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早盤,A股市場全線回調。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指數下跌1%失守3100點,創業板指下跌2.03%,兩市超3100股下跌,醫藥板塊逆市上漲,眾生葯業、神奇製藥、康緣葯業、金花股份、靈康葯業等多隻個股漲停,其中,神奇製藥在昨晚提示諸多風險後,仍拉漲停獲得6連板。
而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板塊延續調整走勢,煤炭、有色金屬等周期板塊跌幅也較大。
日前,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提示,預計鋰電池材料產能將過剩,A股鋰電池、鈉電池、汽車一體化等全線大跌。
新冠葯漲瘋了,神奇製藥6連板,眾生葯業反包漲停!
17日早盤,新冠葯漲瘋了。
眾生葯業昨日跌停之後,今天來了一個反包,開盤短暫下跌之後,直線拉漲停。10月以來,眾生葯業漲幅已經超過200%。

消息面上,11月16日,東莞上市葯企眾生葯業在互動平台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基於已有的臨床研究結果,眾生睿創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進行了RAY1216片III期臨床研究方案溝通交流,並就方案的核心關鍵要素設計達成一致。RAY1216片III期臨床研究方案已遞交組長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評,並獲得批准同意。
此前,眾生葯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廣東眾生睿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RAY1216片三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RAY1216片擬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跟輝瑞公司已上市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同為3CL蛋白酶抑製劑技術路線。
神奇製藥17日再度漲停。因為其孫公司生產「神奇」牌熱炎寧顆粒,該股已經連續6個漲停。

神奇製藥昨日晚間發布異動公告,公司關注到熱炎寧合劑相關報道。經核查,公司及下屬企業均未獲得該藥品生產批准文號。此外,公司披露了主要經營風險,包括控費降價政策風險、疫情不可抗力風險、原料成本上漲風險。同時,公司表示,公司近期換手率顯著高於前期水平,且靜態、滾動市盈率均明顯高於同行業平均估值水平。
此外,今天,另一款用於治療新冠的中成藥被挖掘。康緣葯業17日早盤,也快速拉漲停。

11月15日有投資者向康緣葯業提問,請問公司新葯散寒化濕顆粒是否已上市銷售?目前銷售情況如何?
對此,康緣葯業11月1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散寒化濕顆粒是依據第六版至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的「寒濕疫方」 ,根據《中藥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中3.2類「其他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製劑」註冊要求研製開發而成。散寒化濕顆粒獲批上市為疫病的治療提供了又一種治療選擇,豐富了該疾病治療領域的臨床用藥,也進一步豐富了公司病毒感染性疾病產品線的品種梯隊,有助於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散寒化濕顆粒已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2年秋冬季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六版)》。
針對散寒化濕顆粒,公司正在加緊排產,以確保滿足市場需求。
不僅如此,新冠葯賣斷貨,連藥房股也紛紛大漲。

遊戲股爆發
遊戲股今日早盤全面高開,大晟文化、游族網路、浙數文化等開盤漲停,但隨後紛紛打開漲停板,吉比特、三七互娛等盤中曾大漲,逼近漲停。
近日,人民網發布了一篇標題為《深度挖掘電子遊戲產業價值機不可失》的評論,評論指出,近期歐洲議會全會高票通過重視發展電子遊戲產業的決議,呼籲歐洲制定長期發展戰略,支持歐盟電子遊戲領域的初創企業發展。而在我國,長期以來,電子遊戲的娛樂屬性總會使人忽視其背後的科技意義,引發外界對遊戲行業回暖的期待。
中信證券認為,人民網評論給予中國遊戲產業較高認可,同時遊戲產業未來也有希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並推動數實融合、文化自信等領域發展。預計未來版號限制和政策壓制因素將不再是遊戲行業核心矛盾,關鍵點在於產品、內容質量、文化元素等核心競爭力,對於優質且符合導向的遊戲來說,獲發版號預計更多還是時間問題,靜待更多廠商優質的重量級產品獲得版號。
監管政策有望趨於穩定,而遊戲行業將更傾向於高品質內容遊戲,研發能力強勁的頭部遊戲公司有望維持競爭力。疊加文化自信、遊戲出海、虛實結合的數字底座等廣闊的發展空間,遊戲行業仍有望保持穩健發展的動力。
鋰電池、鈉電池等全線大跌
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鋰電池材料產能將過剩,A股新能源產業鏈股票,鋰電池、鈉電池、汽車一體化等全線大跌。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主要鋰電池材料到2025年的產能規劃已全部過剩。負極材料到2025年的規劃總產能相當於當年預計需求的5倍,磷酸鐵鋰為4倍,電解液、6F、VC、PVDF、銅箔均是2倍余,隔膜約1.5倍。
實際上,今年部分鋰電材料已呈現出供過於求的局面,處於價格下行階段。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高小兵介紹,今年前10個月鋰電材料中僅碳酸鋰、硫酸鎳價格上漲;而VC價格已經下跌75%,PVDF、6F、硫酸鈷的跌幅在40%或以上,6微米銅箔價格跌了20%。
「明年,最晚到後年,從鋰礦開始全產業鏈都會過剩。」在11月16日舉行的2022高工鋰電年會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直言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隱患。
浙商證券的研報也指出,2022年鋰價仍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但隨著後續供給端的跟上,供需有望在明年迎來拐點。並且後續供給端產能快於需求端不斷釋放,再結合供給端相較需求端較弱的彈性,預計市場在2023年至2026年的市場餘量將不斷放大,屆時鋰價可能將迎來快速調整。
上游新聞綜合報道
編輯:王光建
責編:吳金明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