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7月23日電 題:台灣青年祭拜黃帝 追古尋根念祖思鄉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唯我始祖,子孫共仰。五洲四海,彰顯華邦。」來自台北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的林姿佑告訴記者,祭拜軒轅黃帝,讓她感受到自己的根在大陸。

7月23日,「情系青春兩岸青年中原行」來到位於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百位兩岸大學生在黃帝像前祭祖。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當天新鄭氣溫高達39攝氏度,同學們還未站定就已汗流浹背。敬香、行施禮拜、恭讀拜祖文等祭祖流程一項項走完,高溫並未降低年輕人對這一傳統卻又新鮮儀式的熱度。
「類似的活動在台灣不多見,到對岸才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代表台生恭讀拜祖文的林姿佑說,拜祖文中描述兩岸祖先同宗同源的詞句讓其印象深刻,也讓她們這一輩人感受到自己是從何處而來。
22日,大學生們前往位於鄭州西北方向的中原國家廣告產業園參觀,並觀看一部講述河南籍台灣老人返豫尋親的微電影,劇中以軒轅黃帝臉譜為線索串聯起老人橫跨半世紀的思鄉情切引起兩岸學子共鳴。翌日的祭祖儀式上,不少台生表示,祖先在中國大陸,有機會來祭拜也是表達念祖思鄉的感情。

2016年夏天,林姿佑參加了「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活動,到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參觀;今年,她再一次參加活動,也多了一份期待。
「這次的活動分成武術體育、文藝表演和美術創作不同主題,每一組所去地方會與組員的興趣或專長相關聯。」愛好街舞、國標舞的林姿佑在表演組,他們一隊會到河南三門峽市觀賞、學習當地非遺藝術。
台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是「情系青春」系列活動的台灣承辦方,近80歲的該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在陝西、安徽等不同地方參加過多次祭祖活動,每次都是陪著台灣大學生而來。

李鍾桂強調,台灣原來的中小學課本有專章介紹中國歷史、中華傳統文化,而現在教材的這一部分存在缺失。她舉例說,如今的語文課本以所謂「台灣本土文學」取代或大幅縮減唐詩宋詞等中國古代文學內容,「這是數典忘祖」。
「祭祖對台灣年輕人尤其必要,必須告訴他們,自己是炎黃子孫。」李鍾桂說,年輕人親自體驗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感受就會不一樣。「人要學會飲水思源,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