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2022年10月13日16:50:17 熱門 1044


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 天天要聞

《小女子》的編劇也許沒有這樣的意思,卻意外進行了一場社會實驗。

一個窮到沒辦法修窗戶的家庭、媽媽會偷走小女兒修學旅行費用的家庭,大姐意外獲得了20億韓元,也捲入了命案與財閥的陰謀。暗黑而現實的底層生活加上快節奏的劇情推進,第1、2集播出的時候口碑爆棚,網路一片叫好,首爾首都圈收視率在第2集衝破8.519%,到了第6集收視率也維持在8.338%。

但如果去看觀眾的評論,卻發現從第三集開始,評價呈現雪崩式下滑。金高銀飾演的大姐「吳仁珠」發現死去的花英姐留給她20億之後,一度掙扎這是不義之財,更發現其中有深不可測的勢力與陰謀,但過程里不但對第一次見面的人(儘管是出於對花英的信任)說出自己有這20億,還背著到處走、穿著最昂貴的鞋子去找打算資助小妹仁惠出國念書的家庭,把一大筆現金拿出來放桌上,明擺著讓對方懷疑「錢從哪裡來?」(果然也就因為這樣,20億被搶走了。)

這些行徑,都讓網友痛罵智商無下限,身為會計卻不知道怎麼對待巨款、根本不夠社會化。至於二姐「仁京」則是正義魔人,明知妹妹手術需要用錢也不肯動用贓款,甚至評論區有人說「大姐真的很沒腦子啊,是不是社會底層都不思考的?」、「花起錢像暴發戶,被人盯上是遲早的事」、「大姐就是一般底層市民啊,沒見過世面,遇到大事什麼都不會」、「二姐那種堅持不用髒錢就是窮人的自尊,我認識的窮人自尊都很強不知道為什麼。」

有一種情緒富人消化得了,窮人卻難以克服

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 天天要聞

這20億不但對劇里的人物是一個試探,更是對所有觀眾的考驗。在金錢面前,尤其是難以抵抗的數字面前,你能擺正原本心中關於尊嚴、智能、正義、道德等等的位置嗎?

再進一步想,我們為何這麼希望仁珠能在不被任何人發現的情形下,安然把這20億拿到手,買一個屬於三姊妹的安穩房子,可以一起看日出日落享受人間煙火,不再因為貧窮而處處受制?是因為共鳴,因為投射,因為我們太清楚日子的艱難,太希望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能夠被穩穩接住。

BBC有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 BBC跟拍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7年》,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7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直到他們56歲。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都上私立學校,其中家境富裕的Andrew與John才7歲已開始學讀《金融時報》,牛津大學畢業後,一個成為訟務律師,一個35歲就當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有趣的是,同樣是牛津大學畢業,出身中產階級的Peter則是先當了老師,之後改任政府公務員,雖然發展不能說不好,但仍然是屬於中產階級。

紀錄片結尾,導演問每個人同樣的問題:「你認為階級存在嗎?」每個人都回答了一樣的肯定的答案。而影片的結論是,這世界上93%的人是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窮生窮、富生富、7歲定終身,只有7%的人做出不同的行為,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錢的本質就是「選擇權」

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可能也記得曾經蔚大熱的韓劇《Sky Castle 天空之城》里幾近瘋狂的升學崇拜:砸錢搜集升學情報、找名師家教,有母親對孩子說:「要是成績下滑就去死吧!」另一部《High Class上流謊言》直接諷刺了這段劇情:高貴的國際學校在接待家長時說,「我們讓孩子學的不只是英文,還會學到高爾夫球、騎馬,還有交響樂。您看過《Sky Castle 天空之城》吧?那是中上層小孩的入學成功記,真正上流圈的人不會像他們那樣拚命考醫科大學,因為從醫科大學畢業當醫生,結果也還是領薪水的啊。」

所謂「富有」真正的本質,是「選擇」。越富有,選擇權越多。這些有錢家庭的孩子根本不太會死讀書,因為他們不需要憑藉一紙文憑往上爬,不需要當學霸,不需要斐陶斐的認證。他們往往很早就能接受體育或藝術方面的熏陶,甚至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美學、如空氣般自然的人脈金脈,內在外在都更固化了階級的存在。

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張圖,前兩句是「科學家們發現:經常出去看世界的孩子,他們成功的機率要比其他人大很多」,成功被勾起好奇心往下看,「經過大量調查後,科學家得出結論:因為他們家通常比較有錢。」我不禁啞然失笑。

如果婚姻是二次投胎,你願意拿什麼交換?

