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2022年10月12日19:50:41 熱門 1228

作者:LMH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在自行車領域裡,知名品牌數不勝數,哪怕隨便問一個剛接觸自行車的朋友,也能說出捷安特、閃電、禧瑪諾等名字,如果問問入行多年的「老鳥」,可能還能根據產地、部位給你再細數出個子丑寅卯。但自行車是由一個個零部件組裝起來的,除了上述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大件」外,還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小零件、小配件,正所謂紅花還需綠葉配,只有各個零件配合默契,才能打造出一台優秀的整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專門鑽研「小零件」,但又做出了大成績的台灣品牌——NECO誌慶。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誕生於台灣】

了解一個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其創始人。NECO的創始人王進源可以說是草根逆襲的代表,農村出生的他,在1977年高一進工廠勤工儉學,第一份工作便是加工自行車曲柄和修理電機,工作的辛苦和收入的微薄並沒有讓這個年輕人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相反,他把這段經歷視為進入自行車行業的珍貴契機。

在工廠打拚多年,先後從事了電鍍、皮膜加工、機械模具設計等工作,但王進源並不把自己看作是普通員工,而是時刻以老闆的心態做事,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機成熟後,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創業。1981年,一個四五人的團隊誕生了。

雖然在當時,台灣的經濟飛速發展,出現開廠熱潮,但沒什麼本錢的王進源還是選擇了一種成本更低的創業方式:因為永逸牙盤廠老闆經營問題,他以承包車間的形式掛靠在了永逸牙盤廠,帶著幾個鐵哥們開始做牙盤的加工、拋光、電鍍環節。承包車間這段時間其實並不順遂,王進源不但面臨缺人、缺錢的狀況,也面臨著交貨、要賬甚至要打官司的問題,但歷經了坎坷磨難,也讓王進源的團隊慢慢擴充到十幾人。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1985年,逐漸做大的王進源開始解除與永逸牙盤廠的掛靠關係,獨立生產製造零部件,但他們並沒有和永逸牙盤廠完全斷絕來往,生產好的中軸、碗組最終還是返銷給了永逸牙盤廠,用現在的視角來看,這個團隊還是相當於廠子的外包生產線。

天有不測風雲,合作多年的永逸牙盤廠因經營方向調整,產品最主要的銷路沒有了,這也迫使他們開始真正的自立門戶,自謀生路,這個半成品加工的小「作坊」開始面臨第一次真正的挑戰。但也正是這次波折,迫使他們認真思考到底要做什麼產品,多年的經驗使王進源下定決心——生產碗組、中軸,並銷售給整車廠商。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自行車的碗組是控制車頭轉動的基礎零件,有了碗組,自行車的前叉和車架能夠牢牢固定在一起,傳統老式自行車使用有牙碗組,而現代自行車普遍使用無牙碗組,以無牙碗組為例,又能分為隱藏式碗組、外置碗組、半隱藏式碗組等等種類,又因為不同廠家、不同型號車架的頭管口徑、規格多樣,前叉舵管也有多種尺寸,因此對應的碗組規格也數不勝數。

所以,別看碗組體積小小,其中也蘊藏了大大的世界。當時團隊生產的碗組主要供給台灣的整車廠,搭配在淑女車、通勤車和運動自行車上。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值台灣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龍」之時,不但島內對自行車的需求旺盛,自行車出口產業也在逐漸發展,王進源算是踩對了節奏,找准了方向。從1990年開始,租土地蓋廠房,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到了1995年,NECO品牌正式誕生

1997年,在業內站穩腳跟也小有名氣的NECO準備前往大陸設廠。在當時,大陸開始招商引資,台灣的「西進」辦廠也已成為風潮,一批又一批台灣優秀的企業家前往大陸開設工廠,對於他們而言,大陸不但具有更廉價的人工成本、更有政策優惠,同時也有巨大的市場潛力,NECO也是順勢進入大陸市場的眾多台商之一。

但開辦工廠需要大量資金,NECO當時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在1997年進入大陸投資建廠之前,NECO的負債就高達400萬人民幣。面對高額的負債、銀行借款的困難、家人的反對,在進入大陸之前,NECO創始人王進源需要先越過無數大山,也正因如此,他才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在回顧NECO發展歷程的時候,創始人王進源時常提起劉邦曹操,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一種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NECO在絕境中重生,迎來新的機遇。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發展於大陸】

