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因裝修款對簿公堂,法官引經據典判決書喚醒兄弟情

極目新聞記者 孫婷婷

通訊員 化一丹 陳章穎

「寥寥數語難以解開雙方多年的心結,但同時也實不忍看到兄弟鬩牆、豆萁相煎,導致雙方隔閡進一步加深,希望雙方能念及手足之情,放下心中芥蒂,從恩怨、訴訟中儘快抽身出去,回歸正常生活……」一對親兄弟因母親2萬元的裝修款而深陷訴訟,法院開庭當庭調解之後雙方關係仍劍拔弩張。法官引經據典的判決書喚醒了兄弟情,弟弟表示自己被說服了,感受到了法院的良苦用心,他願意履行付款義務,服判息訴。

張一(化名)有兄妹三人,2018年,他的母親因拆遷還建了一套房屋,兄妹四人商議,由三兄弟各出2萬元,共同籌資為母親裝修新屋。張一從事裝修工作,裝修的任務就交給他負責。2021年,母親拿到了新房後,三弟按照約定給大哥交了2萬元,張一開始對房屋進行裝修,二弟遲遲未付錢,導致房屋裝修未能完成。

2023年8月,張一一紙訴狀將二弟告上了武漢市黃陂區法院,要求其支付2萬元裝修款及利息。然而,在審理過程中,兩兄弟除了裝修款問題,還夾雜著其他矛盾積怨,將三弟和小妹以證人等身份扯進庭審之中。原本兩兄弟之間的紛爭,變成了四兄妹的「擂台賽」。

庭審過程中,承辦法官了解到,他們的母親早年喪夫,四個孩子由她一手拉扯長大。承辦法官認為,這件事情不單單只是2萬元裝修款的問題,訴訟只是表現形式,只有找到癥結,化解心結,才能修復家庭成員關係,維護好家庭團結,避免更多問題的產生。隨後,法官當庭組織調解,希望兩兄弟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母親著想,想想十指連心的母親,想想兄妹四人兒時的時光……「你們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你們養大,現在你們都已成家立業,母親一生過得不容易,更不希望看到子女們鬧矛盾。」一番話讓張一和二弟緩和了情緒,但雙方仍不肯退步。

在調解無果的情況下,今年1月,法院作出判決支持了張一2萬元裝修款的訴訟請求,但駁回了利息的訴訟請求。

在說理部分,法官動情地寫道:「本案的糾紛具有濃厚的家庭屬性,兄妹四人共同商議為母親裝修房屋本是孝心的表現,展現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對兄妹四人的初心應予褒揚。本案原、被告是血濃於水的同胞兄弟,雙方的共同目的應當是齊心協力儘快裝修好母親的房屋,讓老人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讓母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我們深知,寥寥數語難以解開雙方多年的心結,但同時也實不忍看到兄弟鬩牆、豆萁相煎,導致雙方隔閡進一步加深,希望雙方能念及手足之情,放下心中芥蒂,從恩怨、訴訟中儘快抽身出去,回歸正常生活。」

「法官,我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了,我把判決書仔細看了一遍,你們為這個事情操心了。」收到判決書後,這一席話讓張一的二弟有所觸動,他主動給法官打來電話,表示自己認真地、仔細地閱讀了判決書,他主動找到哥哥支付了款項。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