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年代,充電器不僅是手機的救命稻草,更成了人的救命稻草。出門在外手機電量焦慮隨時隨地伴隨著我們,借充電器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在我們向別人借充電器的時候,別人總會問你是什麼口?能用嗎?大叔經常看到很多人說自己是小米的充電口、是華為的充電口啥的,大叔真不知道該說什麼。Type-C面世這麼久了,居然在很多用戶心裡都不配擁有名字?
大家難道還不知道小米華為早就在充電介面這事上「握手言和」了么?
Type-c是有希望一統所有電子產品充電介面的一個標準,甚至會包括一直特立獨行的蘋果Lightning充電口。
伴隨著近20年來電子產品的高速發展,小小的充電介面也是被迫著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級。
混沌的圓頭時代
見識過這種充電頭的小夥伴如今應該都成家立業了吧,這種東西現在基本已經進博物館了。這種圓頭充電線只有充電功能並不具備數據傳輸能力,如果大家想要往手機里拷貝數據的話還需要另外找一根USB線。當然還有這個神器,我想很多朋友都沒見過這個高科技產品。
那個時候的手機可不像如今,機身內存小的可憐,想要手機能存更多東西,內存卡是必須的,把手機後殼拆下來扣出電池,左邊是電話卡,右邊是內存卡。
這個時候的充電線不僅沒有數據傳輸功能,每個品牌適配的規格還不一樣,如果一家人手機品牌不一樣還得配上好幾個。最重要的是,這種充電頭的使用壽命並不高,介面容易鬆動、折斷,被淘汰也是必然。
各種USB橫行
後來人們發現手機除了打電話,傳輸文件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需求,特別是在當年新手機買來會安裝全家桶的流氓行為導致很多朋友有ROOT需求,於是手機充電線被迫加上了數據傳輸功能。
但是同樣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對傳輸速度、便攜性、成本等的需求不同導致了多種不同的介面出現。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USB介面也在逐漸統一化,從古老的長條扁寬介面到Mini USB介面,再到Micro USB介面。
充電只需要兩個正負級觸點就OK,但是如果需要傳輸數據那麼兩個觸點是肯定不夠的,標準的USB鏈接線使用4芯電纜:5V電源線(Vbus)、差分數據線負(D-)、差分數據線正(D+)和地線(GND)。結構的複雜也導致了電源線成本的極速增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種類型介面的數據線並存給大家日常使用帶來不小的困擾。
註定是王者的TYPE-C
其實在TYPE-C出來之前,Micro USB基本上已經快要一統電子產品江湖了。但是在蘋果的Lighting充電介面前,身為安卓代名詞的Micro USB始終有低人一頭的感覺。
蘋果手機可以不用管正反直接插,而安卓(Micro USB)卻得在黑夜中摸索著打開燈分清正反才能充上電。
這也是蘋果用戶在面對廣大安卓用戶時趾高氣昂的一大理由,但是坐以待斃壓根就不是國產品牌的作風,但是蘋果是鐵定不會開放Lighting的技術的。於是,拯救者TYPE-C隆重登場了。相較於傳統USB,TYPE-C有三個優點:
1、無方向性,就像蘋果的Lightingy介面一樣,只要一下就能把充電線插進手機里,這個優點在白天可能凸顯不出來,只有在晚上卡不見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不分正反的介面帶來的便利。
2、Type-c介面比USB介面傳輸速度更快。據USB3.0技術團隊公布的消息稱,下一代type-c連接器傳輸速度可達10Gbps。
3、type-c介面具有供電能力強的特點。根據現有消息,具有USB3.1規範的type-c介面,可以進行100W的功率輸出,不僅如此還可以提供雙向充電,即在給自身充電的同時,提供外部設備的電源。也正是有了這個特點,現在很多筆記本電腦都開始支持type-c介面充電了,這對於那些商務人士來說無疑是大大的福音。
未來TYPE-C有沒有可能取代Lighting?
可以說隨著Type-c的日漸成熟,使得安卓手機的充電及數據傳輸完全不輸蘋果,因此反而顯得蘋果有點格格不入。這也不僅僅是大叔這樣認為,之前就有蘋果因為不支持TYPE-C充電介面而在歐洲國家被罰款。理由就是電子產品充電介面不統一導致大家需要購買更多的數據線,從而造成電子垃圾泛濫。
很多人認為蘋果之所以遲遲不肯承認TYPE-C的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MFi 認證。這個認證是蘋果給自己的合格零配件廠商質量的一個認證,這個認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自己零配件產品的質量,但是對於供應商來說,想拿到這個認證是需要花費大價格的,而蘋果每年通過這個認證也是獲利匪淺。如果切換成TYPE-C了,那這一塊損失的收入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