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銅線換鋁線,真的是「偷工減料」嗎?

前段時間,一則名為「小米汽車為了節約整車成本而偷工減料」的帖子,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據了解,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網上發文稱,小米汽車的充電線束使用了鋁材而非傳統車企使用的銅材料,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銅材是一種價格昂貴的材料,至少相對來說鋁線材的名字要顯得陌生很多。

那麼使用鋁材取代銅,真的就是偷工減料嗎?當然不是,選用鋁材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給車減重。

事實上,長久以來「銅線」都是汽車線束的主要材料,它擁有出色的導電率和安全穩定性,在傳統燃油車時代,銅合金導線的直徑普遍在0.35~25mm,大致估算下來整車所需要的線束重量為25~30kg,約佔汽車總重量的2%左右,除了外包材料和接線端子等輔料外,其餘大多數都是銅線材,以正常的油車油耗來說,這重量大概會帶來百公里0.1kg的汽油消耗,總體上來說,對整車的油耗水平影響不大。

不過,在電動汽車時代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轉變,一方面三電系統取代了原有以機械結構為基礎的發動機變速器,更多的電氣設備被植入汽車,而連接串聯自然要使用更多的線束,此外電車在高壓充電時也需要使用更粗的銅線來提高承載能力,這些都變相增加了線材在整車重量里的佔比。

對此,來自蓋世汽車研究學院的高級總監「王顯斌」表示:「如果是一台1.6-2噸重的b級純電動車,即便智能化不高,它的整車線束使用量都將達到4km,重量約在60-80kg,占整車重量約在3%-5%。」

線束增多變粗,自然整車重量也會增加,而汽車變胖對於汽車的制動、操控來說都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要想給車減肥,要麼犧牲續航削減電池,要麼就想其他辦法,顯然,使用更加輕便的線束材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而在眾多替代銅線材的備選材料中,鋁材一直都是最為理想的選擇,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銅材要比鋁材重3.3倍,而在重量相同的情況下,鋁的體積更大且導電性能是銅的兩倍,從這個角度來說,用鋁材替換為銅材,電動汽車可以在不影響甚至提高性能的情況下,獲得相當不錯的減重效果,而在安裝過程中,鋁材也不需要橋架和穿管,因此安裝成本也將減少20%~50%。如果以以每噸7.5萬元的銅價和每噸2萬元的鋁價來粗略估算,車企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在線束成本上節約6~7倍。

事實上,受制於商業化程度以及成本因素,鋁線材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應用,而這幾年隨著相關技術逐漸成熟,包括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也在階段性地使用鋁材來部分取代原有的銅線材,這也是su7使用鋁線材的一大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的鋁材使用僅僅是在充電槍等局部範圍,並不是網傳的大範圍使用,也不存在所謂的減配,其目的更多是為了為後續整車「銅換鋁」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