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世界風雲變幻,國內體制改革,國外、港澳台及內地各種文化激蕩交融,國家實力也日益增強。先是勝利召開了亞運會,隨後申奧也正式提上日程,香港澳門先後回歸祖國,還有98年夏天的那一場洪水,這些特殊歷史背景成為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這些背景下穿插著的歌曲也成為時代的音符。本期讓我們再次回到那波瀾壯闊的90年代,尋找記憶中的亮點,傾聽時代的歌聲。
1. 我國步入20世紀90年代的頭等大事就是亞運會,可能對於90後、00後體育迷來說,亞運會甚至奧運會也沒有什麼新鮮的,但對於老一輩尤其是80後來說,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一份特殊的存在,是生命中的一個「專屬記憶」。
90年亞運會會徽和吉祥物盼盼
那是建國後我國第一次舉辦大型綜合運動會,一方面因為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代表隊成績不盡如意,我們要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永不言敗的;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歐美主流媒體對中國都是負面報道,改革開放在國際上遭到空前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十分需要發揮體育這個民間外交平台,像乒乓外交一樣以舉辦亞運會為契機打開局面,改善周邊環境,增強民族信心,凝聚國人力量。所以那不是北京的亞運,那是全中國的亞運。
1990.9.22《新聞聯播》李修平、王寧報道亞運會開幕
1990年9月22日下午,金秋時節,整個北京成了世界的焦點和歡樂的世界。這天是周六,不到下午三點,整個院子里的人都圍在了電視機跟前,等待亞運會開幕。開幕前電視台先演唱了《同一首歌》,沒錯,就是今天在好多晚會傳唱的這首歌,這首歌專門為亞運而創作,因為歌詞「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寓意非常好,專門做為電視轉播開幕式的片頭曲,開幕式由羅京、宋世雄解說。
電視轉播開幕式片頭曲《 同一首歌》
下午四點,在中國傳統的擊鼓鳴鐘奏樂下,第11屆亞運會正式開幕。升國旗奏國歌后,亞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步入北京工人體育場。
全體起立,升國旗奏國歌
當中國台北隊入場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骨肉分離40年,如今在亞運會相聚,其意義已經超越了體育本身。
中華台北入場
中國隊做為東道主最後一個入場,隨著《歌唱祖國》音樂的伴奏,全場掌聲雷動,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十一屆亞運會拉開帷幕。
東道主中國隊最後入場
來自青藏高原的聖火傳遞了一個月後到達北京。
達瓦央宗把聖火火種交給李寧
主會場火炬手由三位奧運會冠軍組成:
由左至右:高敏、張蓉芳、許海峰
主火炬手槍神許海峰,兩位護衛火炬手是跳水女皇高敏和鐵血女排隊長張蓉芳,聖火點燃後,國家主席楊尚昆宣布開幕。
聖火點燃,國家主席楊尚昆宣布亞運會開幕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全程觀看開幕式。
左三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
亞運會開幕式大型團體操《亞運之光》
一幀幀畫面又把們帶回了1990年……在90年春節過後,全國正式開啟了「全民亞運」模式。
地安門的老奶奶們也在談論亞運會
大街小巷、電視里就陸續出現了亞運會徽標誌及吉祥物—熊貓盼盼,左手舉金牌、右手來點贊,盼的就是多拿金牌,盼的就是和平、友誼,體現的就是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廣場上、商店裡、公園、公交車以及煙標、鉛筆盒、手絹、冰箱貼盼盼是無處不在,比北京奧運會的福娃及今年冬奧會的冰墩墩出鏡率高多了。
天安門前的盼盼
煙標上的盼盼
盼盼胸章
盼盼文具盒、手錶、紀念章
亞運會郵票
