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2022年11月06日02:01:04 熱門 1983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今天,一場「世紀約辯」落下帷幕。

說它小,它只關涉兩位電視台女主播;說它大,背後站著中美兩個大國。

北京時間上午8點27分,美國FOX商業頻道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的直播間,終於通過衛星,連上了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CGTN女主播劉欣

她們「約辯」的節目,叫《黃金時間》。

插播一句,CGTN的全稱是中國國際電視台,央視的。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這場「約辯」的確該放在黃金時間。因為她們的「辯題」是中美貿易,時機微妙,舉世矚目。

辯論的圖文實錄,上午就刷屏了朋友圈,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今晚想聊聊的,是關於這場「約辯」的5個細節。

可以說,看懂了這5個細節,你才真正看懂了這16分鐘——

細節一:辯論怎麼成了採訪

首先,你肯定有感覺:這場辯論的歷時很短,比人們期待的要短得多。

而且,不見刀光劍影、「互撕互懟」,更像是翠西對劉欣的採訪。幾乎沒有預想的「火藥味」,更接近一場平和、正常的問答。

「這就開始了?這就結束了?『貨不對版』啊!」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第一印象。

的確,翠西可不是這麼宣傳的。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Debate on trade——注意,今天以前,翠西在自己的推特上,用的詞可是「辯論」。

其中,當然不乏翠西借「中美貿易」、「公開辯論」等辭彙,給FOX商業頻道「造勢」的味道。

「約辯」前一周,「史上首次!中美新聞女主播互懟!」、「福克斯女主播被央視指情緒化後約辯」,迅速成為社交媒體熱門話題。在中國,該話題的閱讀量過億;在美國,翠西短短一周內,發了10餘條推文,還各種宣告播出時間。

果然,看這節目的廣告量,就知FOX不負其名。很懂「蹭熱度」,小算盤打得啪啪響。

此外,翠西背後的美國民眾,「提問中國」的心情比較急切。很多觀眾都看得出來。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翠西似乎特別想代表美國民眾一窺中國的究竟,揭開對他們來說,向來有點神秘的中國真實情況,所以一直都在發問和回應劉欣,劉欣並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某知名自媒體大號,這樣描述直播現場。

但是,「辯論變採訪」的更重要原因,恐怕還是藏在兩位女主播的一問一答里。

16分鐘內,雙方就公平貿易、知識產權、華為、關稅、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以及美方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對話。全文略去不表,長安君給做個「精彩回顧」:

第一回合對貿易談判和貿易戰的看法

翠西:有沒有可能會有一個雙方都能贊同的方案?

劉欣:如果美方帶有誠意,尊重中方談判代表,相信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因為貿易戰對中美雙方都不利。

第二回合知識產權之爭

翠西:大家都同意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美國企業在面對自己知識產權受威脅的情況下,是怎麼在中國運轉的?

劉欣:你可以問下在華投資的美國公司的意願,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在華投資,美國公司在華投資利潤豐厚。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事情變難了。

我承認,在中國是有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但是那都是公司的問題。不能說美國公司偷了就是美國偷了,中國公司偷了就是中國偷了。中國社會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廣泛共識的。

翠西:那華為是否願意與美國共享它的先進技術?

劉欣:通過合作、互相學習、美國根據規則付費,相信這是沒有問題的。中美都在彼此學習。我通過美國教師學習英語,現在我的工作還需要美國專家幫忙。只要我們共同合作,按法律和規矩辦事。

第三回合 如何看待「中國長大」

翠西: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那今後中國會不再從世界銀行借錢嗎?

劉欣:有人說中國已經非常大(big)了,為什麼還不長大呢?

但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發展中國家」,如果你只看到中國經濟作為整體的大,是的,我們是世界最大,但是別忘了,我們有14億的人口,這是你們美國人口的整整三倍多,所以除到人均GDP,我認為比美國人的六分之一還少些。

你問我我們國家通常把自己放在什麼地位,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人均很小,但是整體上非常巨大,所以我們已經在做一些大事,人民都在期望我們在全世界有所作為。

第四回合 要不要一起降關稅

翠西:2016年,中國對美國16%的商品徵收9.9%的關稅過高。那要不我們把關稅全部取消了,你覺得這會起作用嗎?

