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2022年09月05日19:27:28 熱門 1916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幫助一名老大爺

人物簡介

程新安,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7月出生,1987年5月參加公安工作。30年來,一直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二道江社區當民警,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嘉獎,被評為吉林市「優秀社區民警」、吉林省「十佳優秀社區民警」,二道江社區警務室被命名為「程新安警務室」, 2016年4月,獲評「江城好人」。

人物特點

實打實鑿做實事,掏心窩子交朋友;基礎工作根基厚,危急時刻顯身手。

人生準則

不求榮華富貴,只求社區平安。百姓安居樂業,是我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大眾點評

二道江社區的大街小巷、行業單位、重點人員、不穩定因素,沒有程新安不掌握的。他是所里的「活地圖」和「萬事通」。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所長李續平

老程這個人,沒啥豪言壯語,也沒做啥轟轟烈烈的大事,他所做的,就是捨棄和付出,默默無聞,無欲無求。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民警關國臣

二道江百姓的心裡沒有「110」的概念,也沒人撥打過「110」報警求助電話,程新安就是他們的「110」。

——吉林市昌邑區二道江社區主任付桂華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入戶調查走訪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與轄區群眾親切交談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深入社區走訪

殺人後外逃在即,老「片兒警」慧眼擒凶,叫准「就是他!」

13年前,朱長春(化名)搶劫殺人後畏罪潛逃。13年來,朱長春不能歸案,成了程新安的一塊心病。2014年春,他獲得朱長春在內蒙潛藏的線索,多次和朱長春的家人交流,苦口婆心做勸投工作。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不懈經營,2015年5月,外逃13年之久的朱長春在母親的勸說下,終於同意投案自首。為逃避追捕,朱長春揣著2000元現金,一路打車回到吉林,見到程新安時,身上只剩76塊錢。

吉林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黎海濱在朱長春投案自首的專報上批示:「民警程新安不費一槍一彈,不花一分錢,將在逃13年的重要案犯勸回投案自首,工作做的確實到位。」

2015年3月的一天,程新安走訪調查永利超市盜竊案。在組織群眾辨認時,女青年小趙把他拉到一邊,悄聲說:「程叔,我認識這個人,挺生性的,我下午去找你。」

下午1點,小趙如約來找程新安,介紹了犯罪嫌疑人王東(化名)的詳細情況。程新安順藤摸瓜,將正準備外逃的杜建東抓獲,另2名同夥也相繼在葫蘆島市落網,一舉破獲系列盜竊案35起,涉案金額10萬餘元。

王東交代說:「作案時,總看見程警官在小區里轉悠。我多次警告他倆,別去程警官的片區偷,他倆就是不聽勸。這次要不是疏忽大意了,咋會栽在程警官手裡。」

2016年2月13日,正月初六晚7時許,家住吉林市通潭西區的一名女子從浴池洗澡出來,走到自家樓下時,被人殘忍殺害。案發後,各種傳言四起,微信朋友圈瘋傳,引發群眾極度恐慌。

專案指揮部通過視頻監控圖像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徵。程新安拿著視頻列印圖像,挨家挨戶走訪,在一棟老式住宅樓,居民陳某說:「好像見過這個人。」居民孫某則欲言又止:「小程,我家有客人,回頭再聯繫!」當晚,程新安偷偷約孫某見面,這會兒,孫某肯定地說:「見過這個人,住哪兒不清楚。」

陳某、孫某都說「見過這個人」,那「這個人」一定就在附近。程新安把情況上報後,指揮部以這棟居民樓為中心,縮小了排查範圍。

17日上午11點,程新安對最後兩家沒見面的住戶進行第三次走訪。3單元4樓左門的杜淑芬(化名)患重大疾病申請困難補助,曾找程新安開過離婚證明。他雖了解杜淑芬的情況,但還是帶著社區書記和輔警敲開了她的家門。

見到程新安出示的視頻列印圖像,杜淑芬神色有些慌張:「小程,你進我屋,我單獨和你嘮。」進屋後,杜淑芬語出驚人:「這人好像俺家他。」

杜淑芬說的「俺家他」,是她的同居男友,名叫周立國(化名),小她15歲。案發當天,周立國酒後外出,穿的衣服和「這個人」一樣,而且外出時間正是案發時間。周立國還向杜淑芬要錢,說要回黑龍江老家……

程新安把杜淑芬帶回派出所,把情況上報指揮部。杜淑芬說,周立國去哈達灣喂狗去了。專案民警迅速出擊,將正在燒毀證據的周立國抓獲。經審訊,突破此案。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唐愛軍介紹說:「抓捕周立國時,大家都說與視頻圖像不是一個人。周立國原籍黑龍江,平時不用手機,不坐火車,在吉林市沒有穩定住所,沒有穩定的親朋關係,僅憑一個變形的、連辦案人員都認不出來的視頻圖像,很難找出真兇。如果不是程新安過硬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鬥爭經驗,一旦周立國銷毀證據外逃,此案就成『死案』了。」

