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正德在黑龍凼水庫。 張浪 攝
吳正德在黑龍凼水庫。 張浪 攝
(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民盟四川省委會原主委吳正德:心繫百姓憂 躬身做實事
中新網成都1月7日電 (堯欣雨)「我搞科研幾十年,兩次獲得國家獎。但當我站在黑龍凼水庫壩上的時候,我的心情跟獲得國家獎的心情沒有兩樣。」近日,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回憶起自己工作期間印象最為深刻的黑龍凼水庫復建工作,吳正德如是感嘆道。
1945年出生的吳正德,是電磁場和微波技術領域的專家,本碩博均就讀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1995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並擔任民盟四川省委會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吳正德(右一)為自己在黑龍凼水庫種下的樹澆水。 張浪 攝
「當時根據中央的政策,需要有一部分黨外知識分子能夠參加到多黨合作的事業中去,作為國家的第一屆博士研究生,我有這個責任參與其中。」吳正德說。
從學者到民主黨派領導,吳正德坦言,正是因為有為老百姓做好事,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責任心,讓他很快適應了崗位的變化。而在吳正德心目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項工作便是盟遂合作中的黑龍凼水庫復建。
1986年,民盟四川省委會與中共遂寧市委、市政府拉開合作的序幕。民盟四川省委會組織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奔赴川中遂寧,踏上了智力幫扶的征程,也拉開了盟遂合作的序幕。2002年6月吳正德當選為民盟四川省委會主委,經過前期細緻的調研,他認為盟遂合作是新世紀多黨合作的一種新形式,可以為新時期民主黨派繼續支持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探索合適路徑。

2006年9月,在黑龍凼水庫大壩落成儀式上,吳正德(右一)代表民盟四川省接受庫區百姓贈送錦旗。 張焰剛 攝
遂寧市蓬溪縣黑龍凼水庫的復建工作引起了吳正德的關注。當時,蓬溪縣人均水資源為150立方米,僅為四川省人均水資源的二十分之一,可謂「水貴如油」。黑龍凼水庫正是以農業灌溉為主的水利工程。但1978年竣工蓄水的黑龍凼水庫在1981年8月被洪水沖毀大壩後,原水庫規劃灌區的5萬餘畝耕地和5.4萬人、3.8萬頭牲畜長期缺水,農業損失巨大,群眾溫飽受到嚴重威脅。
由於耗資較大,地方財政無力承擔,水庫復建一拖再拖。2003年2月,吳正德到黑龍凼水庫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後,開始為此事多方奔走、協調。
吳正德建議民盟遂寧市委會的同志發揮民盟作為參政黨的政治優勢,寫個調研報告將老百姓的疾苦反映上去;其次利用地方上的積極性,讓遂寧市水利局形成規劃建設報告,並上報四川省水利廳及水利部。而他自己則帶著調研報告到北京向民盟中央領導彙報。時任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非常重視,出面與國家計委、水利部等有關部委進行溝通。
幾經努力,黑龍凼水庫復建工程終於獲批立項。前後工程總投資近1.4億元,計劃工期三年,並於2003年12月28日開工。水庫復建開工前夕,吳正德因病住院,病床上的他時時惦念著工程建設進展。
2016年,黑龍凼水庫配套工程竣工時,吳正德激動地來到現場,那時也正好是盟遂合作30周年。「當時工作人員問我,應該給來賓送什麼禮物?我說就一人送10斤黑龍凼水庫澆灌的稻田裡生產的米就夠了。」此後,吳正德養成了每年到黑龍凼水庫看看的習慣。
「現在,周邊7個鄉鎮的飲用水問題都因黑龍凼水庫的完工被解決,周圍的荒山全部都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樹林,原來的採石場也變成了盟遂合作的生態林。竣工以後,老百姓還專門來信表示感謝。」吳正德說道。
如今,黑龍凼水庫旁矗立著盟遂合作陳列館。這裡已經成為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四川社會主義學院的教育基地。吳正德表示,黑龍凼水庫復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生動實踐,「只要能繼續像這樣走下去,我們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