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每一個兒童一生中進入的第一所學校,對於每一個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當下新生代 80 後、90後父母們,為了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些會選擇將孩子交給祖輩進行教育。
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隔代遺傳面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祖輩們缺乏科學的教育兒童的方法,在培養兒童良好習慣的問題上缺乏技巧。
習慣的養成,其實是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所以,隔代教育中的習慣培養問題,就自然地成為了一個大家關注的課題。

祖輩應注意自己在孫輩面前的言行
在學習心理學的研究中,無論是認知派還是行為派,研究的焦點都集中在,獲得直接的經驗及直接的強化上。班杜拉則提出了另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那就是觀察學習。
他認為,通過觀察榜樣可以形成任何一種,從直接經驗中得到的行為。學習者只要在一定的條件下觀察到他人行為,不必親自體驗去強化,只是通過觀察學習,榜樣替代反應就可以得到行為的強化。
譬如,在一個攻擊性實驗中,班杜拉讓兒童觀察榜樣的攻擊行為,兒童就會自主地學會這種攻擊行為。
這種理論,同樣可以運用到隔代教育中的習慣培養問題上。
在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很多兒童之所以會有很多陋習,就是因為他們每天和祖輩待在一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經常看到祖輩進行某種不良的行為,久而久之,也就通過「榜樣強化」,習得了這種不良習慣。
因此,作為祖輩,首先應該積極接受子女的建議和批評。因為他們自身沒有意識,要避免在兒童面前做很多不良習慣,也不覺得這樣的習慣是不良習慣,比如隨地吐痰,便後不洗手等等。
其次,祖輩在與孫輩共處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避免自己的不良行為,如若有一些行為自身無法剋制。
譬如抽煙,應該盡量避開兒童進行,或者在不小心做過了之後,給自己這種行為貼一個壞的標籤,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要學習。

引導兒童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在觀察學習理論中,班杜拉提出強化是促進學習的因素之一,強化對於學習行為的表現是必要的因素。班杜拉注意到三種強化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即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其中,班杜拉比較強調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的作用。所謂自我強化,是指人能夠自發地預測自己行為的結果,並依靠信息反饋進行評價。強調學習的認知性和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班杜拉的強化理論對隔代教育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隔代教育中,祖輩可以通過表揚、實物鼓勵或者其他形式來強化兒童好的習慣,促進兒童記住這種行為。
當然,為了避免兒童單純為了獎勵而做出好的行為,祖輩應該通過運用外在獎勵的形式促進,而通過將這種行為過度到內在行為,獎勵的同時也應促進兒童更加積極地養成好習慣。
因此,在家庭中,祖輩應重視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促進兒童可以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隔代教育的角度
家庭成員之間,盡量對兒童習慣培養問題保持一致性,有爭議時要盡量避開兒童私下裡討論。在家庭中,祖輩的教育要盡量與父輩的教育思想相一致。
因為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父輩和祖輩不能統一教育方式,在培養兒童習慣的方式、以及培養什麼樣的習慣上有完全不同的想法,這會讓孩子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同時,這也會增大家庭矛盾發生的幾率。因此,祖輩在遵循以往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要主動地多和孩子的父母溝通,在習慣培養問題上保持統一和一致。

培養好習慣、要講究方法策略,適當地採取幽默暗示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兒童的好習慣,要講究一定的策略。直接強烈責備、嚴格擺正是不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對於一些小的習慣問題,長輩們最好能將問題指出來,又不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
在此舉一個例子,有一天家裡來了一個帶嬰兒的客人,尿布正好不夠用,於是一位爺爺就把孫子的毛巾遞過去。
孫子馬上上前阻止,說這是自己的洗臉毛巾。爺爺不動聲色地說,對不起,可是別人不會這樣晾洗臉毛巾啊。於是從此以後,小孫子每次都把自己的洗臉毛巾折得整整齊齊的,再晾起來。
在這個例子里,這位爺爺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他沒有直接說你這裡做得不好,而是比較婉轉地,用一種「誤會」來提示他毛巾要疊整齊。小孫子自然比較容易接受。
假使這位爺爺不是這樣說,而是直接當著客人的面子斥責孫子毛巾晾得像尿布一樣的話,我想這個孫子是一定會覺得受到了輕視和侮辱。

表揚孩子好習慣的同時,不用貼標籤的方式強化兒童的壞習慣
對於兒童的好習慣,大人若是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或者是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兒童的這種行為就會受到強化,這樣就可以促進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
因此,祖輩在對孫輩的習慣培養教育上,應該著重注意這一點:及時進行表揚,並且多多鼓勵孩子做出良好的行為。
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反覆多次進行這種行為模式之後,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一點,若是兒童有不良的習慣,祖輩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去刻意地給予暗示和強化。
例如,在孩子面前對別人說「這孩子就是喜歡拖拖拉拉」、「我這孫子就是不太懂禮貌,見人也不打招呼,您別介意」諸如此類。
這種貼標籤行為,事實上是對兒童的不良習慣給予了一個強化,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若兒童自身也認可了自己是這樣的性格,那麼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兒童會自然地朝著被貼了標籤的那個方向走,非常不利於兒童好習慣的養成。

