光是能夠長時間從容避開監管,就足以說明其所在的守島部隊毫無防範、毫無戒備。
③守島環境條件艱苦。按常理來說,出逃的台陳姓上等兵,在部隊服役已經3年,早已適應了島上駐守的環境,不至於發生這樣的極端事件,可偏偏就在他的身上發生了,或許台軍內部也有人想不太明白。
其實,早些時間就有台軍外島士兵抗議守島條件艱苦、保障跟不上,缺蛋少肉吃不好,有的甚至啃吃速食麵。環境艱苦只是一個方面,士兵長期在島上駐守,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也容易給人心理上帶來負面衝擊影響。
台軍陳姓上等兵出逃,說不定心理上也出了狀況,有報道說他在情感上也遇到了問題,估計因為在島上吃苦受累,加上缺乏情感依託,心理上承受不住,所以選擇用極端方式游海出逃。
寫在後面的話
最後想說的是,台軍士兵游海出逃,個案背後肯定還有更多深層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或許未來還會有更多此類現象上演,我們只管向未來、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