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之後,「壘長城「是許多人的重要娛樂方式。
隨著如今的中華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麻將也在全世界的許多地方落地生根,並且根據當地特點衍生出了不同的玩法。
那麼,你知道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麻將玩法嗎?其他地方的麻將又跟我們玩法有啥不同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香港麻將
小時候看香港電影,小編對周潤發飾演的賭王這個角色印象最深,很長一段時間小編總是模仿發哥的背影。那麼香港麻將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某種意義上講,香港麻將是為有野心的麻友準備的,那種抱著「小胡即安」思想的人是絕對沒有出路的。香港人打麻將,如果一場牌局裡同時有吃牌、碰牌、杠牌,但是卻沒有番數,這種牌是不能胡的。
因為香港麻將在番數計算上的變化比較多,給了麻友們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地造大牌,「要胡就胡一把大的」,是香港人打麻將秉承的信念和原則。
另外在牌數上,香港麻將不打台灣流行的16張,他們打的是大陸通用的13張。但玩法上的花樣更多,贏牌的牌型上和台灣麻將有些類似。一方面牌數少,另一方面胡牌的辦法多,所以每局牌打起來很快。或許是因為香港人生活節奏快吧,所以麻將玩起來也快。
日本麻將
作為中華文化的學生,日本麻將從考證上分析,它源自於中國,玩法上也比較類似。
從規則上講,日本麻將近似於香港麻將,也會限制最小番數,但又有一點靈活性,如果你番數不夠卻急於胡牌,就可以通過先「報聽」試試。
但是,日本麻將里比較變態的規則也很多,比方說不能「吃回頭草」,也就是你不能胡你曾經放過的牌。很多國人剛到日本打麻將時,總是無法理解這一規則,只能說什麼樣的土裡長出什麼樣的瓜。
新加坡麻將
毫不誇張的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麻將。作為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麻將文化也是相當盛行。
比較不同的是,新加坡麻將比中國麻將多出了貓和鼠、雞和蜈蚣兩組花牌。如果你拿到了任何一組花牌,就可以立刻向所有對手收籌碼,這個純粹是要看運氣。
除此之外,新加坡麻將的番數是成倍計算的,比方說一番的牌自摸,只能收一倍的錢,但6番的牌自摸卻可以收64倍的籌碼,這要是贏一把大的,簡直是爽翻天了。
台灣麻將
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對麻將也是相當熱愛。著名導演楊德昌還專門拍攝了一部電影叫《麻將》,可見麻將文化影響之深遠。
前面也提到過,台灣麻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牌多,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把麻將這門國粹發揮到了極致。
你說13張牌太少了?那就加到16張!你說贏牌太單一?加牌型!還不夠有特色,加上「眼牌」!
加來加去,麻友們的胡牌概率以幾何倍數遞增,所以打台灣麻將時,必須根據牌局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牌型,以求胡到最大的牌。
而台灣麻將的另一個特色——「眼牌」,更是把麻將桌上的人心和算計表現的淋漓盡致。所謂「眼牌」就是指某個人聽牌後可以查看各家的暗杠。當然,行使這份權利是有代價的。
首先,「眼牌」的人不得換牌、轉聽、棄聽,只能自摸;其次,如果別人胡牌,「眼牌」的人還要另付胡牌的人一份「眼牌費」。這就導致聽牌後各家的心理鬥爭更加複雜,要在瞬息萬變的形勢變化中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機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作為其中之一的麻將文化如今分布在全世界的許多地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喜歡麻將。
如果哪天你出國旅行,發現路邊不同膚色的外國人正坐在麻將桌邊大喊:「胡啦!」也不要太驚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