劉欣:降低關稅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這樣,美國消費者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中國商品,中國也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美國商品。

但是現在是規則主導的世界,如果一方想要改變規則,必須要取得相關方的共識。美國不能對中國有區別性對待,降低關稅需要一個多邊的共同決定。

第五回合 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嗎

翠西:你怎麼定義國家資本主義?

劉欣:我們稱它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並沒有控制經濟的一切。

看看這些數據:中國80%的就業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中國80%的出口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中國65%的創新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那些巨頭公司,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比如互聯網企業,5g企業,統統都是民營的。

我們的市場是混合的,很有活力的,而且事實上,也非常非常開放。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看出來了嗎?這五個回合里,翠西不是沒使用辯論技巧「發球」——比如對華為的提問。但都被劉欣用「化骨綿掌」一一化解了。

整場看下來,滴水不漏,波瀾不驚,高下立判。

中國有句老話:「不打無準備之仗。」在知識底蘊和臨場準備上,顯然,劉欣都很充足。翠西就難說了。

5月24日,就有不少外國網友真誠地建議,翠西多讀一些經濟學的書籍,充實知識,以免在辯論中貽笑大方。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更何況,這場貿易戰,誰是正義之師,誰是無理一方,大家都有眼睛,一目了然。

節目結束後,有國外網友在推特上稱讚,劉欣在節目中「擺出的有力事實和數據」;網友「JuneZhuck」表示:「所有的數據與研究都來自劉欣,翠西卻沒有任何輸出。如果劉欣有機會提問,我真的很好奇這個美國女孩的答案,遺憾。」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有中國的互聯網觀察者評論:「真拉長時間,比如有兩個小時的話,對方明顯架不住陣勢。」

劉欣怎麼評價這一變化?她事後在接受採訪時說:「肯定至少是對話,我甚至於覺得這是一個聊天。

也有網友戲稱:「FOX可以單方面宣布贏得了這場採訪。」

細節二:用對方的母語展開「對話」

16分鐘,畢竟不長。但劉欣的英語運用,令人印象深刻。

用對方的母語展開「對話」——乃至駁斥謬誤,這正是中國開放和智慧的體現。

有人問,為何不讓翠西說漢語?

的確,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那一定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但在此之前,劉欣的行動,至少證明了一句中國諺語的正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翻開兩位女主播的履歷,都足夠光鮮耀眼。

23年前的劉欣,尚在讀大二。已經從27個國家的37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在國際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冠軍。

在今天的對話中,劉欣還用了翠西自己在節目中的原話說,「你自己曾經評論,中國『需要長大』,我們不想一直都是貧窮和欠發達的。」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請看翠西那一刻的表情:你可以理解為一種尷尬不失禮貌的笑,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真誠而讚賞的笑容。

劉欣像一面鏡子。

在她身上,我們恰好可以看到一個事實:今日,普通中國民眾對美國的了解——至少是了解的慾望,是要多於美國普通民眾對中國的了解的。

在美國版知乎Quora上,有過這樣一個問題:「普通美國人怎麼看中國?」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回答是:「(認為)中國人民全部或大部分在血汗工廠工作,很少有自由。」

「對中國文化和百姓,除了功夫和武俠電影外,並沒有太多的信息或印象。」

「大多數普通美國人並不怎麼了解中國。」

「總的印象是,中國崛起,對世界帶來的負面影響大於積極影響。受過更多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有更辯證和更細緻入微的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但消極的基本態度仍然是主流。」

甚至有的美國人,到今天還認為中國人梳辮子、裹小腳。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圖:漫威旗下漫畫《鋼鐵俠》中主角的宿敵「滿大人」,就是在刻板印象下被西方塑造出的反派角色之一。)

反觀中國,即使在最邊遠的地方,人們也知道美國「發達、值得學習」。中國人說:「知恥而後勇」。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奮起直追,所以,今天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客觀說,翠西也不是毫無內涵的「花瓶」。但她是否願意,並且做到「知彼」,就要打個問號了。

更何況,美國的對華報道,向來戴著「有色眼鏡」。看似高喊自由,實際上,從事實到觀點被選擇、被操縱、被遮蔽、被歪曲的例子,俯拾即是。正如環球時報在評論中所說:「兩位女主播的對話成為一個熱點,反映了中美之間當下的有效交流太少了。」

