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台海巡署接收了第二艘安平級巡邏艦成功號,舷號CG-602。這艘艦原定於10月底前完成,但提前4個月完成。
交接儀式在位於高雄市的中信造船公司(JSSC)的造船廠舉行,海洋事務委員會(OCA)部長李仲威、中信造船公司董事長韓碧祥、成功號指揮官劉康義出席儀式。因為疫情原因,儀式被縮小了,媒體沒有被邀請。根據計劃,成功號將被分配到東區船隊。
安平級的設計基於沱江級導彈護衛艦定型艦塔江號,首艦在去年12月下水。塔江號艦長為65米,艦寬14.8米,滿載排水量增加到685噸,最高航速38節,續航力大於2000海里。主要武器包括:2座4聯裝「雄二」反艦導彈、2座2聯裝「雄三」反艦導彈、2座8聯裝「海劍二」防空導彈,導彈數量不亞於一艘大中型艦艇。
作為簡化版,成功號艦長65.4米,寬14.8米,主尺度與外形與塔江級如出一轍。最高航速大於44節,可以抗9級大風。更為厲害的是,安平級巡邏艦具備平戰轉換特性,艦上預留了空間和系統管線,可供「雄風-2」及「雄風-3」反艦導彈系統使用。
按照規劃,成功號平時執行任務不裝載導彈,但遇戰時狀況可迅速換裝導彈模塊,並派遣人員上艦執行導彈戰備任務,最多可搭載16枚反艦導彈。不過,這個能力也就是個噱頭,戰時沒有時間給他進行改裝,最麻煩的反而是現有的武器。
安平級巡邏艦上配備有1門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1門雙管20毫米遙控機關炮。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配備6具70mm火箭發射巢,每具火箭發射巢內有7管發射管,其有效射程為500米。這種武器加雙管20毫米遙控機關炮,源自陸戰隊使用的「灘岸防禦火箭彈系統」,屬於一種特殊的面殺傷武器,作用類似於近程火箭炮+重機平射的組合。
這種低精度的裝備為何上艦?顯然不適合打擊快速機動目標。鎮海系統配套的火箭彈源自航空火箭,可選高爆彈、鋼珠彈和穿甲彈等。不難看出,系統可以面殺傷海上航渡的艦船、登陸的無防護步兵,主要優勢是殺傷面積大,精度不是第一位,是不是很壞?
如果計劃按期完成,對岸將具備12艘安平級巡邏艦——戰時即是12艘火力支援艇。相對於可被攔截的反艦導彈,這種無控火箭彈或高射速機關炮反而更難以對付。如果與雷霆遠程火箭炮組合使用,對登陸兵力來說威脅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