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將水泥稱為文明社會中最重要的材料,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博客中一組數據,在20世紀的100年間,美國水泥消費量增至44億噸。
相比之下,中國在2011到2013年的短短三年間,就消耗了大約64億噸的水泥。這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數據相差不多:中國在2010年-2012年間的水泥消費量約為美國1900-1999年總量的140%。
3年水泥用量超美國100年用量,中國市場巨大的水泥需求,不僅讓比爾蓋茨震驚,也引起眾多巨頭的追逐。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這場對於海峽兩岸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議讓人側目。
作為主角之一,辜振甫令人關注,不過更讓人感興趣的是辜振甫的另一個身份。
20世紀60年代,辜振甫把企業從產業界推向金融業。1966年4月,他組建了中華證券投資公司,1971年正式改組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辜振甫出任董事長,這是台灣第一家信託公司。至此,辜家已經躍升為台灣五大家族集團之一。
但讓人很難想像,辜振甫會跟水泥打交道。
1973年,辜振甫當上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後來,他創立了台灣水泥集團企業,並成為台灣主要集團企業之一,佔台灣水泥產量的1/3以上,被稱為「水泥巨無霸」。
辜振甫最崇拜諸葛亮,喜歡唱「借東風」。他的「京劇專家」名號早已傳遍海內外。1998年10月,也就是第二次「汪辜會談」期間,海協會特意在戲院款待了辜振甫夫婦。一些京劇名角唱完後,辜振甫興緻勃勃也登台唱了三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評價說:「他唱得非常好,很有餘派韻味。」
在他的羽扇綸巾下,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是台灣水泥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他經歷了台灣水泥行業從無到有的全部發展過程。
台灣水泥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迅猛發展的歲月里,年產量曾經高達2,800萬噸,擁有12家公司。如今台灣的經濟增長已經步入成熟期,水泥銷量已下降至峰值的60%左右。僅兩家公司就佔據了75%的市場份額:台灣水泥佔到50%,亞洲水泥佔到25%。
但2003年,次子辜成允正式接手台灣水泥的時候,台灣已面臨石灰石礦枯竭、本地水泥市場萎縮、東南亞水泥傾銷態勢。創立於1946年的台灣水泥,列名台灣製造業前十位,佔據台灣半數市場,從來沒有虧損過。
從2003年開始 , 許多台灣的水泥製造商轉而尋求在內地投資建廠的機會。
台灣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長張永平的親兄弟張安平,是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振甫的三女婿,但嘉泥在台灣島內仍受制與台泥和亞泥,不得早早到島外另謀發展。事實上,嘉泥是台灣最早到內地投資的水泥企業之一。
1995年12月,嘉泥在江蘇省句容市橋頭鎮投資投資2.8億美元,設立京陽水泥廠,並於1997年建成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到2001年,京陽水泥廠水泥已達256萬噸,獲利8000萬元人民幣。
若加上海嘉新港輝與京陽深圳分公司經銷的水泥,去年嘉新大陸(相關,行情)水泥總銷量達到386萬噸,居台灣水泥企業在大陸銷量之冠。嘉泥稱,預計京陽水泥2002年產量將持續大增,該公司在大陸水泥總銷量有望達到達到476.5萬噸,京陽水泥廠可獲利達人民幣1億元以上。
2018年,台泥集團營收1,245億元,年增26.74%;亞泥營收839.38億元,年成長29.34%。
靠著內地市場撐腰,兩家台灣水泥企業2018全年營收創新高。
在內地,目前有3,000家水泥企業,每年提供超過20億噸水泥,約佔全球市場供應量的一半,水泥市場早已群雄並起。
改革開放後,中國水泥行業已被國家列為重點技術改造支持行業,計劃將先進的預分解窯水泥生產能力增加到6000萬噸,約需建設資金300億元,資金缺口較大,而國家僅能給予一部分技術改造項目貼息扶持。
因此,國家鼓勵水泥行業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提出了要在資本市場上籌集發展資金30億元的目標。
實際上,國際水泥企業對中國廣闊的市場早已覬覦已久。水泥行業屬於傳統建材行業,具有生產能耗高、資源耗費大、環境污染嚴重、運輸半徑小等特點。20世紀80年代起,國外發達國家就開始將國內水泥工業壓縮,並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在世界水泥行業陷入低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水泥業卻迅猛成長,統計顯示1990年~1998年世界水泥產量年均僅增長3.4%,而中國在1990~1998年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2.7%。
在產業集中度方面,不斷的聯合以及兼并收購是國外水泥企業整合水泥產業的成功秘訣,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尤其顯著,許多世界著名歷史悠久的水泥企業都消失不見,融合到其他企業中去了。到2000年末,世界前十大水泥集團的生產能力已達5.3億噸,占當時整個世界水泥生產能力的1/3。
最早到中國投資水泥行業的,是我們的近鄰日本的水泥公司。早在1989年,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在大連設立合資企業華能-小野田水泥公司,並於1992年竣工投產,員工500人,具有150萬噸/年水泥生產能力,年產水泥平均達127萬噸。
1998年10月1日,由秩父小野田和日本水泥兩公司合併為太平洋公司,合併後水泥生產能力達4300萬噸,產量約佔日本市場39%左右,成為日本最大的水泥公司。