一個小小的社區民警,憑藉過硬的基本功,屢破大案奇案,許多人暗自驚奇,卻不知程新安30年警務工作背後的艱辛付出。

1987年6月,程新安警校畢業後,分配到延江派出所擔任二道江社區管段民警。當初,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一干就是30年。為更好地服務轄區群眾,不久,他就把家搬到了二道江社區。30年的社區警務實踐,程新安積累了一整套工作經驗,他卻說,沒啥,就「四招」。

第一招:組建「三老」巡邏隊。20多個老黨員、老幹部、老工人,佩戴紅袖標,走街串巷,義務巡邏,10多年來,這支隊伍成了二道江社區的一道獨特風景。

第二招:繪製「天網工程圖」。 二道江社區視頻監控點分布零散,一有案件,不便排查。程新安手工繪製了一張標註視頻點位的轄區平面圖,將原有的、新裝的、有效的和失效的攝像頭分別以不同顏色標註,並隨時更新。刑偵部門每次到派出所查案,都來找他這張圖。有了這張圖,許多案件迎刃而解。

第三招:轄區盲點安監控。二道江市場有幾處視頻監控盲區,人員流動量大,也經常發生案件。程新安拿出一個月的工資,又管愛人要了點兒,湊錢買了2個監控探頭,並說通了最佳監控點的髮廊業主,將2個監控探頭聯入髮廊電腦。從此,二道江社區再沒盲點了。

第四招:研判引領促防範。年頭多了,轄區什麼案件高發、什麼時段易發案、哪些人有作案嫌疑,程新安都了如指掌。他根據不同情況,指導「三老」巡邏隊有針對性地進行案件防控和重點人監管,還別說,真管用。

程新安還有個習慣,下段工作總是帶著一沓名片,一有機會就發。他把名片放在群眾經常聚集的食雜店、車棚子、退休辦,群眾有需要,隨時拿一張。這個習慣,程新安堅持了30年,累計發放10多萬張。

社區主任付桂華說:「二道江百姓的心裡,沒有『110』的概念,也沒人撥打過『110』報警求助電話,程新安就是他們的『110』。」30年過去了,過了年兒,程新安都54了,居民們還習慣地叫他「小程」。

「到派出所找小程」,這是居民們常說的一句話。轄區發生案件、百姓有事諮詢、夫妻動怒吵架、鄰里矛盾糾紛,甚至心裡有啥憋屈事兒,都找程新安。不管節假公休,不管白天黑夜,誰有事兒找他,一個電話,5分鐘,准到。

2015年4月12日上午9點多鐘,程新安接到居民李寶林的電話:「小程,有個小偷正在撬門別鎖,你趕緊過來……」程新安說:「你別掛電話,保持聯繫,隨時告訴我方位。」

幾分鐘後,程新安和值班民警趕到現場,將正在居民家裡盜竊的犯罪嫌疑人何德春抓個正著。經審訊,破獲技術開鎖盜竊案12起。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組織三老服務隊開展義務巡邏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和巡邏隊員在一起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和他的義務巡邏

20年如一日貼心關懷的那個人,原來是個「精神病」

家住碳素廠住宅小區的李淑珍大娘說:「這些年,得到『小程』幫助的百姓太多啦,雖然都是出個主意、打個證明、協調個關係、幫忙救助的日常瑣事,卻件件暖在心上。」

採訪中,提起程新安20年如一日照顧精神病人吳振林的事兒,居民們讚不絕口。

吳振林的家住在房產小區7號樓,今年46歲。1996年,父母雙亡。為了生存,他把家裡的東西全賣光了,靠流浪為生。從那時起,程新安看他可憐,就給他買衣服、被褥,領他洗澡,辦身份證,申請低保,還委託鄰居李大爺替他保管低保錢,見到他,就給他十塊八塊,零花,買吃的,別餓著。

吳振林的病越來越重,渾身上下總覺得冷,一到冬天,就把家裡的被子和從外面撿回來的舊輪胎點火取暖,不僅燒得滿屋黢黑,鄰居的心裡也跟著忐忑不安。20年來,他的家裡一冒煙,群眾就報警,派出所和消防隊出了多少次警,已經沒法考究了。鄰居不堪其擾,就把他的家門釘上,不讓他回家,可這兒哪是解決的辦法呀。

為從根本上解決吳振林的問題,程新安一次次協調社區,給他安地熱,聯繫小旅店,讓他免費住,還拿出3000元工資,送他去兩家子敬老院……可吳振林在敬老院住了不到倆月,說啥不住了。