用耐心去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養成好習慣
祖輩雖然有著豐富的教育經驗,但畢竟已經是幾十年前的經驗。因此,重拾對低齡兒童的習慣培養教育,對於祖輩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兒童們生活經驗不足,遇到問題容易退縮的心態,有時候會激發祖輩們的怒氣,認為孩子太脆弱不夠堅強。事實是,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兒童遇到的磨練少,面對困難時產生退縮、軟弱的心態是比較常見的。
因此,在兒童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祖輩應該多多督促孩子們,去完成好的習慣行為。因為習慣的養成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反覆不斷強化。
兒童自己很難有這個意識,所以祖輩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耐心糾正、積極引導。萬萬不可在最初就提出一個很高的目標教育孩子完成,應該先把目標設置得低一些,再引導孩子逐步養成。
內容 | 網路
圖片 | ABDUZEEDO

第11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日程
8 月 12 日上午 | |
第 11 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開幕式及主題演講 3 場 | |
8 月 12 日下午 | |
專家對話 | 本土化應用: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華德福與蒙台梭利 |
青少年輔導: 青春期、學習與生涯規劃 | |
隔代教育:相隔與相融、困境與對策 | |
婚姻情感:親密關係、性與婚外情 | |
校園霸凌:預防策略與處理機制 | |
哀傷輔導:從失去(成癮、死亡、離異)中恢復 | |
曾海波博士 朱淑玲 高級教師 | 學習教練專場 |
廖鳳池博士 | 1879 專場 |
格桑澤仁教授 | 催眠專場 |
8 月 13 日上午 | |
胡佩誠教授 | 中國性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主題演講 |
Dr. Nicolle Zapien | 如何通過生命教練提升夫妻關係主題演講 |
郭祥益主任 | 看見自己、發現未來-家庭親子生涯工作坊 |
徐西森教授 | 家庭危機干預與諮詢工作坊 |
金洪源教授 | 科學潛意識觀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實效化家庭教育主題演講 |
王錚副教授 | 擬格式塔方向工作坊 |
劉偉教授 | 繪畫手冊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工作坊 |
袁愛玲教授 | 擬蒙台梭利方向主題演講 |
何勝昔博士後 | 美國教育實務分享主題演講 |
8 月 13 日下午 | |
賀嶺峰教授 | 擬進化心理學方向主題演講 |
Dr. Elizabeth J. Beaven | 擬華德福/家校社方向主題演講 |
曾文志教授 | 認真玩在輔導諮商上的價值與應用工作坊 |
連廷嘉教授 | 家庭遊戲卡在家庭教育與輔導上的應用工作坊 |
林旻沛博士 | 當心理輔導/心理諮詢遇見網路沉迷行為:網路沉迷的評估與干預及實操 演練工作坊 |
王金麗教授 | 擬家排方向工作坊 |
8 月 13 日晚上 | |
張梅玲教授 |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題講座 |
蔡春美博士 | 行動取向體驗工作坊(Action method):理性與感性的最近距離 |
優秀心理成果交流展 | |
8 月 14 日上午 | |
郭曉潔導師 | 擬薩提亞方向演講 |
方剛博士 | 青春期性教育主題演講 |
王紀瓊導師 | 家庭教育實操化和生活化的技術演講 |
郝景芳博士 | 從認知和學習角度談兒童創造力和教育演講 |
鄭寧教授 | 關於大學生無氣力症的診斷與篩查演講 |
Lorna Cordwell | 擬催眠方向工作坊 |
田秀蘭教授 | 家庭對個人生涯決定方面的影響工作坊 |
蔡麗芳博士 | 擬兒童遊戲治療方向工作坊 |
8 月 14 日下午 | |
專家對話合場 | |
閉幕式及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秘書處授牌 | |
註:該日程所列舉專家演講時間及論壇嘉賓均為擬定,部分專家和演講題目尚在確定中,具體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

早鳥價:
第一階段優惠價(3.20-4.20日):1980元/人
第二階段優惠價(4.21-5.20日):2580元/人
第三階段恢復正價(5.21-8.11日):3980元/人
(此費 用含會議費、資料費等,不含食宿費)
學生綠色通道(3.20-5.20日):980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研究生可提交申請
註:以上每階段優惠,均以全額繳費為準;如您臨時不能出席,需提前15天通知組委會,本期名額可自動轉為第12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逾期通知不予退費;
和計劃會員、1879學員在所有價格的基礎上優惠300元(學生綠色通道不重複享受此優惠);以上所有解釋權歸成功之道教育機構所有。
詳情請諮詢大會組委會:010-51653135/36
早鳥價第二階段優惠正在進行中~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在線報名哦!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在線報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