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名聞天下,每到節假日,西湖邊擠滿了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如果喜歡西湖的風景,又不想去擠人堆,在西湖以西,有個鳥鳴境幽的好去處,那就是茅家埠。
茅家埠位於楊公堤西邊,其名源於明清時村口埠頭布滿茅草,野趣橫生而得名。景區面積很大,遊人不多,清靜淡雅。找了個周末,我們去茅家埠尋古探幽。
這裡原先是著名的「上香古道」的起點,香客們在這裡下了船,沿著古道直奔天竺、靈隱。沿途寺庵、齋堂、商鋪鱗次櫛比,遊客絡繹不絕。到上世紀40年代後期,從湖濱到靈隱開通了公路,這條「上香古道」才漸漸沉寂,現在的茅家埠反倒成為遊人如織的西湖邊難得的清幽之地。
沿著木板搭起的宛轉小徑漫步於疏竹叢葦間,或是在茅草亭中靜坐聽風,「淡抹」的西子便活現在眼前。
景區中有一個茅家埠村,舊時在此居住的大多是茅姓人家,以採茶養蠶為生。村中一條小街,也是上香古道的一部分,原先商埠雲集,酒肆茶樓林立。
近年來,隨著周邊茅家埠景區的開發,原本隱在山間的一個小村莊,現在已經變成遠近人們休閑的好去處,約個三五好友在這裡品茗飲酒、打牌聊天,度過一個快樂的休息天。
村莊的大部分房屋改建成民宿或者農家樂,有中式的適合家庭聚會,也有小資的,供三五好友小聚或小情侶們約會。那舍、小築,聽著名字就很有味道。
鳥鳴境幽,山林野趣,已經成為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人們放鬆心靈之地。
我們在村中找了住處,在村中閑逛一會。村中還有村民住著,體會到濃濃的生活氣息。
我們出村穿過龍井路到了對面的茅家埠景區,湖邊一幢醉白樓,不知道李白當年是不是曾經醉倒在這裡。
沿小徑往北,有一片餐飲茶歇聚集之地。內里有一個都錦生故居,可惜沒有開門。
沿著水邊堤岸一路北行,到得湖邊,豁然間視野大開,眼前一橋橫卧湖面,橋名為玉澗橋。
登上橋頂,近處亭台樓榭,遠處湖光山色,清新淡雅,耳目為之一新。
過橋沿湖邊往東,可以看到通利古橋,三、四百年前,遠途來杭去靈隱、天竺寺燒香的香客,航船經過此橋後,就要上岸徒步了。
茅家埠湖面不大,樹木茂密,適合水鳥棲息,沿路走去,看到很多「打鳥」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或在湖邊,或在亭沿,耐心地等待著他們要捕捉的飛鳥出現。我也學著樣,打了一會鳥,可惜裝備不佳,聊以自娛了。
沿著湖邊繼續往東,到底就是楊公堤,沿著楊公堤往南走到龍井支路往西繞回,走到三台山路後往南,可以到茅家埠景區的南面走一走,這裡也有很多古迹和秀麗的風景。
近浙江賓館的地方,有蘇東坡大麥嶺摩崖題記,位於路邊的小山丘,很容易錯過。1090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傑、張壽同游天竺過大麥嶺時所題。可惜大部分已經損壞,殘存的部分被一座亭子很好地保護了起來。
過浙江賓館後往西邊小徑到湖邊,這裡有個烏龜潭景區,溪水潺潺,古橋蒼桑,古木參天,景色秀麗。
南邊有於忠肅公祠和于謙墓,祠為祭奠于謙所建,于謙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他和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雄」。可惜鐵將軍把門,不能入內憑弔了。
過一馬路,有幾處老宅,現在改建成紫萱度假村,設計順應自然,幾幢不大的小屋散落其間,與景區融為一體,沒有突兀之感。
一路走來,間或灑落了幾點小雨,雨後轉晴,星星點點的陽光透過樹杈印在青石板上,透出一絲古意。
雨後的常青藤更加綠意盎然。
無意之中竟然撞進了大名鼎鼎的湖畔大學,馬雲創辦的這所大學據說是目前世界上錄取率最低的一所,沒有之一。
大學南邊有個子久草堂,是個茶室,以黃公望(字子久)命名,據說是黃公望舊居改建,走得乏了,在這裡閑坐一會,靜靜地享用一杯清茶。
湖邊還有一座武狀元坊,嘉定七年,右榜武狀元劉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狀元坊,2003年重建,以志古迹。
站在武狀元坊這邊望向湖對岸,霽虹橋如長虹卧波,靜伏水面。
半天時間在景區里兜兜轉轉,回到茅家埠村時已是暮色半合,村口有家名為「弄堂里」的餐廳,環境優雅,品質上佳,價格公道,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第二天醒得早,起來時看到村中的大爺大媽已經在湖邊鍛煉身體了。
我走到楊公堤邊,想拍個日出的照片,天邊一直雲遮霧繞,沒有看到太陽升起,但是朝霞印滿了東邊的天空,早起的船工在準備一天的工作,卻也給我呈現了難得的美景。
那麼,你也找個雙休日,到這清靜的茅家埠來走一走,歇一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