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如果有個女生告訴你,她「靠碼字為生」,你可能已經迅速腦補了這樣一個畫面:黑白顛倒,早晨從中午開始,蓬頭垢面捧著泡麵敲鍵盤,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要為房租發愁……
假如你真這樣想,很不幸,你可能已經老了。如今,一大批年輕人已經漸漸重新定義了自由寫作者的生活形象,比如本期我們採訪的倪一寧。
在大批粉絲心目中,今年26歲的倪一寧的個人IP是這樣的——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網紅女作家;靠碼字24歲拿下300萬年薪,風頭趕超昔日的咪蒙;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豆瓣話題女王,還寫得一手好書法……長篇作品眾多,第一本正在網上連載的小說《丟掉那少年》還未過半,閱讀量就達到了109萬。
同樣是碼字,為什麼「倪一寧們」能迅速實現財務自由,重新定義網路寫手形象,而大多數寫手依然還在苦苦掙扎?據統計,早在2013年,中國的網路作家就已達到2000萬,而直到現在,月收入達到1~3萬元的創作者依然是少數。那麼,在碼字生涯里,人家為何能年薪百萬?你一定很想知道答案吧!
她被熱捧的原因在這兒
準確地說,倪一寧是靠寫自媒體起家的。而對於知名自媒體來說,流量既是錢,也是捆綁。任何一次題材、內容、風格的更換,都可能掉粉、掉閱讀量。
所以,2017年,當在自媒體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倪一寧向自家商務提出想寫小說時,遭到了激烈反對。「小說你能做到『日更』嗎?『月更』能不能做到?」「可我的夢想就是寫故事!」她不服輸地回答。最終,她的第一篇連載《丟掉那少年》還是出現在了公眾號上。此後,她又相繼推出了《約會Excel》《被詛咒的女一號》等多部長篇小說。
這個決定非常明智,與同倪一寧同時期爆火的自媒體,如今不少因題材重複,或者為迎合流量博出位而煙消雲散,而倪一寧則因轉型小說而成了常青樹——這是後話。
倪一寧的小說通常圍繞都市女孩的生活展開。近幾年來,與懸疑、玄幻等題材相比,大多數都市題材市場反應平平,但倪一寧的都市故事卻獲得了成功。《丟掉那少年》連載到一半,出版社看中熱度,買下了版權,2020年4月《丟掉那少年》正式出版,新書上線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902.7萬。
與多數網路小說里,主角總是開了金手指最終走向人生巔峰不同,倪一寧的小說主角們總是深陷泥沼:職場里風生水起的女生被催婚、被分手、被相親對象嫌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妻良母也需得忍受婚姻里的種種齷齪……傳統女性與職業女性的矛盾幾乎出現在了她的每一部小說中。
「在當下,女性的自我價值和傳統價值毫無疑問是衝突的。一個上班族根本不可能變成喜歡插花、烹飪、寫毛筆字的好嫁女孩,但如果相反,女性決定要做出成績來,那她可能就要辜負傳統期望,被指責『不管孩子』『不顧家庭』等等。」
顯然,這些小說並沒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情節,且是都市女生幾乎都經歷過的最日常的生活。但倪一寧仔細把它剖開,無論是敘事,還是人性思考都非常貼近現實,讀者因此感同身受——這大概就是倪一寧小說獲得熱捧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那些很隱秘,甚至不太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很打動我。我自己看小說時,也更容易被那些人物之間曖昧的、寫實的情節和情緒打動。」倪一寧說,無時無刻的觀察和共情,是她得以呈現這些細節的原因。而這一點恰恰吻合了小說傳播的所謂互聯網思維。
在最新出版的《丟掉那少年裡》,她甚至還故意讓握著一手好牌的女主把牌打得稀爛。學生時代什麼都不缺的女孩葉蓁蓁,在30歲時離婚、失戀,失去父母的庇護,失去親密的朋友。之所以這樣寫,她解釋道:「葉蓁蓁身上有90後的軟弱性,她從一出生就得到了很多東西,得到越多也就越難犧牲,大家都覺得她牌那麼好,應該要過正常的、有秩序感的生活,但她實際上很焦慮,她的真實願望永遠虛幻。」倪一寧說,她因此讓葉蓁蓁「作」起來,從而表達她自己的一種理想主義:「人要探頭活著,比如你要追求或許得不到的愛情、某種理想、某種堅持等,而必須通過失去與生俱來的饋贈,去換取新的獲得,從而走向真正的自己。」