亞運會從開始籌辦面臨的就是缺錢,當時國家財政還很困難,撥款都已經用完還差六億元的資金缺口,亞組委專門成立了「集資部」,出售電視轉播權、廣告招商、蓋亞運村賣房子、發行亞運獎券、組建捐贈處,當時的口號就是「全國人民都是東道主」,「 人人關心亞運,人人為亞運出力」,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號召全國人民捐款,不斷播出捐款的感人事迹。
首位亞運會捐款人顏海霞(右)參加亞運火炬傳遞
包括為亞運會捐款第一人—顏海霞,她在1987年12歲時捐了自己的1.6元壓歲錢,成為全國的楷模;來自革命老區沂蒙山的26歲農家小伙李貴興,帶著全家省吃儉用攢下的200元錢,一路上跋山涉水,啃著饅頭喝著涼水,步行17天到北京將這筆捐款送到了亞組委,感動了全國人民;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也四處演講為亞運會籌款,「今天你捐了沒有」成為當時的流行語。當時年事已高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全國巡演籌資一萬元;香港歌星張明敏全國開演唱會,籌資60萬,真不愧「我的中國心」;全國個體戶協會捐款2050萬元,建造了位於木樨園的體育館;香港富商霍英東先生捐贈了一億元建造的以他名字命名的英東遊泳館,是真正的紅色商人。最終全國近兩億人次捐款捐物達7億元,其中包括捐款2.7億元,亞組委通過基金獎券募集到4.3億元,為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物質基礎。全民比工作、比熱情為亞運做貢獻。
大學生在北京亞運會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一首首亞運會宣傳曲響徹神州大地,當時亞組委製作了10首宣傳曲。
10首亞運宣傳曲
唱的熱度高的有范琳琳的《黑頭髮飄起來》:「我們生長在這個世界,東方的大陸亞洲的海,三十三億兄弟姐妹,閃著黑髮的風采,我們相會在綠茵場上」,把整個亞洲比喻成了都是黑頭髮的大家庭;
范琳琳《黑頭髮飄起來》
另外一首影響力巨大,當時單位、學校、街道辦都要統一組織排練,它就是劉歡、韋唯合唱的《亞洲雄風》,好多人以為它是會歌,實際上它也是宣傳曲,被稱為「不是會歌的會歌」,把亞運會的熱情真正推向了高峰。劉歡時因《少年壯志不言愁》而名動全國,韋唯則因為一首《愛的奉獻》也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由他們兩位實力當紅唱將獻唱實至名歸。
劉歡、韋唯長城採風
這首歌完全超越了體育歌曲的範疇,甚至可以被稱作當時的民族交響樂,歌曲高亢振奮,蘊含著團結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的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以及亞洲秀麗的風景、各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不僅在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傳遍亞洲,成為整個亞洲人民共同的歌。「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莽原纏玉帶,田野織綵綢;亞洲風乍起,亞洲雄風震天吼」,旋律激昂奮進,語言精鍊簡潔,歌詞豪邁上口,採用比喻、擬人、迴環等修辭手法,層層遞進,唱起來氣勢磅礴,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當時把其中的「亞洲風乍起」經常唱成「亞洲轟炸機」,覺得亞洲的轟炸機那真是了不起呀!記得當時老師在課堂對我們說,我們人人都要熱愛祖國,都要為亞運會做貢獻,首先要認真學習,鍛煉身體,長大後要像那些運動員一樣為國家爭光;其次就是一定要學會唱《亞洲雄風》,這首歌唱的越熟唱的聲音越大,就是為亞運會做的貢獻大,所以同學們學唱起來那個勁頭可是不得了;再就是,現在亞運會有困難了,我們每個人只要捐出幾毛錢,亞運會就能辦成功,但這個錢你們不能向家長要,課外時間得自己想辦法掙。於是放學後,我就去街上撿啤酒瓶子、易拉罐、廢紙、廢鐵賣到了收購站湊了兩塊錢交到了學校,老師說這兩塊錢對你來說有點多,這樣你捐一塊,剩下的一塊買一張亞運會獎券,還給你發一個熊貓盼盼的小手絹做紀念,中不中獎不要緊,都是為亞運會做貢獻。
亞運手絹
和現在買彩票的念頭恰恰相反,當時心裡想的就是千萬不能中獎呀,國家這麼困難,哪還能再要國家的錢。最後摳開獎券看到「感謝你支持亞運會」,那高興的直接跳了起來。
亞運獎券
