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逆鱗
01
王偉忠,1957年出生於台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人稱台灣娛樂教父。
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王偉忠便開始做電視節目。
他以節目創意著稱,經他手所製作或監製的節目,帶動了台灣綜藝界的脈動。比如《連環泡》、《康熙來了》、《你猜我猜》和《全民大悶鍋》等。
除此之外,他還做舞台劇,配音員,作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把自己用到了極限。
他的童年是在台灣眷村。
因為沒有伸手就能得到的家庭背景,他從小就很努力去創造,想要的玩具和東西,都用自己的想像和雙手去創造。
無形中,這些都成為他之後成功人生的寶貴財富。
一步一步爬起來,事業小成後,王偉忠才考慮婚姻。走入婚姻的那年,他36歲,已經是晚婚的年齡,但這也恰恰讓他更懂得婚姻的珍貴。
王偉忠的妻子林慧晶,是台灣Nu Bra內衣公司的董事長,一個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女人。
在家裡,王偉忠是個尊重妻子的好男人,兩人的生活簡單,卻又透著睿智。
就像他所說的:
你到一個家庭一看,就知道這個家是男做主還是女做主。我們家領導當然是我…旁邊的太太。
幽默中帶著對妻子的敬佩。
在結婚26年後,孩子都不在身邊了,兩人把家裡改造了一下,睡覺模式變成分床不分房,房間中間隔著一個拉門,彼此能聽見對方。
對於這個現象,王偉忠調侃說:夫妻到最後,都變成室友。
沒有委屈,沒有不愉快,而是伴隨著更多的舒適,一段讓彼此更舒適的婚姻生活,在繼續奔騰前行。
有人說,只有感情不和,不幸福的婚姻,才會分居;也有人說,分居會導致兩個人的感情不合,久而久之,便形同陌路。
事實並非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
就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對於愛情的態度,或許能給我們啟發:
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夫妻到最後,變成室友。愛情到深處,變成友誼。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01婚姻是兩個人的合作
王偉忠親切地稱呼妻子為小慧姐。
在他的形容中,妻子林慧晶很女人,卻又擁有男人的乾脆果斷。而自己雖然看起來很男人,但擁有女人品性中細緻的優點。
「個性不相像才好!」這是他對兩人性格的總結。
兩種截然不同卻又互補互助的性格,讓他們的婚姻生活,前所未有的順暢。
電視劇《奔騰年代》里有句台詞:
在婚姻中,最開始我們都想找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可是找來找去,越找越孤獨,後來我們慢慢發現,相似的人適合一起打打鬧鬧,互補的人才適合一起慢慢變老。
這個真理,在婚後的生活里,王偉忠切切實實體會到了。
「我跟我老婆合作一個很好的家,我一個人沒有辦法做到!」
我想這是一個丈夫對於妻子,最真心的肯定,最誠心的情感表達。
婚姻是兩個人的合作,需要兩個人共同使力,還需要兩個人共同付出。有的合作到最後是失敗,而有的合作卻能成就一個叫家的地方。
齊心協力,才是婚姻合作順利的基礎。
就像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中所說:
婚姻就像辦企業,合伙人只有合作好,企業才能辦下去,才能盈利;同樣的道理,夫妻只有合作好,日子才能過下去,婚姻和家庭才能幸福。
王偉忠的婚姻里,他們倆合作得很好。
性格的互補,事業的獨立,以及對兩個女兒的培養,不管哪一方面,他們的合作都沒有出現偏差。
婚姻,就是兩個人的合作。講的是互補、真心、誠心和愛心。
02 婚姻就是,夫妻好了孩子才能好
不管是年輕夫妻,還是中老年夫妻,夫妻感情都應該重於親子感情,這個家才會盈滿幸福感。
俗話說:恩愛夫妻老來伴。
對於孩子的關注,大多數人都會多於對伴侶的關注。而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伴侶缺少關愛,孩子缺少自由。
如果趁著年輕能醒悟,還是需要呵護著自己的伴侶。
夫妻老來伴,那如何把兩個人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
王偉忠的答案是:為孩子想得少一點,為自己和伴侶好好想一想。
兩個女兒出國後,家裡的空間就騰出來了。王偉忠和妻子,把家裡的結構改了一下。
把書房改小了,顯得更溫馨,是王偉忠喜歡的觸手可及書籍的空間;而廚房、浴室和更衣室,是妻子很在乎的三樣東西,不能改動。
王偉忠也很尊重妻子的小女孩天性,對於女人來說,穿衣服、試衣服是一種快樂,不能也不應該被剝奪。
廚房很大。
妻子林慧晶很喜歡也很擅長做吃的,王偉忠喜歡邀請朋友到家裡來做客。
在就餐的氛圍里,感受生活和家庭給予自己的那些溫暖和心動,懷念父母同樣的愛好。這是他對於一個家,最初且最深刻的印象。
家,就應該是一個充滿煙火和歡聲笑語的地方,一口熱飯,一生牽絆。
家,就是夫妻兩人的專場;孩子,只是來家裡做客。
楊瀾說:
婚姻需要愛情之外的另一種紐帶,最堅韌的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於精神的共同成長。
確實如此,王偉忠和林慧晶之間,最堅韌的紐帶便是為彼此著想的共同成長。
03 分床不分房,夫妻到最後變室友
作家武志紅曾說:
真正健康的愛,是努力去做,給自己愛,然後把背心豐盈的滋養分享給對方,而不是讓內心空洞洞的,非常努力地為對方付出,犧牲感都不是愛。
在婚姻這艘巨輪不斷航行的過程中,王偉忠和妻子也不斷調整駕駛的方式和姿態。
兩人的卧室經過改造後,分為了兩部分,中間加了一扇拉門,彼此有自己獨立的床和空間。即便關上門,也能聽見對方的聲音。
為什麼分床睡?
「因為每天打呼嚕,導致老婆睡不好。剛開始打呼嚕時,老婆推我兩下,後來慢慢就上手了,直接打臉。
現在我們就各睡各的,有獨立的空間,可以在裡面做很多事情,運動、看電視、看電影等。夫妻老了很像室友,孩子只是來做客。」
王偉忠如是說。
對於夫妻最後變室友這種相處模式,其實也很好。因為人越長大,越在乎個人的空間和成長,一個成熟豐富的自己,才能滋養對方和婚姻。
這種相處模式,他們並不是唯一。
劉若英和鍾小江夫婦的相處模式,較之王偉忠夫婦,更深刻地說明了夫妻變室友的內涵。
兩人有獨立的房間和書房,相約一起出門,卻去不同的影院看不同的電影。回家進門後,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感情。
相處的模式並不重要,但求舒適,重要的是兩顆心的互相忠實。即便是成為室友,也為彼此袒露最誠的真心。
不管是王偉忠夫婦,還是劉若英夫婦,夫妻變室友的感情,都堅不可摧,是幸福的存在。
—END—
插圖 / 網路 & 人物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