「雖然我寫得很輕鬆,但我討論90後都市女孩的生活困境和焦慮是嚴肅的,我希望給她們力量。」倪一寧說。
童子功的魅力
成長於浙江紹興的倪一寧,光看外表就兼有傳統文學素養和文藝小清新氣質。高三時,她因參加自主招生華約聯盟考試,語文成績列全國前1%而被上海交通大學預錄取。在外人看來,她是典型的天賦型人才。
其實她這樣的語文天賦早早就表現出來了。小學一年級開學三個月,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首詩,孩子們正等待標註拼音的片刻,倪一寧卻清楚的把詩念了出來。老師驚訝問她:「你認得字?」「實際上,我那時候已經可以看報紙了。」很多年後,倪一寧笑著回憶道。
作為獨生子女,長到了五六歲,倪一寧也經常是一個人玩。爸媽上班不在家,照管她的阿姨也不太上心。她只好把家裡的一切摸來看,書架子上池莉、虹影、張抗抗所作的這些20多年前流行的書籍成了她的成長讀物。所以,即便有再好的天賦也是需要激活、需要滋養的。
再大一點,爸爸會在難得的大雪天蘸黃酒給她吃,教她背「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她睡不著的時候,爸爸就坐在她枕邊講《三國演義》,講劉關張結義,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
從小到大,別人的扣分項「作文」一直是倪一寧的拿分項。省、市作文特等獎拿了不少,當地報紙拿專版報道。從小到大的閱讀和寫作訓練,練就了她深厚的文學功底,因此才能在共情之後,熨帖地表達情緒。有讀者評價她「能把很多人心裡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準確地說出來」。這其實就是童子功的魅力。
「通俗女性主義」的賣點
互聯網世界裡,流量越多,挨罵越多。倪一寧也不例外。
打開豆瓣、知乎和微博,關於她的黑貼數量不下於明星。對她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狹窄」「小情小愛」「自以為是」「矯情」等辭彙上。
2019年春節期間,倪一寧在微博上更新了一則過年隨筆,談及自己從未上過綠皮火車,結果被罵上了熱搜。網友給她取名「肉糜黨」——即間接嘲笑她「何不食肉糜」。
被罵上熱搜的當天,倪一寧「很委屈」。「因為我是真的沒坐過綠皮火車。我也不理解春運,因為我是浙江人,大學在上海念,你說上海過年前回浙江這叫春運嗎?」一個人能因為這麼個小事被圍攻,這基本接近於明星的熱度了。
「當了五六年網紅,人都被罵皮實了。」倪一寧說。實際上,流量不愁,口碑卻兩極分化的問題,並不是倪一寧獨有。大多數網路文學作家在深度上都與嚴肅文學作家相去甚遠,但大多數人最常接觸、也最愛看的「文學」,卻偏偏是接近於「地攤文學」的東西。那麼,倪一寧這些網路作家筆下的網路文學作品意義何在呢?
據山東師範大學文學教授周傳雄的觀點,網路都市言情小說實際上承擔著傳達「通俗女性主義」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較為通俗的宣傳「女性獨立」。
在「女頻」類網路小說中,作者均為80後、90後等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們在情節上主動挑戰傳統男尊女卑的關係,強調自我性別意識,如網路小說《將軍在上》《楚喬傳》等。不可否認,即便是倪一寧她們筆下的網路都市言情小說,在創作上依然存在明顯的缺陷,如格局的狹窄、內容的淺白、過度的模式化等等,但我們更需要看到的是,網路都市言情小說在表達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體驗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好看而不失溫度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所傳達的真愛渴求、性別觀念等無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讀者,這也在無形中成了吸粉的重要因素。80、90 後是當下網路小說的主要閱讀群體,他們是面臨文化轉型的一代,對青春、成長有區別於他人的感受,顯然書寫這一代人愛情故事的網路都市言情小說,因其與眾不同的青春色彩更易贏得讀者的認同。
編輯: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