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2022年10月31日16:19:11 熱門 1684

甘肅,敦煌。

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州郡,距離大唐長安遠達三千多里,安史之亂期間被趁機侵佔,歸屬吐蕃已經長達三十多年。

州郡的西南方向是陽關,連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每當大漠落日灑耀天地間,殘破城牆上彷彿有字影閃動。

一對祖孫在城關下歇腳,祖父講述著那場浩大的戰事,孫子盯著風沙侵蝕的隘口,依稀辨認著題詞詩句的痕迹。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爺爺,渭城在哪裡?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張家,州將世家。

作為沙洲本地的豪強子弟,老張年輕的時候就沒慫過,即便到了依法參軍的年紀,走進兵營依然還是個刺兒頭。

戈壁黃沙捶打出粗礦不羈,各種征戰活動里衝鋒在前,不打仗的時候就帶頭打架,老張的功勞和錯誤幾乎對等。

聽說,咱這調來一位新長官。

老張沒把新長官放在眼裡,長得又瘦又丑還是長短腿,據說死皮賴臉纏著高仙芝,老高甩脫不掉才給他個機會。

以貌取人會付出慘痛代價,新任長官的黑臉沒有笑容,孤兒出身也不用看誰情面,老張犯錯誤照樣被拖出去揍。

老張打完軍棍被抬回兵營,問候完長官的祖宗十八代,正在琢磨花式昵稱嘲諷時,又被抬到兵營外面暴打一頓。

記住了,我叫封常清(見秦嶺一白.封常清篇)。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人,佩服比自己強的人。

老張心裡頗為忌恨封常清,但是忌恨逐漸變成了敬服,平定達奚叛亂擊敗勃律國,封常清在軍中名望日益威隆。

這位不動如山的黑臉瘦子,臨陣指揮的才幹相當高超,執法嚴明能做到不偏不倚,連高仙芝的乾弟弟都給砍了。

我滴乖乖,差點惹錯人了。

封常清升任安西四鎮節度,更是麾下士卒眼中的偶像,老張作為封常清的鐵杆粉,不知不覺間少犯錯誤多立功。

一個人上升到偶像的層級,意味著會享受附加的光環,如果德行操守不足作表率,往往說明社會風氣出現問題。

邊關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在主帥的示範下勇悍精進,楊國忠在朝堂上溜須拍馬,年老昏聵的皇帝還大肆褒獎。

落差,只會在傾覆間蕩平(見秦嶺一白.唐玄宗篇)。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755年,安史之亂。

封常清主動請求募兵出戰,卻一敗再敗直到退守潼關,老張望著渾身血跡的主帥,那張黑臉上好像有絲絲慌亂。

封常清和高仙芝謀劃戰事,監軍邊令誠完全插不上嘴,這位太監想要怒刷存在感,給皇帝彙報這倆貨畏戰不前。

唐玄宗怒了,下令處死兩位將領。

老張依然守護在主帥身邊,捉摸不透臨陣殺將的意圖,封常清很平靜地寫完奏章,讓他拜託邊令誠轉交給皇帝。

一百刀斧手押送著封常清,在士卒的圍觀下走向刑場,老張在洶湧人潮中往前擠,感覺心底好像有東西裂開了。

封常清朝他擠出一絲苦笑,老張瞬間湧出了兩行淚水,這位曾經暴揍自己的長官,威震西域卻以此般方式收場。

展開《封常清謝死表聞》,言辭悲切不忍再讀第二遍,老張認認真真謄抄了一份,將原版文書拿去送給邊令誠。

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

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

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

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

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

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聖代悲戀之至。

走吧,管求朝廷咋樣。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老張回家了,吐蕃也來了。

唐朝軍隊擋不住安史叛軍,只好向西域番邦借兵平叛,吐蕃和回紇趁機吃拿卡要,逃亡路上的皇帝也毫無辦法。

主賓國間的形勢開始倒掛,大唐王朝的威風一去不返,沒有維持四海臣服的力量,那就得承受輝煌過後的反噬。

河西四郡,搖搖欲墜。

吐蕃兵接連攻佔瓜州等地,沙洲逐漸淪落為一座孤城,河西節度使想要棄城投降,以便回到中原和全家人團聚。

副將和其他屬下拒絕投降,因為他們都是沙洲本地人,吐蕃破城之後的野蠻習性,不是被擄走就是被弄殘致死。

閻朝勒死準備投降的領導,接管大局抵擋吐蕃的進攻,整整長達八年的艱苦自救,多次情勢危急卻又絕處逢生。

他們期盼唐王朝施以援手,朝廷表示自己也焦頭爛額,他們望著四面圍堵的吐蕃,只能將滿心驚恐轉化為鬥志。

每得華人

其無所能者,使充所在役使,輒黔其面。

粗有文藝者,則涅其右臂,以候贊普之命。

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

羸老者咸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沒軍糧了,怎麼辦?