程新安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強制治療,檢查三次,沒出鑒定結果。他協調街道,一次次給吳振林鑒定,直到2016年2月,才在龍潭區精心精神病療養中心做出了吳振林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鑒定結果。

程新安再次協調民政和街道,將吳振林終生安置在這家療養中心,給他交納了全額費用,徹底解決了吳振林的生活和治療問題,祛除了困擾居民20年的心病。

程新安還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侄女」鄭新琳,在匯文小學讀二年級。出生後,母親離家出走,杳無音信,父親在外打工,無暇過問她的生活,鄭新琳只能與76歲的奶奶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沒有戶口,鄭新琳到了學齡無法上學。程新安一次次向上級反映,一次次補充材料和證明,終於給鄭新琳落了戶,解決了她的上學難題。

開學那天,程新安找到匯文小學校長高岩峰,請求適當照顧。高校長被程新安打動了,答應比照教師子女待遇,半價收取鄭新琳的午餐費和校服費。

從此,程新安當上了鄭新琳的「家長」,給她買衣服,買書包,給她零花錢,和班主任幾天通一次電話。每次開家長會、運動會,程新安都準時參加。人前人後,鄭新琳稱他「大爺」,老師和家長還以為程新安真的是她「大爺」哩。

付學山,先天性小兒麻痹,靠雙拐走路,以修鞋為生。2004年,他的修鞋店因違章建築被強遷,心裡拗不過勁兒來,準備上訪告狀,大鬧一場。程新安說:「先別走極端,我明天找鐵合金廠想想辦法。」他和廠領導軟磨硬泡,從一個臨街小倉庫騰出來一角,無償供付學山做修鞋店。

怕付學山摔著,一到下雪天,程新安早早來到修鞋店,等付學山踏著積雪一拐一瘸來了,修鞋店前的積雪已經打掃乾淨了。就這麼倆好嘎一好,20多年來,倆人處得親兄弟一般。修鞋店前有個小廣場,平時,很多居民在這兒聚集閑聊,付學山就利用這個機會,默默地聽,默默地記。他把聽來的社情信息、案件線索說給程新安,無形中幫了程新安的大忙。

程新安全力幫扶社區群眾,社區群眾也找一切機會幫他採集人口信息、錄微機、發通知、做宣傳、摸情況。警務室的事兒,已經和他們分不開了。

2012年,公安機關實行社區警務改革,程新安這個小「片兒警」,還當上了社區副主任。「走馬上任」那天,社區主任付桂華把4個辦公室最大的一間騰出來,給他做警務室。這下好了,社區幹部、樓長、網格員、單元長、治安積極分子,全都成了他的助手。

2016年2月,13年如一日,熱心社區警務工作的碳素廠退休女職工邵玉慧被吉林市精神文明辦、吉林市公安局命名為「十佳」擁警模範好市民。

他藉助各種載體,組織開展「警民一家親暢遊松花湖」、「共建和諧社區」、「迎五一給殘疾人獻愛心文藝演出」等聯誼活動。藉此機會,他給困難群眾捐米捐面捐油,與群眾深度接觸。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給義務巡邏隊部署任務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給群眾辦戶口

程新安:二道江社區的「110」 - 天天要聞

程新安給匯文中學學生講解消防知識

女孩跳樓輕生,「生命七步半」,故事更精彩

小麗是個年僅22歲的年輕女孩,家住舒蘭市新安鄉。2014年6月,小麗到吉林市打工,租住在二道江社區一個6樓的出租房內。

出來打工半年多了,小麗沒掙到錢,覺得對不起父母,更沒臉活在世上。她把自己鎖在屋裡,呆了6天。最後一天,打電話讓附近超市送來一箱啤酒,不到半天,喝個精光。在酒精的刺激下,小麗的情緒越來越狂躁,半個屁股坐在陽台上,準備跳樓尋死。

見女孩輕生,不大一會兒,樓下圍觀了數百名群眾。區政府領導、公安民警、消防隊員先後趕到現場組織救援。由於房門緊鎖,女孩情緒激動,救援人員在南陽台勸,她就裡倒歪斜地跑到北陽台,消防救援氣墊也在居民樓的南北兩側來回搬動,情況萬分危急。

就這樣,一直僵持了4個多小時,由於女孩處在失控的邊緣,隨時有可能縱身一躍,就連談判專家也一籌莫展。眼看天黑了,圍觀群眾議論紛紛:「這回警察也沒招了。」

程新安主動請纓,要求進屋解救女孩。指揮員說:「你年紀大了,身材小,不合適。」程新安說:「這棟樓我總來,對房屋結構非常熟悉,只要開鎖師傅快速開鎖,我從門口到陽台,一共七步半,有把握在一秒鐘內衝到陽台將她救下來。」