可以說,日本在中國水泥行業的投資走在了世界前面。但由於日本封閉的經濟環境,太平洋公司以及它的前身的水泥都主要以日本為產品銷售對象,在國外合資企業主要建於中、韓兩國。由於日本最近幾年低迷的經濟狀況,太平洋公司在中國水泥業的投資反而慢慢落後於其他國家以及地區的水泥公司。
2001年1月,法國拉法基集團宣布購併世界第六大水泥公司英國的BlueCircle。購併完成後,拉法基產能增加了近5500萬噸/年,當時該公司產能接近1.5億噸/年,其中在亞洲地區產能估計超過2260萬噸/年,成為世界水泥行業的新霸主。
拉法基在中國水泥行業的屬於後來者,從進入中國後,在水泥業務發展迅猛。
2005年11月,拉法基和香港瑞安公司宣布合併雙方在中國的水泥業務,合資成立了拉法基瑞安水泥。同年11月,拉法基又收購四川雙馬66.5%的股權,成為四川雙馬的實際控制人。
但是,不同於拉法基,水泥巨頭豪瑞在華的運營方式則是投資入股。2005年,豪瑞以26.1%的持股比例成為華新水泥第一大股東。
至此,兩大水泥巨頭都以入股中國上市公司的方式開始迅速發展。據媒體報道,當時全國水泥行業的總利潤尚不及瑞士豪瑞一家水泥公司的利潤;高峰時,拉法基在西南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20%,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南王」。
不過,此後十年間,中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拉法基也陷入虧損,2014年4月,拉法基和豪瑞共同發布公告稱將誕生建築材料工業最大的集團——拉豪
拉法基和豪瑞之所以合併,是因為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合併可以讓拉法基和豪瑞剝離其在歐洲和北美的部分資產,從而轉化為新興市場的潛力資產;其次,兩大行業巨頭的合併有可能形成寡頭壟斷,這會極大地增強集團公司的議價定價能力。
但事實上,拉法基和豪瑞合併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兩家公司面臨發展的窘境。受累於低迷的市場需求和高額的債務,企業的利潤不再增長,處於原地踏步的境地。
外資企業的失敗,催生出中國水泥企業的崛起。
中國的水泥產業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大幅度擴張。
很多中國的水泥製造商獲得政府的支持,並且能獲得廉價資金。也正如電解鋁、鋼鐵和造船等其他行業一樣,中國水泥行業也正處於嚴重產能過剩狀態。
由於中國建材集團在港交所上市,因此海螺水泥在很長時間之內,都是A股規模最大、市值最大的水泥企業。
作為A股上市公司龍頭,自 2016 年開始的上漲周期,已經成功突破了2007年牛市期間的歷史最高價,並一路上漲至49元。
顯然,2016年以來的價格上漲,讓海螺水泥收穫頗豐,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但相比之下,包括金圓股份等行業內的中小型企業,雖然利 潤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但其股價表 現相比海螺水泥,仍有一定差距。
數據顯示,海螺水泥2019年前三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高達 12.26%,這 個數據在前三季度水泥板塊扣非利潤前十的榜單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上峰水泥。
考慮到海螺在行業中最大的體量,這個數據顯得非常亮眼。
在2019年,公司主要的發力點為東部、中部地區。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在東部、中部區域通過市場統籌運作,銷量獲得增長,同時價格大幅提升,銷售金額同比分別上升 44.70% 和 32.52%。
在 2019年前三季度水泥企業的利潤排行中,海螺水泥一家獨大,利潤超過百億元,緊隨其後的是華新水泥。 2015年7月,歐洲最大的兩家建材企業豪瑞(HOLCIM)和拉法基 (LAFARGE GROUP)之間的全球合併宣告完成。
一年之後,實際控制人為豪瑞的華新水泥併購了原世界水泥巨頭拉法基在中國的業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四川雙馬的原有水泥產能。
由於水泥產品地域性強的特點,在西南地區佔據競爭優勢的華新水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來自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的競爭衝擊。整合之後華新水泥在西南部地區的優勢更加明顯,雲南、貴州、重慶等地的工廠並表後分別新增熟料、水泥產能約 1000 萬噸和 1500 萬噸,整個西 南地區產能佔比提升至36%,躍升為國內第四大水泥廠商。
另外,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市場西藏,華新水泥也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目前已經和西藏天路共同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空間,這也是一塊具有很強業績確定性的地域市場。
經過多年的整合之後,中國水泥產業出現了一個特點:越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水泥的價格就越高。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以沿海地區為代表的經濟發達省份,其建材行業的市場化進程更加充分,落後產能的出清更加充分,優勢企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更高,因此價格變動更加敏感。
據統計,上峰水泥目前水泥熟料年產能約 1200萬噸,水泥約950萬噸,在中國水泥網統計的 2016 年水泥熟料產能排名中僅列第 20 位,但其產能超過 90% 都是在經濟發 達、市場經濟更加成熟、水泥產業集中度更高的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區。
2019年前三季度,上峰水泥加權凈資產收益率高達27.13%,位居榜單中 10家水泥企業第一位,且公司熟料產品毛利率大幅高於行業龍頭海螺水泥。
中國的水泥市場早已進入紅海市場,以海螺水泥為代表的水泥公司引領了水泥行業的寡頭時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