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人偶可能是最早期的「日本娃娃」了,在三月與五月的女孩節和男孩節上擺放的穿著和服與鎧甲的小人偶是我們最初印象中日本娃娃的形象,在日本人偶非普通意義上的娃娃,它是最莊重的護佑者,跟隨孩子從出生到成年。但隨著時間邁入當代,說到日本,再說到娃娃,可能最具代表性的早已不是身著日本傳統服飾的黑髮圓圓臉的小孩子了,而成了一個色調柔和,腦袋大大的,露著兩隻小鼻孔,眼尾上吊的小女孩,你已經知道我在說誰了對嗎?對,就是那個只看一眼就能記住的小女孩,奈良美智筆下的娃娃。
平滑的彩色蠟筆、漫畫式的線條、樣貌天真但又眼神中「不懷好意」的幼女,作為日本現今著名的現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娃娃既有兒童的天真,又有著人類的複雜,將二者如此默契的結合在一起,成就了特別的日本娃娃。當然,奈良美智不是全部,除了他,還有更多藝術家創造出了獨具自己風格的日本娃娃。
中村萌
中村萌,1988年生於東京,畢業於女子美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在大學時期中村萌主修油畫,但她卻對雕刻產生了興趣。她的娃娃都與「植物」有關,她擅長將木頭雕刻成小孩子的形象,彷彿叢林中的小精靈,將小娃娃與各種植物結合,使得她的作品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與活力。中村萌愛上雕刻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曾經活著聳立的大樹倒下變成木塊,木塊被雕刻成作品繼續呼吸活著,循環不斷,生生不息。」怪異又可愛,中村萌真的把自己的作品「萌」到了極致。粗糙的木質上承載著細膩的幻想,中村萌捕捉到了搗蛋的小怪獸乖巧安靜的那一刻,把它們定格了下來,而每個觀者又能從她的作品中感受到獨特的屬於自己的童年聯想。
另外,中村萌畢業以及作為講師所任教的女子美術大學也是一所非常知名的日本藝術院校,女子美術大學是於1900年設立的日本唯一女子教育機構,1949年建立日本私立大學,是日本國內最具歷史的私立美術大學,也是東京五美大之一。女子美術大學在創立之初,就以「通過藝術使女性自立、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培養女子藝術教育者」為辦校理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女性藝術行業從業精英,例如hello Kitty的創作者山口裕子,就是畢業於此學校。
下田光
下田光,生於1984年,畢業於京都嵯峨藝術大學,曾於長野藝術學院擔任講師。下田光最初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福島的核泄漏事故,而在這場事故中,擁有純真無邪的小孩子又是最能與這場人類災難形成強烈反差的形象。她所描繪的娃娃,都有著犄角和翅膀,像小天使,身處黑暗浩瀚的宇宙,這些娃娃面無表情,但眼裡充滿了無限的光。從小受到日本動漫影響的下田光,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明亮的糖果色,但這本應表現出活潑歡樂的顏色,卻拼湊出了黑暗、陰鬱的娃娃,令人感到憤怒、絕望和失望。本該天真可愛的娃娃在下田光的手裡開始與邪惡的環境做抗爭,浪漫悲哀,向死而生。
小泉悟
有人說小泉悟會是日本下一個奈良美智。小泉悟,1983年生於宮崎縣,畢業於沖繩縣立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他同樣是以木雕見長,和中村萌的植物小精靈不同的是,他的木雕娃娃是「動物系」的。身穿長頸鹿、獅子、熊貓等動物外衣的娃娃們,眼神帶著些許疲憊、迷惘。小泉悟在作品中重建了自然、動物和人類的聯繫,用可愛表達了人類的孤獨,小泉悟透過作品提問:「高度文明的社會之中,我們終生營營役役,追求著無盡慾望,但不知不覺間是否喪失了生命中那些單純的感動與喜樂?」
如果要找出以上三位藝術家與奈良美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創作的娃娃都帶有與大眾固有印象中孩童氣質不相符的「喪」,但聯想到日本的文化,你也不難理解這股喪勁兒是怎麼來的了,可能日本的娃娃天生就帶有一股氣質獨特的幽怨吧。而他們創作作品時所採用的繪畫與雕刻技藝手法,也是日本藝術教學中的非常傳統的教學內容。
藝術家都是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每個人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娃娃。如何去表達和描繪自己內心的這隻娃娃,讓它被更多人所看到呢,或許今天的四位藝術家可以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