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傳承 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2022年10月12日04:23:14 熱門 1738

——本文發表在《財富管理》雜誌2015年6月刊

——文/賈明軍 王小成

邵逸夫曾說「慈善家是企業家最高的境界」,本文分析曹德旺、牛根生、王永慶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財富傳承 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 天天要聞


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國人財富不斷積累,我國已臨界「創一代」向「富二代」 進行代際傳承的高發期。家族基金會與家族信託一樣,作為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法律制度和財富傳承的工具,引起了國內高凈值人群和相關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基金會起源於歐洲大陸,其概念的產生與英國信託概念幾乎在同一時期,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在歐洲兩大法系形成了既相似又有區別的兩種法律制度。基金會相較於信託,具有非營利法人資格, 擁有獨立財產,但基金會這種法人沒有股東。現代意義上的基金會制度,與信託制度一樣,亦繁榮發達於美國。

我國基金會法律制度的建立,相對來說起步較晚,根據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我國基金會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募基金會,比如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青少年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等,可以向不特定公眾人群募捐資金的基金會屬公募性質;還有一類是非公募基金會,不得向公眾募捐資金,一般由基金會發起人等特定的組織、個人或家族捐贈資金或財產。本文所談的家族慈善基金會, 便屬於非公募的性質。

曹德旺之「心若菩提」

談到慈善基金會,人們首先會想到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但在中國,就不得不提曹德旺和他的「河仁基金會」, 這是全國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經由國務院審批、以金融資產(上市公司股票) 創辦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


發起人曹德旺先生是我國著名企業家、玻璃大王、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河仁」二字為曹德旺父親曹河仁名字,寓意「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他捐出其家族所持福耀集團3億股股權, 當時總市值35.49億元人民幣。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稱其為曹氏家族慈善基金會。

河仁慈善基金會是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主管單位的涉僑基金會,成立之前,曹先生捐贈股票成立基金會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想法,面臨諸多體制上的不便,為促成此創新之舉,國僑辦做了大量的協調推動工作,股捐形式得到了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支持。河仁慈善基金會在資金注入方式、運作模式和管理規則等方面開創了中國基金會的先河。

在2009年2月,曹德旺宣布將捐出其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70%來成立慈善基金。之後不久,引起不少人熱議。當時,曹氏家族共持有福耀玻璃股票10.8億股,其全部股票的70%約有7.56億股,按照福耀玻璃2009年2月16日收盤價6.49元/股計算,這部分的股份達到43.8億元。

國人議論的起因,主要是因為福耀玻璃公告中表示:為保持曹氏家族對公司控制地位不變,曹德旺在捐贈協議中要求「受捐單位在持有公司股票期間以及其今後大宗交易等涉及公司事務一律授權第二大股東表決」。雖然有法學家出來說明,這種安排並不違反我國法律規定,但仍有質疑其股捐的真實意圖。

在筆者看來,其實早在成立家族基金會之前,曹德旺家族捐款支持慈善事業已經達到幾十個億。當慈善成了一個企業家的另一項追求,家族企業與慈善事業便同時放入了他生命天秤的兩端托盤,二者相輔相成,企業向慈善提供源泉,慈善助力企業發展。

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之後,A股上市公司福耀玻璃的兩個大股東:基金會持股達到近15 %,另一個大股東是註冊在香港的一家公司——三益發展有限公司,佔比近20%。據相關資料顯示和披露,香港的這家公司是由曹德旺先生實際控制,兩個大股東股權比例佔到了35%左右。按相關規定,企業捐贈後,必須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不再對已捐贈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並不得要求受贈單位予以經濟回報。曹德旺家族捐贈股票之後,所有權不在曹家, 而屬於基金會所有,股東權利義務由基金會行使和承擔。當然,基金會如何行使股東權利,如何行使表決權,如何參加公司董事會,也是其獨立享有的權利,只要依法履行法律和章程規定的程序,完全可以形成一致行動意見, 任何人也無權干預。

關於基金會權力機構理事會的人選構成問題,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理事會理事為5人至25人組成, 每屆任期不得超過5年,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非公募基金會,相互間有近親屬關係的基金會理事,總數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家族慈善基金會設立完成,福耀玻璃企業形象提升很快,公司股價和企業效益一路攀升。曹德旺的兒子曹暉自2006年9月16日以來,任上市公司董事、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家族企業正逐步實現代際傳承和接班。

「企業家若沒有責任感,充其量是富豪」,這是曹德旺自己的話。「心若菩提」是他個人自傳著作的書名。邵逸夫曾說「慈善家是企業家最高的境界」,我們在此可以理解為:慈善傳承是財富傳承的最高境界。



牛根生之「輪迴式財富觀」


談到國內的非公募基金會,原蒙牛集團的創辦人、董事長牛根生先生髮起成立的老牛基金會,是不可能被忽略的。

老牛基金會成立於2004年12月28 日,登記機關為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 業務主管單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其以「發展公益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業務活動主要方向是面向環境保護、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及救災幫困等其他公益慈善事業。

老牛基金會前身是老牛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最初的章程規定,基金主要用於褒獎對蒙牛集團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或機構,員工個人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可向基金會申請資助。老牛基金會在一份文件中專門提到,最初設立為老牛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主要原因:一是對相關法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沒有分清基金會與社團組織的職能定位;二是對單獨設立公益組織缺乏經驗,又無可參照的實例。

2005年1月,牛根生與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贈持有的蒙牛乳業股份,並約定在牛根生有生之年,該等股份紅利所得的51%歸老牛基金會,49%歸個人支配;待牛根生天年之後,該等股份的紅利100%歸老牛基金會,家人只領取相當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生活費。

