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流行季節,醫生提醒,不少人出現咳嗽、發燒等癥狀時,若癥狀不明顯,會以為是輕微感冒;一旦引發全身酸痛等癥狀,老人、小孩沒有即時就醫治療,容易並發肺炎等重症。提醒出現發燒、咳嗽、全身倦怠等癥狀,最好立即就醫。
流感延誤就醫併發重症變肺炎、腦炎
不少人主張感冒不需要看病吃藥,自然痊癒最好;台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秋冬季節流感、感冒病例增多,民眾易混淆,有些家長以為孩子只是輕微感冒,多休息、喝水自然會好,結果臨床常碰到病童送醫時,已並發肺炎或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他說,流感與一般感冒病原不同,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則是流感病毒引起。臨床常碰到患者以為是一般感冒,且一開始癥狀輕微,結果沒幾天、就開始全身肌肉酸痛。
流感與感冒有什麼差別?黃玉成表示,感冒較少引起全身性癥狀,主要是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咳嗽等吸吸道癥狀,且不太會發燒,但三歲以下幼童有可能會發燒。
而流感癥狀發作很突然,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有七到八成患者會有咳嗽癥狀;最大差別是會全身酸痛、倦怠,若癥狀嚴重,有可能需幾個星期才會完全康復。
黃玉成說,流感治療後會逐漸退燒,咳嗽約7~10天會緩解,但如果老人家、小孩感染流感,就醫後癥狀未緩解,甚至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現象;尤其發覺幼童病懨懨、活動力差,就要格外當心立即就醫,因為可能已轉為重症。
流感最容易引發肺炎或腦炎等併發症,尤以肺炎居多,除了流感病毒引發,也可能是感染流感後,又引發細菌感染引起。
打流感疫苗約需2周才產生保護力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是施打流感疫苗,除了可以預防感染外,就算感染了,癥狀也會減輕,還能降低肺炎等併發症機率。但流感疫苗施打後,約需兩周才能產生保護力,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和小孩,最好儘早施打。
醫生也提醒,不論是流感或一般感冒,主要都是飛沫或接觸傳染,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平常勤洗手;如果手上有病毒又用手揉眼睛、摸鼻子等,就非常容易感染;抵抗力弱的人進出醫院等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