帶著夢想和東拼西湊借來的資金,NECO進入了這片對他們而言既敬畏又陌生的土地。作為一個沒有深厚背景、沒有雄厚資金的普通自行車零件製造商,首先要考察選址,NECO選擇了廣東省,一來是因為已經有同鄉在廣東成功辦廠,因此他們對廣東並不完全陌生,還能向老鄉學習經驗。二來是廣東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相對發達,也是開放的前沿陣地,沿海港口眾多,方便出口貿易。三來是過去和NECO有過合作的台灣順流自行車廠早已在廣東順德投資建廠,年產量已經達到400萬台,對於急需和整車廠「打配合」的NECO來說,廣東尤其是緊挨著整車廠的順德,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1997年,順德誌慶工廠成立,NECO正式開始在大陸的發展。大陸的市場雖大,卻並不是輕易就能分一杯羹的,在台灣創業的初期,因為缺乏資金又受限於觀念,NECO並沒有太重視品牌宣傳,而面對大陸新市場,宣傳工作開始受到重視,金杯銀杯不如客戶的口碑,NECO採取穩紮穩打的方法,挨家挨戶拜訪整車企業,上門介紹、推銷產品,新發展的客戶再加上原有的訂單,終於NECO的生產線慢慢滾動起來。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但在頭幾年,NECO因建造工廠購置設備花費了一大筆資金,只能靠著四處借貸和銷售利潤回滾苦苦支撐經營。到2000年前,NECO的負債甚至高達1300萬人民幣,但大陸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卻給了NECO充足的信心。在建廠初期,NECO要招聘幾十名工人,短短几個小時內滿足條件來應聘的人數多達數百,這在台灣是不可想像的。而在隨後的市場探索中,王進源敏銳地發現了滑板車的商機,自行車的碗組、軸承配件稍加改動就能用在滑板車上。面對稍縱即逝的市場需求,NECO快速響應,推出了針對滑板車的軸承、配件,憑藉著人無我有的產品和台灣品質的背書,NECO訂單不斷,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同時招兵買馬,員工從原來的幾十人擴充到了兩百人。滑板車的機會讓NECO開始產生盈利,挖到了在大陸的第一桶金,銷售資金慢慢回籠,NECO僅用一年就還清債務,並有了盈餘。

這時候NECO的經營戰略開始發生轉變,最開始,NECO進入大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生產的產品還是要「就近」銷售給台資的整車企業,但目睹了大陸巨大的經濟腹地帶來的龐大市場,和眾多大陸本土整車企業的旺盛需求後,NECO意識到無論內銷還是出口都能大有作為,因此迅速加深和本土自行車企業的合作,推陳出新,開發新產品,保持高水準的生產,提升產品品質。不久,NECO順利成為喜德盛等知名品牌的零配件供應商,也通過大陸貿易商向歐洲、南美等國外市場出口成品零件。

有了訂單就有了希望,提高產能來面對未來的增長變得迫在眉睫,天時地利人和,NECO藉助著滑板車積攢下來的資金開始了在大陸的第一次擴張。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NECO打算在大陸開設第二家工廠,但廣東已經有了順德誌慶廠,兩個廠沒有必要集中在一起,而為了服務好現有的客戶,開發華中市場,第二家工廠勢必要更靠近華中的本土自行車廠商。NECO一路北上,到自行車產業比較集中且發達的江蘇省考察。初步考察了江蘇崑山、太倉常州、鎮江句容等地後,最終NECO選定江蘇省鎮江市下轄的句容市天王鎮,作為設立新廠的地點。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2001年,佔地面積三十畝的江蘇句容誌慶工廠投產,標誌著NECO北上之路的起步。為什麼選擇句容天王鎮?NECO有一些獨特的理由。首先崑山等地雖然有眾多自行車品牌的生產組裝工廠,理論上最適合NECO這種配套產品廠家選址,但崑山除了自行車產業,還有很多其他產業,工廠眾多,這導致了相對較高的地價成本和人工成本,技術工人是工廠的血液,如果一個地方工廠聚集,勢必會導致工人的流動性加大,這也會進一步加大生產成本。其次,句容靠近南京,毗鄰鎮江港,距離崑山僅有兩小時車程,本身是傳統農業地區,人口稠密,員工招聘比較便利,更適合NECO這種企業。除了適宜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句容還有國家5A級景區——茅山,這也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有了工廠,有了員工,江蘇誌慶熱火朝天地開工了。彼時剛邁入新千年,大陸市場各行各業都在加速發展,NECO的重心也轉向大力發展句容工廠,江蘇工廠是NECO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但當時自行車行業的整體環境還是讓江蘇工廠一連虧損了五年時間。在這蟄伏的八年時間裡,NECO一面依靠台灣總部和順德工廠積極開拓客戶,保持穩定的收入,一面轉變觀念,尋找新的突破。期間王進源結識了很多同行業的元老級人物,也交到了很多行業內的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王進源加大投入,為NECO江蘇工廠配置了齊全的生產線,不但能生產傳統產品,還能完成電鍍、電泳、熱處理等複雜的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在隨後幾年,面對大陸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擁有完善生產線的NECO江蘇工廠可以實現全流程自主生產,完成環保指標,這使競爭對手很難趕超。這種提前布局,不但使江蘇工廠成為NECO旗下最大的生產基地,其加工製造的產能規模在行業內也是屈指可數的。