「美國作為通常意義上的新聞開放的國家,對貿易戰以及對中國的報道總體上一邊倒地打上了美國政治精英觀點的烙印,反映中國觀點的聲音很難在美國得到傳播。美國輿論機構對來自中國的聲音或者限制,或者用美方設置的場景加以處理,從而淡化了那些聲音的針對性和影響力。」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劉欣的直接對話,開了一個好頭,反響也不錯。

比如,推特網友「KC」表示,劉欣用翠西·里根的母語和她較量,這很棒。「請以友好的語氣結束這次討論,希望今後的貿易談判與合作也能如此。」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細節三:翠西的態度從傲慢到平和

更值得玩味的是,16分鐘里,翠西的態度有一個明顯的轉變過程。

開局時,很像是一場現實版「傲慢與偏見」。

比如,翠西三次打斷劉欣的開場白,被國際吃瓜群眾注意到了。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而且,翠西一上來,就使用「一位共產黨員」來介紹劉欣,同時表現雖然如此,自己仍願意與其對話,瞬間將對話拉入了「意識形態」語境中。

面對此番「套人設」,劉欣「接招」接得坦率真誠:「我自己還不是共產黨員,我今天是以中國國際電視台記者的身份與你進行對話。」

但隨著對話漸次展開,兩人的共識也在變多。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舉幾個例子——

談及中國貿易談判時,翠西說:「在我看來貿易戰並不好,對任何人都是,我想要相信雙方都能有一個好的結果,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意義的時刻。」

談及知識產權時,針對劉欣說的「要為知識產權支付相應的價格,需要遵守法律的規定」,翠西認為:「我覺得你這個觀點挺不錯的。」

談及關稅,翠西的態度已軟化:「你指控的強制性技術轉移,一些美國公司可能確實犯了一些錯,但這確實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層面上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談及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翠西接著劉欣的話補充說:「我覺得你們一直需要對外開放,作為一個相信自由貿易的人,我認為那才是該追求的方向,這樣你們的經濟,和我們的經濟才能發展繁榮,達到雙贏的局面。」

這個局面,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要知道,在美國,翠西被稱為「特朗普女孩」。以愛在節目中發怒,還口無遮攔著稱,而且,是特朗普的鐵杆粉絲。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去年8月,翠西就曾在一期節目里,對丹麥闖下嘴禍。這直接引來丹麥財政大臣克里斯蒂安·延森的回懟:「翠西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像丹麥,但請以事實為依據。」

所以,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甚至做出這種預測: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但今天對話結束時,氣氛有些意外的好。來看看——

翠西:「今天非常有意思,很感謝你來到這裡。」

劉欣:「如果將來還想再論幾場,我繼續奉陪。如果想來中國,會帶你去四處逛逛。」

「I'd love to.」翠西在愉快的心情中,結束了對劉欣的採訪。

當然,這更多可能只是客套,但兩人的表情變化,很能說明問題。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是什麼促成了這種轉變?

劉欣的坦陳、自信,是第一;用事實和數據,有禮有節地展現觀點,是第二;第三,則藏在外交部28日的表態里。

在28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這場「史上首次中美女主播約辯」,發言人陸慷應詢表示:「我和大家一樣很關心,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你知道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嗎?真理越辯越明。」陸慷說。

其實還有第四,劉欣的背後是中國。

細節四:終於有女主播坐下來講出了中國故事

當然,放在整個中美經貿摩擦的進程中,這場「約辯」只是一個花絮。讓美國理性認識中國,還任重道遠。

即使如此,它也被冠以多個「首次」:

「中國主播與美國主播首次正面交鋒、是電視史上的偉大奇觀......」有外媒報道這樣描述。翠西在節目中則稱,這是美國電視史上前所未有的對話,也是美國聽到不同觀點的機會

「聽到不同觀點的機會」,誠如斯言。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從劉欣與翠西的對話可以看出,一些美國人對中國依然充滿誤解。劉欣在開場中說:「沒有想過我會有這樣的機會跟你直接對話,同時也跟美國的普通民眾進行對話。」某種程度上,也不是完全的客套。