閻朝下令搬出府庫的官物,標價一匹絲絹換一斗麥子,全城老百姓排著隊送糧食,很多人連兌換的絹布都不要。

洶湧民意激發將士的鬥志,然而鬥志並不能決斷時局,如此東拼西湊堅持了兩年,沙洲城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

十年抵抗,換來些許談判資本。

閻朝只有一條投降的訴求,那就是不能遷走沙洲百姓,吐蕃方面商議後表示同意,自此將河西北庭納入版圖。

閻朝使出自己最大的能力,還是避免不了淪陷的悲慘,他在聯歡活動之後被毒殺,沙洲百姓也變成了三等公民。

唐朝和吐蕃之間或打或談,始終無法在河西穩住陣腳,沙洲在希望和絕望間徘徊,唐語方言逐漸摻雜進吐蕃味。

大漠日月依然在明暗交替,壓迫始終伴隨衰老和降臨,一代代人相傳的大唐榮耀,在凄涼的現實之中愈加熾熱。

三十多年後,老張已經做爺爺了。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故事,要靠你往下講了。

老張凝望著陽關外的殘陽,坐的時間久了起身都費勁,他伸手讓孫子扶自己起來,搖搖擺擺地朝著沙州城走去。

張議潮腦袋暈暈地追上去,爺爺說這麼多當真難消化,他嘴裡還念叨著那首唐詩,詢問渭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渭城很美,真希望你有機會看到。

張議潮對於大唐沒有概念,但是對於吐蕃卻極其熟悉,這些視法度為無物的傢伙,半夜吃頓燒烤都能搞出大事。

身為沙洲本地的豪強子弟,他的境況比尋常百姓略好,自從聽到爺爺講述的過往,內心時不時地產生某種念頭。

張議潮鑽進家中的書房裡,在字裡行間感受大唐氣象,一片泛黃的紙張飄落在地,俯身撿起之後看到熱血悲愴。

封常清臨刑前寫下的奏章,對於皇帝的責難毫無抱怨,化作亡魂依然要指引王師,何種恩德才會讓他死而無憾?

一顆種子,就此埋進心田。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論兵講劍,蘊習武經。

州將世家的武略技藝熏陶,在張議潮的身上傳承延續,追溯研讀孫武白起的軍法,融合著跨越千年的思想智慧。

一首北庭流傳過來的唐詩,傾訴著吐蕃侵佔後的慘狀,張議潮在誦讀謄抄的時候,恍惚間覺得好像是在寫沙洲。

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

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

今年苗稼看更弱,枌榆產業須拋卻。

不知天下有幾人,但見波逃如雨腳。

去去如同不系舟,隨波逐水泛長流。

漂泊已經千里外,誰人不帶兩鄉愁?

很多人懷念崩逝的唐王朝,在現實比對之下更加神往,然而朝堂忙著搞牛李黨爭,邊野軍民反倒像是硬往上貼。

張議潮完善著自身的儲備,用文才武略填充日升月落,只有先把自己夯得夠結實,才有可能抵擋住外界的變數。

這位智勇雙全的世家子弟,逐漸獲得本地名門的讚許,草莽豪傑欽慕於他的胸懷,連佛門高僧也欣賞他的見解。

一張巨大的暗網悄然成形,張議潮佔據著中心的位置,修身齊家不一定讓人走快,但必定能讓人走得更穩更遠。

一棵幼苗,在巨石之下萌芽。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吐蕃王朝的實力達到頂峰,同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王室之間的內鬥引發分裂,混亂無序孕育新一輪的洗牌。

