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普通投資者布局硬科技行業,再添新工具。9月1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6隻主題指數ETF產品迅速獲批,分別是嘉實上證科創板晶元ETF、華安上證科創板晶元ETF、南方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博時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華夏中證機床ETF、國泰中證機床ETF。
業內人士表示,6隻產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引導資金投資於晶元、新材料、工業母機等硬科技領域優質上市公司,對於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和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隻硬科技ETF獲批
9月18日,6隻主題指數ETF產品迅速獲批,產品分別是嘉實、華安基金的上證科創板晶元ETF,南方、博時基金的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華夏、國泰基金的中證機床ETF。
其中,追蹤科創板兩大重要主題指數——晶元和新材料的4隻ETF產品獲得證監會批複。
嘉實、華安基金申報的上證科創板晶元ETF獲批,標誌著科創板迎來首批晶元主題ETF,該類產品也提供了能顯著聚焦以晶元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鏈的一鍵直達投資工具。
據了解,上證科創板晶元ETF跟蹤的指數為上證科創板晶元指數(簡稱「科創晶元」)。科創晶元是繼科創50、科創信息、科創生物後又一條表徵科創板市場的主要指數。該指數從科創板上市公司中選取業務涉及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晶元設計、晶元製造、晶元封裝和測試相關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科創板代表性晶元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作為科創板重點支持的領域之一,目前已有近60家晶元相關產業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在科創板總市值前10名的公司中有4家為晶元產業公司。
從投資價值看,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科創晶元指數成分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5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93%。同時,指數研發投入強度顯著領先,科創晶元指數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中位數高達15.47%。
據悉,目前8隻境內科創50ETF產品規模持續增長,合計市值近期已突破500億元大關。
自2019年7月開板三年多來,科創板已成為上市企業超460家、總市值超5.7萬億的投融資重要市場,匯聚了一批市場認可度高、研發實力雄厚、盈利能力突出的科技創新企業,彰顯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示範效應。
截至科創板開市三周年時,科創板主題指數基本已實現了戰略新興先導性產業全覆蓋,基本囊括了國內當前最具「硬科技」代表性的行業以及科創板的示範性上市企業。科創板為包括晶元、新材料等領域在內的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快速通道,成為資本市場支持製造業的重要體現。
科創材料ETF為新經濟注入動力
除了科創晶元ETF外,9月18日,博時、南方基金的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產品正式獲批,這是目前市場首批科創板新材料主題ETF。
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跟蹤的科創材料指數,選取科創板50隻市值較大的先進鋼鐵、先進有色金屬、先進化工、先進無機非金屬等基礎材料以及關鍵戰略材料等領域公司為樣本,反映科創板有市場代表性的新材料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談及科創材料ETF的長期投資價值,博時基金分析,我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戰略規劃不斷出台,支撐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在新材料領域仍落後於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南方基金也表示,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契機,也催生出對新材料的大量需求。在此背景下,新材料板塊有望湧現出一系列優質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匯聚多家新材料領域優質上市公司的科創板備受關注。
南方基金認為,上證科創板新材料ETF的獲批,一方面,將為投資者配置相關上市公司股票提供優質的投資工具;另一方面,也有望給相關板塊帶來增量資金,為成長新經濟發展注入動力,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從指數業績表現來看,上證科創板新材料指數收益超越市場主要寬基指數。自發布日以來,截至9月16日,指數年化收益率為16.01%,而同期主要寬基指數滬深300、中證500、萬得全A收益率分別為-1.50%、4.63%、4.69%,指數長期市場表現優異。同時,指數收益風險比為0.39,收益風險表現也好於同期寬基指數。
機床ETF助力
機床行業高質量發展
除了科創晶元ETF、科創材料ETF外,華夏、國泰基金旗下的「中證機床ETF」產品也同日獲准發行。
機床主要用於對金屬或其他材料進行加工,使之成為需要的零部件,簡單來說,機床是指用來製造機器的機器,又被稱為「工作母機」或「工具機」。在一般的機器製造中,機床負擔機器製造工作總量的40%~60%,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中證機床指數從滬深市場中選取50隻業務涉及機床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製造和服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機床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以其為標的指數的機床ETF為市場提供高效的投資工具,也將為擁有核心技術、科創能力突出的機床企業提供直接融資便利,進一步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作為全球製造業最近一次轉移的最大承接者和受益者,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在我國邁向製造大國的道路上,作為基礎工業支撐的機床產業需求也得以顯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床最大的消費國和生產國,佔比分別為32%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