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炒股喜歡往熱點靠。熱門股雖然不一定能成為十倍股,但吸引力仍然很足。
今天就來聊聊A股歷史上的「核心資產」熱門股。
這些熱門股有什麼特徵?
後來表現如何?
現階段的熱門股有何相似之處?
(以下文章摘自光大證券《「熱門股」都去哪了?2021/5/12》 )
01
A股歷史上的「熱門股」
什麼樣的股票可以被稱之為「熱門股」?
所有對歷史的復盤,都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當前和未來的投資。
歷史上什麼類型的股票可以被稱為「熱門股」呢?
根據光大證券總結,整體上看,市場熱度高、前期漲幅大、估值高是A股熱門股(即「核心資產」,下同)的三個典型特徵。
從市場整體來看,2007年牛市、2015年牛市、今年春節前後的核心股票,更符合「熱門股」特徵。
從個股層面出發,按照三大特徵,根據以下標準來篩選各個時期的熱門股:
(1)股票在該時間點上屬於公募基金重倉股;
(2)以上證指數為參照基準,股票在過去一年間超額收益大於50%;
(3)股票在該時間點上的估值分位大於80%。
將滿足上述篩選標準的股票,按照基金持倉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取前50支股票作為該時期的熱門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隨著市場下跌,公募基金進行了明顯的調倉,因而在篩選今年春節前熱門股時,將以2020年4季度公募基金重倉股為基礎進行篩選。
與基金重倉行業相一致:
金融、地產、鋼鐵等周期股是2007年3季度最為熱門的股票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TMT成長股則是2015年2季度最為熱門的股票
消費、醫藥、新能源則是今年春節前後市場最為熱門的股票
02
熱門股見頂後短期表現:
與市場同漲同跌
歷史上看,不論是2007年3季度、2015年2季度還是今年春節前後,熱門股估值見頂之後,市場均出現了明顯下跌。
在此過程中,熱門股何時企穩?
不同股票表現又有哪些差異和共性?
光大證券構建了熱門股名單,按照等權投資組合,對比了熱門股組合累計收益率與同期滬深300指數累計收益率。
可以看出,不論是2007年3季度熱門股組合、還是2015年2季度熱門股組合,其累計收益率走勢與同期滬深300指數累計收益率走勢基本同步,二者往往同時見底企穩。
而且熱門股見底本身,也是市場見底的標誌之一。
2007年熱門股走勢與市場表現
20071016-20091031
紅線:熱門股組合累計收益率;藍線:滬深300累計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光大證券
從個股角度看,絕大多數熱門股股價見底時間與大盤見底時間也較為一致。
分別統計了2007年3季度、2015年2季度各支熱門股股價見底時間與同期上證指數見底的時間,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個股股價見底時間與大盤見底時間相差不足10個交易日。
2007年3季度的熱門股中,剔除掉大盤見底時處於停牌的股票,全部46支熱門股中,有37支見底時間與大盤見底時間之間相差不足10個交易日,比例為80%。
2015年2季度的熱門股中,剔除掉大盤見底時處於停牌狀態的股票,全部38支熱門股中,19支見底時間與大盤見底時間差距不足10個交易日。
如果將2015年8月-9月大盤橫盤震蕩的整個區間均視為大盤底部,而非僅僅將大盤收盤價最低的那一天視為市場底部,那麼2015年2季度的熱門股中,便有約87%的股票與市場同步見底。
03
市場企穩反彈時,
熱門股或具更高的彈性
整體上看,熱門股股價通常表現出了更強的彈性。
與滬深300指數相比,在市場下跌過程中,熱門股組合整體跌幅要大於滬深300指數跌幅;而在市場反彈過程中,熱門股組合漲幅也要明顯大於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
這意味著,市場下跌時熱門股確實會承受更大的損失。
但當市場企穩後,投資於熱門股組合仍有較大概率獲得短期超額收益。
哪些熱門股在下跌時,跌幅更小、更容易表現出抗跌屬性?