儘管江蘇工廠一直面臨著各項問題,但NECO始終保持對生產環節毫不妥協的態度、對產品認真負責的精神,終於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讚賞和認可,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整車廠商紛紛和NECO合作,甚至還有創始人的好朋友提供免息貸款來緩解江蘇工廠的周轉問題。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終於,在第六年,誌慶江蘇工廠實現盈利,並且探索出了四四二模式,即四成產品供給整車廠、四成產品銷往海外、兩成產品依託貿易商進行零售。如今,江蘇工廠每年生產的碗組、中軸、腳踏超過兩千萬組,不但能完成銷售目標,還能供給天津工廠。

【黃金十年】

NECO在大陸發展的頭十年轉眼過去了,NECO也依託大陸的產能和市場成為行業的領軍品牌,而下一個十年,NECO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十年也被譽為NECO發展的黃金十年。

2009年,在經歷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大陸市場整體低迷,而這種時候其實也是機會暗生的時候,考慮到華北市場的潛力,為完善生產、做好服務,NECO的北上擴張計劃再次啟動。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2010年,NECO和天津靜海區簽約,誌慶天津工廠項目啟動,三年後,誌慶天津工廠(最初名稱為明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天津廠佔地面積54畝,總資產達2億元人民幣,主要生產自行車曲柄、碟片、中軸碗、曲柄碗件、前叉合件、中軸、鐵制分體牙盤組、鋁製牙盤組等產品,是為NECO生產更多種類自行車配件的工廠。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至此,NECO誌慶兩岸四廠的基本格局正式確定。不同的工廠有不同的分工,誌慶順德工廠(佛山市順德區永慶自行車零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中軸、中軸碗、車架碗組;誌慶江蘇句容工廠(句容永興自行車零件有限公司)除了生產常規產品,還生產腳踏;誌慶天津工廠(誌慶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牙盤和花鼓;台灣的台中工廠產能慢慢轉型,更側重於產品的設計和研發。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NECO還積极參加各類展會,贊助車隊,提高品牌認知和美譽度。對產品有嚴苛要求的NECO研發團隊發現,組建車隊對測試新產品很有幫助,高階車手對碗組軸承、中軸等零配件的精度、耐用度要求很高,這也對NECO的產品設計、製造、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惟有根據車手的真實情況去改進產品,才能優化生產,提高質量。

2015年開始,「共享經濟」到來,全社會都沉浸在共享單車的瘋狂中,一時間,互聯網企業帶著大量的需求找到傳統自行車製造廠,作為配套產品的供應商NECO,也迎來了巨量的訂單,這對於依靠傳統市場緩慢增長的企業來說,是誘人的機遇,但稍有不慎也會變成「有毒的蘋果」。在商海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NECO創始人王進源眼裡,共享單車給NECO帶來的大量訂單,既令人興奮,也令人擔憂。一方面訂單突然湧現,又多又急,這是各家互聯網公司希望用更短的時間落地共享單車項目、搶佔市場所必然引發的產能搶奪現象,解決的辦法只有迅速採購設備,增加產能,消化訂單。但是,共享單車的前景到底如何?這場「火」能持續多久?等到未來共享單車市場飽和之後,現在盲目擴張的產能都會成為積壓的成本。所以NECO最終選擇了一方面增加生產線以應對巨量訂單,另一方面則尋找產能和需求的動態平衡,避免無序擴張。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多年來,NECO作為行業資深的零部件供應商,對行業的風向非常敏感,電助力在全球市場的興起讓NECO察覺到了自行車行業未來的趨勢,2016年,NECO開始布局電助力產品,在上海成立零貝電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發電助力自行車所用的機電設備和配件。但彼時電助力產品主要供給海外市場,因此國內市場對於NECO電助力的認知度並不高。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近幾年,NECO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面向中高端運動市場發力,順應器材發展的風向和趨勢,推出了全內走線碗組等高階產品,為整車廠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NECO又布局智能自行車硬體,嘗試打造騎行生態,探索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NECO筒軸輪轂電機M30CD-T在NECO的企業沿革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一席,它將快拆式筒軸輪轂電機主體和軸心分開,從而實現快速更換、高效騎行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NECO中置電機MM18,使動力輸出更節能、更省力、更智能化

同時,NECO也在電助力自行車領域加大投入,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與業內多個品牌合作開發,推出數十套驅動系統方案,也成為能自研自產高品質電助力電機、控制器、感測器等完整電助力系統的全球化供應商之一。

小零件帶動大產業:台灣NECO誌慶品牌發展史 - 天天要聞

NECO的品牌發展史,其實也是創始人王進源的成功史。NECO誌慶「生在台灣,長在大陸,走向世界」,成功路上既離不開王進源破釜沉舟的決心、獨具慧眼的商感和努力勤勉的工作,也離不開NECO全體員工的團結、奮鬥。與此同時,一個人、一個公司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NECO的成功史,既可以看做是「小零件帶動大產業」的成功案例,也能看做是一代成功台商所折射出的時代縮影,正是在大陸這片熱土,正是在這開放包容的市場,承載了NECO飛速發展的20年,令NECO從容迎接下一段征程。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