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2022年08月30日06:42:21 熱門 1696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文/思想食堂

在歷史的變遷中,統治者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的一舉一動,影響的是千百萬人的命運。所以,從小對他們的知識修養要求也格外嚴格。

史書記載,周朝的王后一懷孕,小孩還沒有生出來,太傅、太保、太師三個老師已經給小孩子指定好了,一個負責體能,一個負責知識,還有一個負責德行培養。

周朝對統治者的教育培訓機制非常完善,所以他們的天下相對也坐得比較穩。

《大學》作為四書之首,不僅講的是統治者統治國家的學問,還是古代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對於普通人如何為人處世,也有非常大的啟發。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9月2日,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汝倫做客思想食堂,帶領大家一起研讀了這本儒家經典。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大學》為什麼能成為「四書」之首

《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一起並稱為「四書」。

錢鍾書先生的父親錢基博說,《大學》之書,古太學(太學是古代的高等學府)所以為學之道。意思是,古代太學為什麼要教,為什麼要學,學的根本目是什麼,答案都在這本書里。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書中第一章便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將儒家整個思想規模、做人為學的前後順序說得十分清楚。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一字一句讀《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是《大學》的第一句。「明明德」非常重要。 第一個「明」是動詞,解釋為彰明、弘揚。明德,實際上就是智,智是最高的德,最根本的德。

所以,明明德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把學識發揚光大。對於統治者來說,就是表現在你如何領導人民,如何給人民謀福利;普通人則要在日常行為中顯現出來,即「知行合一」。

朱子把「明德」解釋為,「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

意為通過教和學,讓你有能力懂這個道理,能夠聚眾理而應萬事。明明德,不是靠沉思冥想,而是靠道德實踐。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三個是遞進關係,最後達到極致。

世界上事物的根本道理,就叫至善。朱子說,事理當然至極,又說至善是行到極處,就是說做好事做到極致。

「止」有兩重意思,一是不達到最高的境界,永遠不能停,永遠要向前進。二是達到了之後不能夠改,不能動搖,即值守不遷。

止於至善非常難,因為人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至善是我們的一個理想,也是我們行為的終極標準,不光要達到,還要守。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人會有很多個人利益上的考慮,要戰勝它很難。但是,《大學》認為,知止就能定,只有真知止,才能守善不偏。

「定而後能靜」,就又進了一步。人在這個世界上,時常受到外界和自己的影響。如果我們修為不深,打坐也好、靜坐也罷,儘管人坐在那裡,思想卻像跑馬一樣。

「定」,包含堅定、鎮定、篤定,各種各樣的定。有了「定」,才能真正做到吾道一以貫之。

所以如果你不讀書,卻說自己有一個堅定的信仰,那就是盲目的信仰。一定要讀了書,很多道理搞清楚了以後,你才能夠真正達到「定」。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定是理,靜在心,既定於理,心便會靜,若不定於理,此心只是東去西去。」這是朱子講的。

總而言之,「定」是一種客觀狀況,而靜是人的主觀心靈狀態。心理要能確定,下一步就是如何達到靜。

朱子說過,心定就是心不妄動,心不妄動就是靜,妄動者只是無根而動。為什麼會靜不下來?因為心裏面沒有根基,這個根基就是至善的根基,你沒有根基,就會無根而動。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靜而後能安」,意思就是我們知道所有的真理、所有的天道後,才能夠安。

「安而後能慮」,朱子認為「慮」就是處事精想,做人做事,要考慮得精深一點,長遠一點。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慮不是純粹指思維,儒家倡導思與行合一,思慮得當,行為才能夠得當。

當你能夠真正地有理性的認識,知道怎麼正確地對待事物,你就會有新的思路,這叫「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朱子對這句話的注釋是:「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莫終所後。」

他沒有直接講終始、本末之間的關係,而是告訴我們始終和本末在哪裡,重點在哪裡,主從關係什麼樣,讓我們按照這幾個點去思考。

讀書、做人也是這樣,我們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先後,要想清楚,何者為先,何者為後。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明明德」要表現為具體的、實際的,對統治者來說,就是要證明你已經明德,那你就要把國家治理好。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具體而言就是,要把天下國家搞好,最後還是要落實到個人的修為上。一步一步從外到里,推到最最原始的地方,從「格物致知」開始。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格物」是什麼?漢唐對「格」的解釋一個是來,還有一個意思是致。

格物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不斷地向你呈現很多事物,既包括事情,也包括物態,你要能夠接受它們,琢磨它們,研究它們。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為什麼不把意誠、心正放在前面,而把「格物致知」放前面?為什麼不是先從內心開始,然後琢磨外面的世界?

這麼問,實際上是從現代的思維邏輯出發的。我們現在有內外之分,認為誠意正心了以後,才能格物致知,由內到外。

但是古人認為,萬物一體,人力和物力、天力是一體的,所以你一開始如何誠意正心?怎麼來表明你的心正,怎麼能夠證明你誠?

因此,格物以後才能致知。這個知,包含了對世界的整體認知,在世界上如何為人為事。

格物致知了以後就是意誠。是說一個人在世界上,做事情要知心,一定不要騙自己。

意誠而後心正。為什麼要正心?因為心是不容易靜的,擺來擺去不容易正。而正的一個主觀條件是,自己不要偏,才能把心放到應該放的位置上去,這樣才能夠修身。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不是根據既定的行為規範來糾正自己的行為,而是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完善、提高自己,反省自己,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不斷糾正自己。

所以修身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始終要在實踐當中進行,是一個終身的學以成人的過程。

身修了以後,你才能夠齊家,然後治國。

孔子說「修己以治人」,把自己管好、修好了以後,再來統治天下百姓。學習也是這麼一個目的:修己治人,修己安百姓。

講師介紹

在成功學流行的今天,這本皇帝讀的書帶你大道至簡 - 天天要聞

張汝倫

思想食堂講師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西哲學和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