張議潮迎來了最好的時機,然而作為當局者難以看透,超凡見識配合著非凡膽識,毅然扛起反抗的第一面大旗。

沙州城內,刀光劍影。

忍辱六十多年的沙洲百姓,抓起磚頭石塊砸向吐蕃兵,張議潮初戰告捷並不輕鬆,周邊州郡的吐蕃兵集結而來。

多年以前的圍城情形重演,然而雙方的戰力發生反轉,張議潮登上城樓排兵布陣,一招放火驅牛衝散吐蕃援軍。

沙洲城樓上爆發出歡呼聲,張議潮的臉上浮現出笑意,哪怕接下來的戰事更慘烈,至少看到了起義成功的希望。

一條裂縫蔓延至河西北庭,所到之處引燃了點點星火,吐蕃王庭接連收到告急信,大唐朝廷也在趁機收復失地。

一鳥飛騰,百鳥影從,四方騷然,天下大亂。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沙洲光復,向大唐皇帝報捷!

張議潮派人前往長安送信,卻找不到一條暢通的路線,敦煌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朝東面走全都是吐蕃的地盤。

十位送信人選擇十條路線,其中九路掉進了吐蕃碗里,有位佛門高僧北上內蒙古,被唐朝守軍當成姦細給抓了。

我是悟真,是給天子送信的。

天德軍將士看著這位和尚,不知他如何活著走到這裡,一路上除了無人區沒封鎖,兩千多里路程得有多大信念。

衣衫襤褸的悟真虛弱不堪,然而雙眸之中的精光閃現,在唐軍兵營短暫休養之後,被護送到長安朝見大唐皇帝。

唐宣宗對此做出高度評價,封賞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表示沙洲目前還是塊飛地,朝廷沒辦法提供實質性援助。

悟真捧著三品待遇的紫衣,走進京城寺廟裡繼續修行,他做完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接著又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議潮,我為你祈福吧。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信史走後,張議潮沒有閑著。

他廢除沙州城的吐蕃舊規,重新恢復唐朝之前的法令,修繕兵器的同時屯糧練兵,歸義軍的大旗插上城門樓子。

瓜州伊州等失地相繼收復,力抗回鶻和土谷渾的軍隊,張議潮和唐王朝隔著涼州,這是吐蕃在河西最後的據點。

三年征戰,光復十一座州郡。

一支二十九人的朝聖團體,再次拿著地圖向長安進發,為消除皇帝對藩鎮的顧慮,張議潮讓自己的親哥當團長。

這次東歸之路走得很輕鬆,因為河西大片地區被收復,張議潭的雙腳踩在黃土上,沉浸於八水繞城的恢弘氣象。

唐宣宗接過十一州的圖籍,指尖輕輕撫摸著每座州郡,一個個失去近百年的州名,重新回歸到大唐王朝的治下。

憲宗常有志收復河、迫地區,然忙於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遺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靈!

京城繁華,你就不要走了。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哥哥在京城,弟弟在河西。

家國大事當不得兄弟義氣,皇帝恩典的背後需要效忠,放權可以讓臣子如虎添翼,但是總得有根引線攥在手裡。

唐宣宗有個昵稱叫小太宗,對於規則的拿捏爐火純青,不同的是張議潮仰慕大唐,還有什麼比內心憧憬更忠誠?

加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張議潮正式獲得朝廷授命,同時扛起收復河西的重擔,招納吐蕃降兵和漢家士卒,兵鋒直指最後一處重鎮涼州。

他任命侄子張淮深為主帥,帶領七千名漢蕃將士東征,這支歸義軍整整血戰三年,克複涼州之後收回河湟故地。

絲路駝鈴悠揚的河西走廊,時隔百餘年重歸大唐臂膀,張議潮榮升西北最高長官,修復著安史之亂以來的瘡孔。

大漠日月依然在明暗輪轉,精心治理滋生出商賈繁榮,飽經戰亂的老人摟著小孩,告訴他們張議潮的豐功偉業。

河西淪落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一棵巨木,撐起河西天地。

很多人懷念唐王朝的盛世,然而誰也開不動歷史倒車,唐懿宗繼位之後吃喝玩樂,渺茫的復興希望被徹底斷送。

張議潮的內心裡滿懷憧憬,案頭只有沒完沒了的公務,他還沒有機會去長安看看,長安也沒有給他實質性援助。

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

党項、回鶻、吐渾、吐蕃,時刻對河西走廊虎視眈眈,這些馬背部落的機動性強,一通大肆劫掠之後掉頭就跑。

張議潮帶兵追到吐渾境內,砍死三位宰相俘虜三百人,驅趕著兩千多頭駝馬牛羊,一路高唱著大陣樂凱旋而歸。

北上千餘里打到伊州城西,揍得回鶻部落光著腳跑路,清點戰利品獲得駝馬萬匹,對方還舔著臉派人請求和談。

張議潮收編回鶻部落首領,帶著他去單挑吐蕃的宰相,成功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王朝自此逐漸走向消亡。