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 天天要聞

《小女子》里,仁京對曾向自己告白的青梅竹馬宗浩坦白:「我們24歲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出國念書,而你明明沒有想學的東西,只因為沒事做就要去留學,還說跟你結婚的話我也可以去,提議用你爸的錢一起去讀書,你知道我有多討厭你嗎?」對某些有錢到一個程度的人來說,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要花多少錢的問題。

而其實33年前的電影《魯冰花》中,古阿明就曾經對老師說「有錢人的小孩,好像什麼都比較會。」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不一定是有錢人的孩子真的比較會,但是把獎項給有錢人的小孩,可以為主辦方換來更多顯性或隱性資源,從來,錦上添花多數不會有錯。

所以,回到《小女子》,仁珠拿到20億巨款想買的第一個東西不是房子車子或去投資,而竟然是高級的冬季大衣!對金錢的鈍感、對權力無欲,都是肇因於生長環境。

她其實也曾經試圖用婚姻翻轉人生,的確,突然性的階級跳躍通常發生在女性身上,透過婚姻。(男性們或許也很羨慕,才會出現那句「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名言。」)婚姻就是一個經濟平台,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獲得人生髮展機會最大化。

只是雖然很多人也認同婚姻是第二次投胎,卻還是有很多先決條件:脫穎而出的高顏值、優秀的學歷或進入不錯的職場等認識優秀對象的場域,並不是都很容易達到,最近另一部戲就乾脆讓你馬上投胎、從土湯匙變身金湯匙。《人生勝利組/金湯匙》丟出這樣一個議題:既然貧窮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失敗遊戲,當你能換一個人生、立即變身富二代,但卻要拋棄自己原有的家庭跟一切時,你願意嗎?

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不生氣?因為你太會隱忍了

從《小女子》到《金湯匙》,看階級固化的幸與不幸 - 天天要聞

劇中男主角李承天的爸爸是個沒人氣的貧困漫畫家,還因為幫人作保導致欠債4億。他以弱勢生身分就學、得忍受有錢孩子的毆打霸凌跟勒索。這是我們所能想像戲劇里描繪的貧窮樣貌。李承天被同學打巴掌的時候沒有還手,他說「我恨不得立刻揍你一拳,但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沒有錢,如果揍了你,我就得給錢。」這跟《小女子》裡面吳仁京的記者前輩曾對她說,「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不會覺得生氣嗎?你家很貧困嗎?因為你太會隱忍了。」缺乏籌碼與選擇權的處境,異曲同工。

但有一天,選擇來了,李承天在神秘的地攤上,以3萬韓元賣下一支可以與他人「交換父母」的魔法金湯匙。

李承天沒有考慮很久,可能因為辛苦太久、因為生活中太多迫切,加上戲劇化面臨退學危機,他選擇成為同學黃泰勇,超級有錢的富二代。這身分不但可以報復霸凌他的同學、扭轉李承天被退學的命運,甚至可以幫原生家庭還債(雖然被拒絕了)。而我們也看到,原本就很會念書、迅速理解艱澀投資概念的他,在富有的家庭裡面對父親高強度的嚴苛要求,其實如魚得水,相反的,原本的黃泰勇幾乎被父親逼到崩潰,在父親面前總是緊繃瑟瑟發抖。這樣的身分轉換對兩個人來說是不是都是解脫?

有趣的是,原本的黃泰勇每天被安排各種專業課程,閑暇還得跟法國大使一家人共進晚餐時,他對依賴的隨身保鏢說他羨慕李承天,認為李承天可以隨心所欲地過生活、可以盡情地睡覺、自由地看網路漫畫,可以支配的時間也很多。他不知道的是,貧窮的李承天根本不自由:放學後不但要幫同學寫作業交評量免得被霸凌、還要去便利商店打工、要跑外送賺錢,他真正能支配的有什麼呢?換個角度想,李承天如果真的想擺爛躺平或許可以,但當他成為黃泰勇,有傳承家族企業的壓力,家族中的明爭暗鬥又是他願意承受或樂在其中的嗎?他真的能隨意選擇躺平不問世事嗎?

資源跟機會在每個人的學經歷甚至整個人生,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期待所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能夠多回饋一點點,攬一點社會責任上身。階級固化或許難以改變,但人心可以暖化,只需要一些澆灌。就像《小女子》中神秘死亡的陳花英對大姐吳仁珠介紹的蘭花「盜賊公主」,它現在很不起眼,但一旦開花就會像真正的公主,比任何花都還要來得燦爛。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