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養的綠蘿長得如此茂盛,不由自主地去看看陽台,那些被我冷落多年的蘆薈,居然還頑強地活著,依然像利劍般傲然指天。我有點震撼了,是什麼讓它們的生命力如此強大?自生自滅而不屈。
20年前,這些蘆薈同時住進家裡來的時候,一如當年風華正茂的自己,青蔥活力,意氣風發。我是個隨性的主,只要看到合意的盆栽,就會買回來,客廳里擺放幾天圖個新鮮,勁一過,就搬到陽台上光合作用。
久而久之,在陽台上開闢了個小花園。為了這些盆栽,我堅持不把陽台包起來,怕陽光與空氣不夠。閑暇之餘,喜歡在陽台上閱讀賞花,寫意得很。
最愛的是夏夜月圓之夜,躺在搖椅上聽古箏,花草立在腳邊賞月華,如水的月光照著陽台上的我和花草,在涼爽的風中一起入眠。這些花花草草陪伴度過多少異鄉的不眠之夜。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只有賞花的興趣,並無園丁的潛質。護理花草的時候,不是澆水太勤,就是忘記澆花了。縱使剛買回來開得再盛的花,也是曇花一現,並不長久。
闊葉的盆栽更容易夭折,而我,只是一如既往地買回來,以期裝飾出生機勃勃的春意,至於它能活多久,不計後果。買得勤也死得快。一來二去,倒只有幾盆蘆薈一直綠意盎然,春來冬去陪著我。
覺得自己不是養花的料,我種植的興趣慢慢冷卻了,從此便懶得去管它們,任其自生自滅。漸漸地,花盆有一大半空了,我也徹底忘記了它們。
搬遷後,我把舊房子託付給朋友住了一段時間,她便時不時向我討要陽台上的盆栽。我想想自己也沒空料理,便大方地讓她搬回老家去了。
待我偶爾回家看時,陽台上還剩下一些蘆薈,想來這也是朋友挑剩不要的可憐蟲罷。既然剩下了,便更沒人料理了,真不知它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個個嚴冬酷暑的,替我堅守這個曾蒙塵的陽台。
一半是驚奇,一半是內疚,我動手幫它們修剪殘葉。有一盆因土壤太少,裸在外的葉子乾枯了一半,中間的葉子卻愈加厚綠,還有些扎人手。
我替它培了土,當手觸摸到泥土時,聞到泥土氣息的時候,突然覺得土壤才是萬物生長的根源,如果沒有土壤和空氣,生命無從生根發芽。
當我重新寵幸這些生命時,心態真的變了。年青的時候憑一時意氣搬回盆栽的時候,只是訝然那茂盛的新綠,能夠讓人賞心悅目而己。儼然不知常綠的生命需細心呵護才行,真對不起那麼多被我養死的花草了。
唯這些無養也生的蘆薈,不自棄,不棄人,唱出的生命之曲,讓人愈來愈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