但是,牛根生家族的股捐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

牛根生於2005年承諾將其擁有的所有蒙牛股份,除了少部分股息給家庭使用外,其它所有的經濟利益都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由於當時的法律限制以及對於企業品牌的保護,牛根生並沒有立即完成其承諾的股捐。

牛根生所持有蒙牛的股權分為境內和境外兩部分,其在境內所擁有的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按照內地公司法律,以每年25%的比例轉入老牛基金會,已於2010年7月捐贈完畢;境外蒙牛公司的股權,牛根生以公益信託的方式,於2010年12月28日在香港宣布,轉讓給瑞士信貸信託公司下設的Heng xin信託完成捐贈。如以其直接擁有和間接擁有的蒙牛2.635億股計算,此次捐出的蒙牛乳業資產市值總額為54.55億港元。

該信託是一項不可撤銷信託,信託的受益方除了老牛基金會外,還包括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壹基金、大自然保護協會、內蒙古慈善總會等公益慈善組織。同時,受益方還包括了唯一非慈善受益方,他們是牛根生及其家人,他們將根據牛根生簽署的相關捐贈文件的約定得到捐出的蒙牛股份股息的約三分之一。至此,牛根生的股捐畫上了一個句號。

牛根生之所以最終選擇在境外設立公益信託的方式完成股票捐贈的承諾,一方面可能為避免內地機構接收境外資產產生的諸多稅項及繁瑣程序,另一方面是由於境外公益信託制度比較成熟和發達。比如,在美國,公益信託本身就是家族慈善基金會設立的方式之一,設立的文件可以是信託契約、信託聲明以及遺囑信託三種形式, 管理的方式是由受託人管理,遵循的法律是信託法。

在稅務方面,為公益目的而設立的公益法人可享有多重稅收優惠,包括:公益信託的受託人可免繳所得稅; 公益信託財產為土地、房產時,免徵土地稅和財產稅;設立公益信託,委託人也可享有稅收減免等。另外,設立公益信託,允許捐贈人獲取一定比例的信託收益,以維持自身和家族的生活。

Heng xin信託的任務是在以老牛基金理事會秘書長為主的保護人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給受益人清單中的公益慈善組織撥款的方式開展公益慈善工作。

牛根生的「輪迴式財富觀」是: 從無到有,滿足個人,這是一種小的快樂;從有到無,回饋社會,這是一種大的快樂!「有無相生」是我國道家哲學的精髓。財富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 對於牛根生家族,這種無形的精神財富應當是最為寶貴的。


王永慶之生命真義


曾經的台灣首富、被譽為「經營之神」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於2008 年10月15日在美國去世。由於生前其並未留下遺產分配的遺囑,繼承人之間陷入爭產訴訟,鬧得滿城風雨,雖然最終以和解落幕,但卻創下了台灣最高遺產稅的記錄,台灣稅務局收到119億元新台幣台灣史上最高的遺產稅和28億元新台幣贈與稅。

根據美國方面公布,王永慶在美總資產共81億美元,約合2 6 48億元新台幣,是他在台灣的4.6 倍。但王永慶從2001年至2005年間,便秘密將自己所擁有的公司股權變成信託基金,投入公益事業。因此,王永慶子女繼承資產雖然不菲,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台塑集團是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於1954年建立,歷經幾十年的努力, 旗下有3 0多家分公司與海外公司,在2010年集團總營收約合人民幣4540億,為台灣第二大民營企業。王永慶兄弟家族,家庭關係錯綜複雜,王永慶有三房太太、王永在有兩房,光是第二代子女就有十多人,王永慶兄弟共同創業,台塑第一代權力要移轉第二代,如何能實現長治久安、永續經營,是一個重大課題。

早在1976年,王永慶便捐股成立了慈善基金——長庚紀念醫院(以其父親王長庚名字命名),作為台塑集團核心企業的主要股東。到2008年,該基金分別持有「台塑四寶」——台灣塑料工業、南亞塑料工業、台灣化學纖維及台塑石化的股份,集團公司內部通過交叉持股,集團股權實現穩固緊密。

長庚醫院作為慈善基金,理事會成員由王氏家族成員、專業人士及知名社會賢達組成,通過章程約定和理事會的議事規則,長庚醫院作為台塑集團的股東權利的行使,確保了王永慶家族成員在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控制權。因此,長庚醫院作為非營利機構,在造福百姓的同時,成功地將台塑集團的控股權集中鎖定。而且,根據台灣法律規定,設立慈善基金免付高達近50%遺產稅,保住了家族股份。

有專家指出,王永慶精心設計的家族企業傳承計劃,可謂一舉三得:一方面可以回報社會,推行公益慈善事業;另一方面因企業股權完全與家族脫鉤,家族成員不僅沒有所有權,而且也沒有受益權,所以,香港新鴻基地產郭氏三兄弟因信託受益權之爭引起的鬧劇,在王永慶繼承人之間上演的可能性不大;第三個方面,由於企業股權與王永慶名下其他家族財產分離,即使有遺產糾紛,企業的正常運營不會受到影響,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的理想得以實現。

王永慶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分配身後巨額遺產,但他給子女們留下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話這樣寫道:「我希望所有子女都能夠充分理解生命的真義所在,並且出自內心的認同和支持,將我個人財富留給社會大眾,使之繼續發揮促進社會進步、增進人類福祉之功能,並使一生創辦之企業能達到永續之經營,長遠造福員工與社會。」


從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可以體會到家族基金會在財富傳承方面所發揮的高度作用。雖然我國的法律和相關體制政策還不完備,但為了適應國內企業家、高凈值人士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需求,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國務院在2014年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慈善事業法》立法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期待各項法律政策儘快落地,使國人財富實現慈善傳承的願望和目的。


漢正家族辦公室,專註基金會!專業負責基金會和專項基金設計和設立註冊、基金會起航策劃、運營督導等等。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