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第二輪雙一流名單都公布了,近些日子大家都在討論這個第二輪雙一流的事情,小編也寫了不少文章,今天想換換口味,再來談談211重點大學起源問題,當然順便也把幾所非211名校也可以說說。今天講的是國內的一些211名校,是外國人創建的。
在以前,不少高校都是外國人創建的,比如燕京大學、輔仁大學、齊魯大學,之江大學等,不過成為211重點大學的卻不多,所以小編專門來講成為外國創建的211重點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俄國人創辦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是隸屬於工信部的211/985高校,首批9所985高校之一,不過估計很少人知道哈工大是外國人創辦的,是那個國家呢?
哈工大的前身是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創辦於1920年5月,當時設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科。首屆三個班共招收103名學生,實行學分制,學制四年,一律用俄語教學。俄語?
你沒聽錯,就是俄國人創辦的,19208月5日,成立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籌建協會。中東鐵路理事會主席宋小廉將軍為名譽主席,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德·勒·霍爾瓦特將軍為主席。9月9日,籌建協會推舉阿·阿·攝羅闊夫工程師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首任校長。1928年2月4日,學校隸屬關係發生變化,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
同濟大學,德國人創辦
同濟大學名氣很大,是上海實力第三校,僅次於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的學科特色是土木建築,現在的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985全國重點大學。那麼同濟大學是誰創辦的呢?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當時寓意德國人與中國人同舟共濟,「同濟」二字從德語「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話的諧音而來,意蘊合作共濟。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大學起源是醫學,可惜的是同濟大學的醫學院搬遷到了武漢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而現在的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原來的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實力比較一般,不過學科一直在進步。
很多人知道同濟大學是德國人創辦的,也值得哈工大是俄國人創辦的,卻不少人都以為廈門大學也是外國人創辦的,其實錯了。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但是陳嘉庚雖然絕大部分實在在國外生活,但是一直沒放棄中國國籍,所以廈門大學不是外國人創辦的,是咱們中國人創辦的。
另外不少人以為清華大學是美國創辦的,其實也是錯誤的,清華大學中中國創辦的,但是錢是美國人給的,用的是庚子賠款返還的錢。
講完了外國人創辦的2所985高校,下面將外國人創辦的211高校,估計更少人知道。先說著名的國字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是著名的「地礦油」三所大學之一,不過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不一樣的地方時,中國礦業大學最早是外國人創辦的,而地質大學和石油大學是中國人創辦的。
中國礦業大學,英國創辦
中國礦業大學是原來煤炭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起源於學校溯源於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後參與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在河南洛陽復校;1950年3月,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並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成立了中國礦業學院;後併入了北洋大學、唐山交大、清華大學的採礦系調整到學校;
焦作路礦學堂創辦於1909年,是一所由英國公司投資創辦,我國最早的近代礦業高等學府。1898年6月21日河南礦務章程,是興辦焦作路礦學堂的最初法律依據,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礦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首批招收學生20人,田程為首任監督(校長)。
2009年,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河南理工大學同時進行了百年校慶
蘇州大學,美國人創辦
提到蘇州大學,大家都知道這是江蘇省省屬211大學,一般省屬211重點大學都是所在省份最牛的大學,也都是發源於本地的本土大學,不過蘇州大學卻是一個例外,因為蘇州大學前身是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由美國基督教監理會於1900年創辦,前身是蘇州的博習書院、宮項書院和上海中西書院。東吳大學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是中國現存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的學校,並可授予博士學位,也是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首任校長為孫樂文(美籍)。
至於併入211/985的外國人創辦的大學今天就不講了,因為太多了,比如併入北京大學的燕京大學,金陵大學,嶺南大學等。
老鐵,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