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已持續一年,網路上關於戰場形勢、雙方實力等方面的傳聞不斷。這些信息出自哪裡?真假如何?目的又是什麼?
目標新聞(一)
之前,俄羅斯被質疑武器老舊,後來又被質疑武器不足,最近又被網上質疑說連坦克用的都是假的,究竟是怎麼回事?
1月26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在其Facebook官方賬號上發布一篇貼文稱:俄方的坦克部隊是橡膠製品,還沒有完成任務就泄氣了。文字下方還配有兩張衛星照片,照片上比較模糊地顯示了疑似充氣不足的綠色坦克小圖,這條消息在中文網路引起熱議,多篇文章對相關內容作了解讀,稱俄烏衝突一周年,俄軍竟玩起充氣玩具,難道實力真的不行了?
鑒證過程:
之前,我們曾經鑒證過一條: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使用了充氣的S400導彈。經過鑒證,我們了解到充氣武器一般是在軍事活動中被當做保護同款真武器的假目標而設置的。在現代戰爭當中,它也是一種常用的偽裝和迷惑對手的戰術手段。
充氣坦克也一樣,並不能把它作為俄羅斯已經武器匱乏的佐證。作為對戰的雙方,烏軍官方賬號用這種假消息來踩一腳俄羅斯,其實不難理解。
目標新聞(二)
中文自媒體平台有消息稱,烏克蘭眾籌坦克大戰。英、德、美等5國正在提供坦克,並附有一張詳細的眾籌清單。
調查過程:
根據網友坦克清單所列國家和坦克信息,我們進行了查證。1月26日,路透社報道,英國國防部長宣布:向烏克蘭派遣14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希望在3月底抵達烏克蘭。1月24日BBC報道稱,波蘭總理呼籲德國允許波蘭向烏克蘭出口14輛豹2主戰坦克。之後,波蘭國防部長在推特上發文表示,請求目前進入實施階段。1月25日,ZDF(德國電視二台)報道,德國總理舒爾茨正式宣布:德國向烏克蘭交付了14輛豹式坦克。
2月1日,路透社報道,西班牙《國家報》周三援引未具名政府消息來源報道稱,西班牙計劃向烏克蘭派遣4到6輛德國製造的豹2A4坦克,但這一消息未得到西班牙國防部的證實。1月25日,美國國防部官網發布新聞稱,拜登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31輛M1艾布拉姆斯坦克。根據網友提供的貼文找到對應的公開報道,發現多數坦克並沒有援助到位。
白孟宸(軍事專家):準確來講,西方援助烏克蘭的主力並不是豹2,而是豹式,豹式分豹2和豹1,實際上是差一代的,它基於各國本國的利益的考慮,可能會用豹1這樣種相對已經退役的裝備。
面對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持續加碼的坦克援助,俄羅斯顯然是不能坐以待斃的,那麼俄羅斯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應對方式?
目標新聞(三)
2023年2月,俄羅斯為了應對西方援烏武器,派遣首批戰鬥機器人「信標」進入頓巴斯戰場的消息,在中文互聯網平台熱傳。
鑒證過程
俄羅斯這款「信標」機器人,它的參戰會讓目前俄烏戰局發生怎樣的變化。會像網友說的那樣開啟一種未來的戰爭形式嗎?
白孟宸(軍事專家):在這幾年的衝突裡面,俄羅斯是地面陸軍作戰機器人使用的比較多的國家,這次這個「信標」也在在敘利亞出現過,它跟一般的坦克相比,首先比較輕,即便被摧毀,也不會有人員傷亡的問題。另外,它作為一款無人作戰平台,偵察感知戰場態勢。它相比有人車輛要小得多,所以維持在空中飛行和地面行駛的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較小,隱身性也好。這次俄羅斯方面把「信標」投入到衝突區域,更多是基於就是對它進行測試。
「信標」比較大的優勢就是無人系統,一方面它能夠使用信息化作戰技術,比如說用它無人機跟它配合,就變成了空地一體的,然後可以引導那些更合適的發射平台來打擊敵軍,這就是信息化戰爭里的互聯互通互操作。
目標新聞(四)
2022年12月26日,一名叫「左岸」的推特用戶發布了一段澤連斯基講話時,美國總統拜登突然離席的視頻,視頻的文字介紹是:拜登在小丑澤連斯基的演講中突然意識到他都是胡說八道,中途離開了。
鑒證過程
通過關鍵幀搜索發現,該視頻與YouTube美國白宮官方賬號在2022年12月22日發布的,拜登總統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的視頻高度相似,該視頻36分40秒,出現與網傳視頻完全相同的內容。在原視頻中拜登是在發布會結束時離開,而澤連斯基也隨後離開。
顯然,網傳視頻將原視頻做了裁剪和放大處理,只顯示了拜登離去的畫面,而澤連斯基的畫面則被裁剪掉了。
目標新聞(五)
2023年1月25日,一個名叫胡塞塔哈勃的土耳其網站發布一篇報道稱,摩薩德在1月14日給出了俄烏雙方人員傷亡及裝備戰損數據。這個土耳其網站給出的摩薩德數據中給出了俄烏雙方戰鬥人員傷亡數據。報告顯示,俄軍共投入41萬8千名士兵,其中陣亡1.8萬人,受傷4.45萬人,烏軍總共投入73萬4千士兵,其中15.7萬人陣亡,另有23.4萬人受傷。
這份號稱「摩薩德」的數據是真的嗎?
鑒證過程
白孟宸:以色列的情報體系我們通常會說有三個最重要的鐵三角,負責國內安全的叫辛貝特,它的國內安全局,摩薩德是主要是負責國外情報和秘密行動,那麼真正負責對像烏克蘭衝突這種事件進行分析的,那個單位叫阿曼,也叫以色列軍事情報局。所以我們說如果真的以色列要發布這個信息的話,它一定應該是阿曼發布。摩薩德是大家比較熟悉,但摩薩德就是主要的任務不負責這些。
烏克蘭總統府給出的烏軍折損數字是1萬至1萬3千人。雖然這個統計數字是兩個多月前的,但對比土耳其網站給出的數據,死亡15萬7千人是超過10倍的差距。
白孟宸:戰場上的死亡人數和戰死這兩個之間可能有一個很大的落差,為什麼?很多人員會被算成比如失蹤,會不會算成他不是說戰死,但是他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死在戰場上,那麼這種時候我有統計口徑,這個是從正常的宣傳角度,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布戰報時候都有這個問題,就是要給對方的損失注水,給自己的去進行縮減。
實際傷亡數據是多少,可能只有烏克蘭軍方最清楚了。但是在這場衝突當中,烏克蘭兵源不足的問題從一開始似乎就存在。之前在我們的節目當中,就提到過烏克蘭嚴重缺兵,甚至有人說烏克蘭開始徵集學生入伍。當然最後經過鑒證,我們發現烏克蘭徵召學生入伍這個消息是假消息,不過澤連斯基確實在2022年簽署過一份全國總動員令和戒嚴令,並且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歷了三次延長,它一直持續到了今年的2月19日。從不斷延長的動員和戒嚴令,也能夠看出烏克蘭政府對於徵兵這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視的。
本期編導:楊新燁
文字編輯:於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