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
在業內調研了解,
包括周杰倫、五月天、周華健
任賢齊、劉若英等港台藝人,
李宇春、毛不易、張藝興
許嵩、張傑、許巍等
內地藝人在內的數十組藝人,
年內都有開演唱會計劃。

與演唱會一同升溫的
還有大型音樂節,
僅兩家音樂節品牌頭部機構
目前已分別確定
在十餘個城市
落地大型音樂節項目。

相關消息隨後衝上熱搜,
引發了網友討論: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還提到,
今年自二季度起,
演唱會和音樂節
將進入相對密集舉辦期,
各地已出現不同程度的
大型場館排期緊張狀態,
業內預判,
2023-2024年演唱會市場
競爭將非常激烈。
與此同時,
票務與黃牛乘勢而來,
代搶、包內場票、付定金就能「手到票來」
相關信息隨之出現,
並已讓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特別提醒消費者,
演唱會信息還須注重官方信源,
從正規渠道購票,
警惕消費風險。
記者通過電商平台檢索「演唱會門票代搶」,
各類演出應有盡有。
實際上,
「代搶票」的業務已經存在多年。
為了抑制黃牛,
各大票務網站都會通過
實名購票、限時搶票等形式
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雖然此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黃牛,
但幾乎是與此同時,
也催生了演唱會門票代搶業務。

早在2018年就有調查顯示,
代搶是當年演唱會市場
炙手可熱的新興職業,
都是專業團隊運作。
業內人士介紹,
很多代搶行為之所以百發百中,
大概率是因為電腦經過改裝,
並且有專門的軟體進行搶票。
用戶只需要提供觀演人基本信息,
「代搶票」團隊搶到票後
進行收貨地址更改,即完成交易。
這個市場中,
有不少人以此行騙,
近期就有消費者中招。
有消費者表示,
打開某平台的搶票鏈接,
點進去以後,
整個界面和市面上的正規票務平台
別無二致,
下單、付款界面都不粗糙,
還能顯示購票成功,
有出票簡訊,
但是所謂的客服、售後電話
統統打不通,
錢也拿不回了。
一邊是許久沒有看過演唱會的觀眾,
滿懷期待現場聆聽偶像聲音;
一邊是熱門演唱會一票難求。
有關方面提醒消費者:
演出門票應通過正規票務網站
或手機APP購買,
不可輕信「內部員工」、「黃牛票」等
私人購票渠道,謹防被騙。
確需購買二手門票,
請選擇要求實名認證
並依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網站,
或者同城線下進行交易,
切勿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
和陌生人交易。
對訂票信息有任何疑問
及時聯繫正規票務公司客服,
一旦發現被騙應及時報警,
並保留好相關證據。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