儘管方案可行,可一旦失手,女孩驚恐墜樓,責任重大,後果嚴重。為確保萬無一失,程新安帶上一名消防戰士,在一樓相同戶型的房屋內反覆演練,測算步數和時間,又找來女房東,詳細了解室內布局。

一切準備就緒。開鎖師傅快速開鎖後,程新安一個箭步沖向陽台,沒等女孩反應過來,他已將她牢牢摟住。隨後,救援人員也快速沖了進來,將女孩解救。

頓時,樓下圍觀的群眾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陣陣叫好聲。

一切發生在瞬間。程新安「生命七步半」的精彩故事在二道江社區傳為佳話。

付桂華說:「這些年來,社區每年都會遇到群眾跳樓、自殺、群訪堵路、聚眾鬧事等驚險危難場面。只要程新安一出手,總能化險為夷。」

劉大爺和吳大娘是喪偶多年的老鄰居,兩位老人有意結合,重組家庭,但雙方子女反對,幾次鬧到派出所。兩個多月前,矛盾逐漸升級,劉大爺情緒激烈,揚言動刀殺人。

程新安不厭其煩地把雙方子女找到一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緩和了雙方矛盾。見兩位老人實在不能走到一塊兒,程新安建議:「不如各自和子女換房住吧,住得遠了,心裡的疙瘩就解開了,這樣對兩家都好。」 就這樣,一場無法收場的糾葛悄然化解了。

吉林市公安局戶政支隊支隊長初曉光說:「二道江社區有居民1萬多人,是個沒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老區,近年來,各類案件逐年下降,2015年,可防性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5%,可見程新安是個有心人。」

風雨30載,彈指一揮間。程新安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小伙漸漸步入花甲之年。身邊的同志,有的提了級,有的晉了職,有的帶出來的徒弟都陸續走上了領導崗位,而他,依舊是二道江社區的小民警。

30年來,歷任所長都對程新安非常信任,把他當成骨幹。有民警調走,出現空白責任區,所長都指派他代管。最多的時候,他管過三個片區。轄區的學校、聯防隊,都歸他管理。對這些工作,他從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只要領導交辦,他都二話不說,當成份內工作,盡心儘力做好。

派出所的日常衛生、修車、加油、換燈管、通下水、冬天掃雪修暖氣、夏天安紗窗修空調,他都主動去做。作為一名54歲的老民警,又是專職社區民警,不做這些份外事很正常,可他愛這個集體,對派出所有感情。

所長李續平介紹說:「程新安在所里的時間比在家多好幾倍。就是晚上不值班,他也待到挺晚。無論打擊破案,還是調處糾紛,他都主動參與。因為群眾威信高,碰上棘手的事兒,只要他幾句話,就圓滿解決了。」

他還介紹說:「這麼多年,老程不知讓出多少榮譽,推掉多少立功受獎的機會,直到2013年,年過半百了,才被樹為全市社區民警典型,他卻把這幾年獲得的3萬餘元獎金全都用在了組織社區聯誼活動和幫扶弱勢群體上。為精神病人看病、給留守兒童交學費、幫扶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甚至社區里的治安監控探頭都是他自費安裝的。」

2010年,程新安的母親去世了,他怕叨擾鄰居,誰也沒告訴。母親出殯那天,社區居民不知怎麼知道了,一下子趕來300多人,程新安勸都勸不走。

付桂華說:「你就別勸了,讓他們送你母親一程吧,這麼些年了,他們和你處得跟親戚一樣,彼此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普通的警民關係。」

母親去世後,程新安精心照顧年過八旬、癱瘓卧床20年的老父親。至今,仍和老父親居住在不足60平米的老式住宅里。20年間,只要不值班,伺候老父親就是他雷打不動的任務。晚上,每隔兩個小時,他就要起來一次,幫老人翻身、喂老人喝水、伺候老人大小便。這20年里,對程新安來說,能睡一個完整覺都是一種奢望。

家裡的困難,他從不對人說,默默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承載著為人子的責任。要不是這次親自採訪,說起他的家境,就連記者都不相信。

教導員王岩感慨地說:「程新安身高1.70,體重不到100斤,誰都無法想像,這些年,面對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他是咋挺過來的。」

為支持丈夫的工作,分擔他的生活壓力,身為碳素廠會計師的妻子早早申請了提前退休,幫他料理家務、教育孩子。女兒也很爭氣,去年考取了公派美國留學的資格。

程新安不會飲酒,不會娛樂,沒有特殊嗜好,平常日子裡,把全部的精力和滿腔的熱忱都用在了工作上,放在了社區中。

「我家雖小,才50多平米,但社區就是我的大家。我雖然沒當官,也沒大富大貴,但百姓把我當『主心骨』。百姓認可,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和滿足。」他說。

關注吉林市公安局官方微信,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