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報道11日訊(鄭志忠 方金騰 文/圖)山翠、水美、人好,10日上午,仙游縣委副書記陳志挺走訪游洋鎮霞峰村農場,返鄉創業人才曾鍾祥,在鄉村振興的舞台中大顯身手,他養蜂、種植水稻、管理竹林,縣農村農業局幫助他開展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使他水稻、竹筍連年喜獲豐收,每年收入十幾萬,也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今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曾鍾祥紮根鄉村創業,讓人看到鄉村發展的趨勢,解決好返鄉人員在項目落地、資金籌措等方面的難題,幫助他們創業創新,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帶動一方鄉鄰共同富裕。廣闊農村,大有可為。仙游縣領導表示,下一步縣裡還要完善人才流動、鼓勵返鄉創業等政策體系,讓更多人才返鄉創業更有底氣。
在中共仙游上宮支部舊址,筆者看到了修葺一新的舊址,門口掛滿了各類牌子: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建省離退休幹部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教育基地、莆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莆田市黨史教育基地、莆田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現場教學點、仙游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仙游縣主題黨日活動基地、仙游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縣廉政教育基地。自2019年以來,仙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共仙游上宮支部,以「高起點、高規劃、高質量」對中共仙游上宮支部舊址進行改造提升,投資2800多萬元進行中共仙游上宮支部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和仙游農村黨員教育基地一期建設。日前,仙游農村黨員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完成,連同一期可容納101人,滿足學員現代化學習、住宿需求,今後將打造「紅色主題教育+學生研學+教育培訓+生態+文化+勞動教育+鄉村旅遊+」上宮特色教育模式,進一步豐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文化內涵。
以貴竹聞名的游洋鎮河星村,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全村由隔丘、頂厝、靑門坑、三灣、院口、里厝、新街、山斗、湖洋、白石林、際兜11個自然村組成。河星村耕地以種植水稻為主,兼以普及種植茶葉;全村毛竹林面積13000畝,素有「貴竹」之稱;礦山資源豐富,葉蠟石資源含量豐富,是全省三大基地之一。河星村附近有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遺址、古邑鄉人民政府舊址、莆仙永邊界蘇維埃政府舊址、古邑破倉分糧舊址、興角宮、攻打古邑鄉公所戰鬥舊址等旅遊景點。
陳志挺一行走進鄉村振興游洋農村產品深化生產銷售民生服務驛站,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竹編製品,讓農產品賣得更俏,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小小驛站,就像村裡的「品牌館」,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支點。下一步村裡將在此基礎上打造居民「零距離服務圈」,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水環山抱,田園秀美和淳樸的民風,是當地發展鄉村產品深化生產銷售驛站的有利條件。通過鄉村驛站,有助於農旅產業的融合發展,儘可能擴展業態形式,聚合鄉村力量,為農戶帶去實惠。
責編|庄開燕 編審|鄭志忠
傳播仙游聲音·講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報道|微信、微博、企鵝號、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