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焦作市傳統村落保護協會主辦、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承辦、焦作影視城、UCC颶風單車、輕騎兵單車戶外、焦作市愛心助學會、焦作戶盟協辦的中國傳統村落「長嶺杯」 騎行邀請賽將於9月21日舉行。
這次山地騎行賽起點為焦作影視城門前廣場,經紅砂嶺,過趙莊、高窯河、窄門、北業、龍翔山、到達長嶺古村,全程約20公里。
讓我們穿行太行山間,先睹這一路的美麗風景和故事吧。
第一景:焦作影視城
焦作影視城1995年由政府投資2.3億元興建而成,是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觀光旅遊、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這裡先後拍攝過《東周列國》、《漢太尉楊震》、《墨子》、《戰國》、《刺客》、《函谷關》、《澠池會》、《潘多拉的寶劍》、《武昌情殤》 、《屈原》、《曹操與蔡文姬》、《洛神》、《鬼谷子》、《貂蟬》、《光武帝劉秀》、《秦始皇》、《亂世妖后》、《魯班大師》、《大秦帝國》、《長平之戰》、《西門豹》、《爭霸傳奇》等300多部影視作品。
第二景:紅砂嶺生態園
從焦作市區西北隅影視城,沿焦(焦作)──青(青龍峽)盤山公路,走3公里即可看到一道紅砂石山嶺。這種砂石是一種鐵礦石,出漏地表部分氧化後呈紅色,所以這道山嶺被稱為「紅砂嶺」。前些年,由於無序開採礦石,紅砂嶺上千瘡百孔,植被損壞,水土流失,經過國家十多年的保護和修復,經過十多年的保護和修復,紅砂嶺環形步道已經建成,山坡山頂綠樹成蔭,加上山高坡陡,已經成為焦作市民近郊遊的後花園,騎行者的挑戰地。
第三景:傳奇地雷戰發源地趙莊
抗日戰爭後期,焦作地區軍民在戰鬥中發揮聰明才智,就地取材,製造成各種類型的地雷,布置各種方式的地雷戰術,給日寇沉重打擊。在電影《地雷戰》中聽到偽軍司令要偷襲「趙莊、高家莊、馬家河子」之類的地名。這些地方的原型其實就是現在紅砂嶺下的中站區龍翔街道「趙莊村、高窯河村、麥秸河村」,從這些地名里可以折射出《地雷戰》就是由我市雷戰隊的事迹演化過來的。
趙莊村建有一個「太行八英」展覽室,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活躍在中站區北部後山的八位女民兵而建立的。她們是:連啟英、郜小妞、林發英、趙桂英、靳祿英、趙蘭英、郜明英、靳子榮。她們在殺敵、爆破、支前中表現得英勇無畏,在當地傳為佳話,群眾讚譽她們是太行山上的「八盤雄鷹」,又被人們稱為「太行八英」,下圖為「太行八英」僅存的趙桂英老人。
第四景:猿仙通臂拳誕生地高窯河
高窯河是趙莊的一個自然村,村中流傳著一種古老的拳術叫猿仙通背拳。據村民介紹,清咸豐年間,村中有許秀文、許秀武兄弟二人,他們從猿猴的跳躍、攀爬、廝打動作中受到啟發,創立了白猿通背拳。據《白猿通背拳拳譜》記載,許秀文傳子有清,有清傳子萬懷,許萬懷將白猿通背拳傳給了修武縣雙廟村中同治年間武舉人的外甥郭再汾。
猿仙通背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傳統武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於2009年6月入選河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八月,焦作市武術協會在焦作體育館舉辦了第八屆猿仙通背拳交流大賽。
第五景:窄門村「太行八英」廣場
「太行八英」的英勇事迹吸引著許多人慕名前來參觀、憑弔,2019年春節前夕,焦作市中站區在趙莊自然村之一的窄門村建成了「八英廣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焦作市多家旅行社今年與村裡將共同打造窄門峽谷,挖掘窄門歷史文化,舉辦窄門峽谷紅葉節、窄門峽谷迎春花節,讓市民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親近大自然,開展體驗式旅遊等。
第六景:焦作早期紅色革命遺址北業村
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原為龍洞鄉)的北業村是一處紅色旅遊景點——中共焦作城市工作委員會舊址(1945年1月至1945年8月)就在這裡。1945年1月,中共太行區委城市工作部在北業村成立了中共焦作城市工作委員會,並建立了沁(陽)博(愛)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開展城市工作,組織工人保衛廠礦、保護機器設備,防止日偽軍破壞,開展對敵鬥爭,保護和轉移了大量工礦設備,配合八路軍太行軍區七、八分區主力部隊進行了有名的道清戰役。
1945年9月8日,焦作解放,9月10日,中共焦作城市工作委員會更名為中共焦作市委員會,所以此地被稱之為焦作地區的「小延安」。在北業村原武工隊武器加工廠的石牆上,至今人們還能找到當年日本鬼子留下的子彈坑。
第七景:世外桃源龍翔山
龍翔山旅遊區位於兩省(河南、山西)一區兩縣(中站區、修武縣、澤州縣)交界處的焦作市主城區北部的太行山南麓,總面積26.2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41米,是由五穀六峰和孤山湖水面共同架構的翔龍狀旅遊地。
龍翔山頂有遠近聞名的葫蘆寺,寺旁有千畝大的盆地,長滿野生的蘆葦和黃櫨樹,秋天來時,藍天白雲下,火紅的霜葉襯托著飛舞的蘆花,如詩如畫,恍若人間仙境。
第八景:中國傳統村落長嶺村
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地處太行深山,村裡山嶺延綿數百公里,像是一條長龍,直通山西省陵川縣,因此得名。長嶺村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較完整地保留了小山村的原始風貌,並有諸多的故事和遺迹。
長嶺村與山下地屬焦作解放區上白作村兩村村民都以姬姓為主,都是源於武王伐紂有關,原先姬姓人均住在山西高平大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時,先祖姬興讓遷居河南焦作上白作村,傳到七十二世,姬朝用升晉為太學生(明清太學即國子監的俗稱),姬朝用的次子姬滂娶王爺鄭府繁昌之女兒為妻,當地人因此稱他當了「駙馬」,長嶺村是「駙馬」家的封地,村旁有一條直通窄門村和上白作村的峽谷,人們叫它「駙馬谷」。
2013年,長嶺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村內的古寨和石頭房歷史悠久,布局合理,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旅遊開發價值。長嶺村的懷梆劇團遠近聞名,被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
長嶺村的大鍋米飯和農家燴菜遠近聞名,是純正的家鄉味道。
長嶺村還有石磨面、手工饃,天然綠色農家製作。
長嶺村的大鍋肉咸米飯又名神仙不出洞,城裡人來村裡的最愛和首選。
長嶺村春有山花,秋有紅果、柿子,夏能避暑,秋賞紅葉,騎行來這裡,一脈青山、一座古屋,一口飯菜、一個故事,都能讓您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找得到老家味道……
焦作影視城——中國傳統村落長嶺村騎行路線圖:
騎行愛好者們,快快點擊後面的鏈接報名吧,讓我們相約太行長嶺古村,2019年9月21日上午8:00不見不散,共同來見證這趟不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