有這樣一部兒童電影《我的九月》,可能更能反映出當時的情景:小學生為了開幕式的團體武術操,排練了一年多;
電影《我的九月》劇照
安建軍為了支持亞運會,把自己和妹妹的早點錢全部省下來買獎券;
「感謝你支持亞運會」
劉慶來因故沒能參加團體武術操,家裡人說下次吧,他哭著說「哪有下次呀」。是的,北京在往後歲月里還有很多的會,奧運會、殘奧會、冬奧會,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深,但北京亞運會只有一次,它是那個時代特殊的符號,錯過了就沒有了,只能成為一生的遺憾。運動員在賽場摘金奪銀,我們在電視前吶喊加油,每天人們見面問的最多的就是「今天中國又奪了幾塊金牌」。當時被一個17歲的小個子女乒乓球運動員吸引,她打球好厲害呀,最後共獲得3金1銀,她就是今天被稱為乒壇女皇—鄧亞萍。
90年亞運會上的鄧亞萍
最終中國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使我國真正走上了體育大國之路,直到現在的體育強國。在這屆體育盛會上,得到滿分的除了中國體育健兒,還有我們組織比賽的能力,中國人的熱情好客也感染了每個亞洲國家的人民。以此為契機,促進了北京申奧的進程,「亞運成功,眾盼奧運」成為了當時國人的心聲。
踏上奧運征程
「北京歡迎您」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逐漸成為中國申奧的一句口號,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被發揚光大,更讓《北京歡迎你》這首歌傳遍全球。
也就是在《亞洲雄風》之後,劉歡與韋唯的歌唱事業持續向前邁進,達到了一個個巔峰。劉歡隨後經典歌曲不斷:1993年為《北京人在紐約》作曲並演唱主題曲《千萬次地問》;1997為電視劇《水滸傳》演唱片尾歌《好漢歌》;1998年專門為下崗工人演唱了一曲《從頭再來》,鼓勵下崗工人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再就業,成為非常勵志的歌曲;2001與與毛阿敏合作演唱第九屆全運會主題歌《又見彩虹》;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莎拉布萊曼合唱《我和你》,在鳥巢上空久久迴響;近幾年更是在很多綜藝節目擔任音樂導師。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劉歡、莎拉•布萊曼《我和你》
韋唯嗓音高亢洪亮穿透力強,胸腔轟鳴感渾厚,聲壓大,音質自帶回聲感,所以非常適合在運動會上演唱,《亞洲雄風》之後,韋唯成為真正的「體育歌后」。1993年與劉歡合唱第七屆全運動會主題歌《五星邀五環》及首屆東亞運動會主題歌《崛起的東亞》;1997年與劉歡再次合作八運會主題歌《生命的放飛》;1999年演唱九冬會會歌《擁抱春天》;十運會和蔡國慶搭檔演唱《讓時代為我們喝彩》;十一運會聯袂雷岩唱響主題歌《共圓精彩》;2010年廣州亞運會韋唯攜手譚晶、容祖兒、陶喆、金賢重共同演唱開幕式主題歌《日出東方》。
2010年廣州亞運會,韋唯等合唱主題曲
由於她本人英語功底好,唱法又接近歐美歌手,多次被邀請在國際體育盛會上演唱:1993年東亞會閉幕式韋唯和胡里奧合唱了主題歌《鴿子》;1994年廣島亞運會參加文藝演出;1996年又被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選為開幕式表演嘉賓,奧運會期間代表亞洲舉辦專場演唱會,2007年在巴塞羅那足球隊諾坎普球場完成了新歌《Go girl go》MV的上半部分錄製;個人也在國外舉辦過多次演唱會,被國外媒體稱為「與世界對話的歌者」,「中國的席琳迪翁」。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2022年杭州亞運會(已延期),我們偉大的祖國風風雨雨走過了30多年,亞運會再也不需要舉國之力,一個省的財政經濟足以支撐,見證了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大國地位卓顯。
盼盼、福娃、冰墩墩
32年來,北京從亞運之城、到奧運之城、再到雙奧之城,見證了一個個奇蹟的發生,從熊貓盼盼、五個福娃、再到冰墩墩,民族精神一代代傳承。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並經過適當的剪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