要知道,FOX是特朗普最喜歡的美國電視之一。有自媒體甚至稱,FOX新聞台「簡直像是特朗普的代言人」。

加上翠西對特朗普的「力挺」,可以想像,劉欣面對的,是一群怎樣的美國電視受眾。

這也是這場對話的價值所在——不在於「辯」了多少分鐘、說服了觀眾中的百分之幾,而是——終於有中國女主播坐下來,對一群美國受眾,坦率而真誠地講出了中國故事。

在事後採訪中,劉欣說了這樣一段思考:中美貿易戰的心理背景是,美國民眾對中國民眾,可能有很多誤解、很多氣惱,甚至有很多遷怒。

「他們自己的生活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們的體制出現了問題,他們覺得中國是問題所在。」

她認為,中國絕對不是有意要去佔美國的便宜。她要做的是,坦誠說出內心想法,試著用對話去改變,哪怕只能改變一點點。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從反響看,還不錯。

有推特網友說,「劉欣做得很好」,「我希望這種辯論能夠繼續幫助所有人進一步思考貿易戰,以及貿易戰是否有必要。」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也有美國網友在翠西的個人推特下評論,將這次對話形容為一場「很棒的採訪」。「我想從劉欣那裡聽到更多,她的評論非常有趣。你應該接受她的訪華邀請。」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這種轉變,彌足珍貴。

長期以來,中國的形象,在中國以外,大多居於「被窺視、被表達、被構建」的層面。而今天,改革開放已邁過40周年,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外部環境?如何終結「西方表達,中國失語」的局面?也許,改變正在發生。

知名經濟學者、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曾提出:「中國缺一個貫穿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國故事』。」這裡的故事,在長安君看來,是一種貫穿歷史的敘事,一種新的文化構建。在全世界面前,坦率地、自信地、真誠地,講出屬於中國人的奮鬥歷程、利益訴求和價值體系。

有趣的是,在事後採訪時,問到「如果翠西來中國,想帶翠西去哪兒」,劉欣回答:「去中國邊遠山區看看。」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是的,越了解,越祛魅。西方人會看到一個更廣袤、更真實,也更有魅力的中國。

「我和翠西完全可能做朋友,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結果。」

中美關係,何嘗不是如此?

細節五:「伸出是五指,握起是拳頭」

在這個關口,中美女主播對話的另一層意義,更加不言自明——有分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對話

很多人都記得,在今天以前,兩人的「隔空互懟」有多麼劍拔弩張。

憶當初,5月14日時,翠西在節目中充滿偏見:先是把美國,描述成中美貿易關係里徹底的「受害者」;再把中國形容成「盜賊」,宣稱每年從美國偷竊的知識產權,高達6000億美元;爾後,把中美貿易戰中的不平等條約,比喻成武器,認為特朗普不懼使用這些武器,「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隨後,兩人「互懟」升級,步步驚心。

我們看到,這段時間以來,中美兩國間也在上演著類似「劇情」。

從聯邦快遞包裹事件,到WIFI聯盟、SD協會將華為「除名」又恢復,從IEEE禁華為專家審稿,到國家發改委就稀土產業表態......一系列「過招」,都是一種交鋒。

而今天,我們看到,從之前的針鋒相對「約辯」到在電視熒屏上平靜對話,雙方克制發言,最終達成了一定共識。彷彿一個隱喻。

什麼隱喻?央視新聞用10個字來概括:「伸出是五指,握起是拳頭」

中美之間,正如兩個人,不可能沒有分歧。但與其針鋒相對,不如平等交流。對話永遠勝過對抗,面對面交流比背對背指責重要。只要雙方抱有誠意,能夠坐下來、談起來,平等交流對話完全是可能的。

人如此,國家亦如此。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打不相識」。對抗中有對話,「交鋒」中增進了解和溝通,也不失為一種好事多磨。

但,任誰都明白這個道理: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美國如果不懂平等對話、不帶誠意締約,不僅無法實現互利共贏的最優解,還可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中國的態度很明確: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今天,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用三點表態這場「約辯」:第一,有問題,別藏著掖著,還是要講出來,要講話;第二,講話不能亂講,要客觀理性,要基於事實;第三,事實不容捏造,公道自在人心。

今天,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這樣評價兩位女主播的表現:「在當前中美關係形勢下,我們樂見中美兩國各界人士進行開誠布公的、誠實的、理性的思考和對話。」

中美女主播「跨洋約辯」,說好的辯論,最後怎麼成了採訪? - 天天要聞

都是金玉良言。

說給誰聽?你猜。

(註:本文部分資料和圖片來自「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瞭望智庫」、「每日經濟新聞」、「帶你游遍英國」、「魔都囡」等,在此致謝!)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