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以備凶頑,不曾暫暇。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張議潮,好像累了。

這位年過六旬的河西名將,有些懷疑自己的內心憧憬,聽過無數關於唐朝的氣象,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溫暖。

沒有比憧憬更美好的事物,因為想像修飾出美輪美奐,以前是吐蕃壓迫下的信念,如今這份信念彷彿黯然失色。

從頭至尾,他們都在自力更生。

唐懿宗虔誠迎接佛骨舍利,斥巨資廣建寺廟供養僧侶,河西百姓在戈壁荒漠種瓜,一畝地收成不夠貴胄茶水費。

現實和夢想相比顯得冰冷,熱烈歡慶之後會趨於平淡,重歸大唐的信念日漸消散,還能拿什麼凝聚軍民的鬥志?

信念可以激發出無盡潛力,全力施展有機會走上巔峰,然而巔峰過後勢必會回落,如果沒有創新信念就會崩逝。

張議潮掌管著大片的區域,見證過唐朝和吐蕃的滑落,自己年事已高且精力衰退,歸義軍也需要新興將領接手。

故事,要靠你們往下講了。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哥哥病逝京城,弟弟決定入京。

張議潮將職位讓給張淮深,他正是大哥張議潭的兒子,自己帶著家人前往長安城,願意做朝廷攥緊河西的引線。

前方是畢生憧憬的唐王朝,後方是半生征戰的沙州城,憑藉百折不撓的見識膽略,張議潮終於從現實走進夢想。

這條路,他走了一輩子。

望著馬車窗外的茫茫戈壁,張議潮看到個熟悉的身影,時而捧著文書在測算計量,時而化作戰將拔刀衝鋒陷陣。

那個身影彷彿是看不到他,不斷地變幻身形處理事務,張議潮凝視著當年的自己,滿目欣慰地徐徐放下了車簾。

沙洲距離長安城三千多里,六十九歲的老人行走緩慢,或許是知道再也回不來了,總想多看看老家的山川河流。

河西百姓聽說張議潮走了,在莫高窟描繪統軍出行圖,數幅氣勢威嚴的壯觀場景,表述著他們發自內心的敬重。

參天古木,落葉飄零。

張議潮:收復十三州的唐朝名將,做錯了什麼被移出教材? - 天天要聞

授右神武統軍,賜給田地,加官司徒。

張議潮搬進宣陽坊的宅院,左鄰右舍的門牌如雷貫耳,楊國忠和高仙芝是斜對門,只不過已經換了好幾茬主人。

站在朱雀大街的中軸線上,盡攬大唐皇城的巍峨氣象,眯起昏花老眼仔細打量著,彷彿是和曾經的憧憬作對比。

一輪明月高懸在夜空之中,樓台亭閣被摺疊在陰影里,張議潮想起陽關外的空曠,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天地盡頭。

走吧,去看看渭城。

一白:你終究是來了。

張議潮:你怎麼會在這?

一白:當然是等你啊。

張議潮:你不再往下寫寫嗎?

一白:寫啥,再矯情矯情嗎?

張議潮:渲染氣氛啊。

一白:你不是見過長安了嗎?

張議潮:那你也沒怎麼寫。

一白:看不如聽,聽不如想。

張議潮:其實我也沒認真看。

一白:嗯,你是在見己。

張議潮:渭城還是很美的。

一白:你比老張看到的還要美。

張議潮:來杯土蜂蜜水會更美。

一白:你在後世沒什麼名氣。

張議潮: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一白:因為你真的很牛掰。

張議潮:努力,見己。

死於長安,終年七十四,獲贈太保。

五年後,黃巢起義

八年後,歸義軍內亂。

三十年後,朱溫滅掉唐朝。

六十年後,西夏滅歸義軍。

枯榮輪轉,盛極而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