最好的抗跌屬性來自於前期漲幅小,與財務狀況無明顯相關性。
熱門股前期漲幅越小,其在市場下跌時更加抗跌。
不論是2007年3季度熱門股還是2015年2季度熱門股,在市場下跌時,那些跌幅較小的股票,往往是那些之前漲幅相對較小的股票。
同時,熱門股的抗跌屬性與其自身財務狀況之間無明顯相關性,財務指標出色的熱門股,在下跌時並不一定具備更好的抗跌屬性。
類似地,前期跌幅越大的個股,市場企穩反彈過程中,容易獲得更大漲幅。
04
當前熱門股與歷史熱門股對比
當前A股熱門股ROE均值略低於2007年3季度熱門股ROE均值,但明顯高於2015年2季度熱門股ROE均值。
對於當前熱門股而言,未來其ROE能否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或是決定其能否創造長期超額收益的關鍵。
從市值規模角度看,計算各時期熱門股市值在當時的市值排名,可以看出:2007年3季度,熱門股和當前熱門股市值排名整體較為靠前,大市值股票的特點非常突出;2015年2季度熱門股中,則包含了部分中小市值股票。
從行業地位角度看,當前熱門股大多為各個細分行業龍頭。
從估值角度看,經過了近期的持續下跌後,當前熱門股估值已明顯回落。
今年春節之前,當前熱門股整體估值分位約為95.91%,處於歷史高位,這與2007年3季度熱門股和2015年2季度熱門股在市場頂部時的估值水平相接近。
但隨著春節之後熱門股持續下跌調整,當前熱門股整體估值分位已回落至74%左右,熱門股高估值情況得到了明顯緩解。
估值的大幅回撤是導致歷史上大多數熱門股長期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對於當前熱門股而言,經過近期調整,高估值對其未來股價走勢的壓力已有所緩解,能否保持較高ROE水平、實現盈利長期持續增長,將是決定其能否穿越周期的更重要因素。
從未來發展前景角度看,消費和科技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這意味著當前熱門股未來估值回撤幅度可能小於2007年3季度熱門股。
對於2007年3季度的熱門股,自股價高點之後,僅有少數股票能夠長期跑贏市場。
這一方面是因為2007年高點時,各支熱門股均被賦予了較高的估值;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從投資切換為消費,周期股的業績增速和業績彈性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與2007年3季度熱門股所處的周期行業相比,未來國內消費和科技行業大概率將保持較高增速,因而未來科技和消費龍頭所面臨的盈利增速下行、估值下行壓力或明顯小於2007年3季度熱門股。
這意味著,儘管當前消費和科技龍頭普遍估值較高,但其未來估值下行的幅度或將小於2007年3季度熱門股長期估值下行幅度。
因而對於當前熱門股而言,調整之後的科技及消費龍頭值得持續關注。
05
長期看,「熱門股」或值得配置
各個時期的熱門股皆是對應時期的「明星股」。
拉長時間來看,這些曾經的熱門股是否真的能夠穿越周期、兌現市場給予的樂觀預期?
長期來看,即使是過時的「熱門股」,或許仍然能取得超額收益。
在市場調整結束之後,熱門股整體或有望取得穩定的超額收益。
分別在2008年與2015年的市場底部附近構建了熱門股的等權組合。
對於2007年3季度熱門股,如果底部等權買入並持有至今,則組合累計收益率為+260%,明顯跑贏同期上證指數(+96%)和滬深300指數(+198%),該組合甚至能夠跑贏同期封閉式基金凈值指數(+241%)。
對於2015年2季度熱門股,如果是在市場底部等權構建熱門股組合併持有至今,則該組合長期累計收益率為+16%,跑輸同期上證指數(+19%)和滬深300指數(+68%)。
什麼因素導致2007年和2015年熱門股長期表現的差異?
可能是資產質量。
反映在財務指標上,就是ROE水平的差異。
整體來看,2007年熱門股的ROE要高於2015年熱門股ROE。2007年,當時熱門股整體ROE均值為26.0%;與之相比,2015年熱門股在當年整體ROE均值僅為12.6%。
2015年的投資者或許過度追求成長性而忽略了資產質量的缺陷。
另外,長期來看,僅有少部分熱門股能夠長期跑贏市場,即組合的超額收益由少數個股所貢獻。以滬深300指數為參照基準。
2007年3季度熱門股中,自2008年10月市場底部以來,僅有16支股票長期超額收益為正;2015年2季度熱門股中,自2015年8月市場底部以來,僅有6支股票長期超額收益為正。
所以,追逐熱門股時,也要小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