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家裡的裝修,正悄悄操控全家人的行為!
來,舉個例子。
家裡有個角落一直是空的,於是你打算放台跑步機,想著每天跑跑步,然後悄悄驚艷所有人……哼哼[淚奔]
果斷購入,
一個月後,
效果出來了:
為什麼很多人家跑步機最後都是閑置的?
很簡單,因為沒有氛圍。
什麼叫氛圍?
健身房就是一種氛圍,各種器械,各種健身大咖,肌肉猛男……大家都在擼鐵,揮灑汗水。
或者,單純的在你家跑步機前面掛上情敵的照片(關鍵元素),這也是一種氛圍~
所有裝修的本質,都是在塑造氛圍。
環境行為學有個經典實驗:
把辦公室綠植從角落搬到過道後,員工步行量平均增加23%,
裝修不是靜態的背景板,而是24小時運轉的行為訓練場,那些被精心設計的動線、色彩與光影,正在用潛移默化的力量引導著我們的日常。
比如,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從裝修下手?
如果你家客廳是柔軟的沙發,大大的電視,以及觸手可及的遙控器,我想大部分孩子都會忍不住去看,因為你把氛圍都製造到這了,不看似乎不符合劇情走向……
不如放棄傳統客廳三件套(沙發+茶几+電視),換成實木桌+整牆書櫃組合,不少業主實測:改造後孩子日均閱讀時長有顯著提升。
把強迫孩子閱讀,變成製造空間氛圍引導他愛上閱讀。
再比如,如何拯救廚房,讓下廚變不再是折磨?
不可否認,人都是趨美的,就連下廚也是如此。
如果廚房是這樣,很難讓人提起做飯的興趣:
因此,想要拒絕外賣,增加在家做飯的頻率,以及下廚熱情,那麼廚房的打造的關鍵詞必須是:好用+好看!
合理的動線,提升效率;
高低檯面化解彎腰酸痛;
感應燈帶自動照亮操作區,軌道插座實現設備自由布局;
大尺寸水槽方便清洗;
嵌入式電器,整齊利落;
品質鍋具,搭配好看的餐盤……
……
些都是促使我們在家做飯的動力。
再比如,有些朋友比較懶,不愛運動,那可以把家裡高頻走動的地方,設計的動感一些,通過色彩、傢具搭配去營造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氛圍。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情緒更加穩定的伴侶,除了選對人以外,你還可以製造一個情緒穩定的環境,比如素雅的新中式,自然的原木風,典雅的傳統美式……
處於這樣的氛圍里,就像從短袖換成了晚禮服,會潛移默化的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定的約束、標榜。
咱們個人的生活習慣,愛好,也需要環境氛圍去襯托,才會更有味。
愛喝茶的朋友,必然喜愛中式的底蘊,因為茶是傳統文化的具象代表,而中式風格又是文化的一脈傳承;
喜歡喝咖啡的朋友,一般更偏愛原木、北歐風的清新脫俗,靠近陽光,來一杯咖啡☕,看看書,挺讓人嚮往;
……
每種生活習慣背後都有一些支撐,我們需要找到它們,然後在空間里去呈現,這也是氛圍的塑造。
可以說,真正懂裝修的人,都善於用空間設計製造"想要的氛圍",而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實則是精心策劃的行為誘因。
遊樂場為什麼是五顏六色的?而圖書館、博物館基本以素色為主?
新中式為什麼讓人覺得寧靜?多巴胺風格為啥讓人覺得動感?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
真正的好房子從不炫耀風格,而是懂得隱身幕後,用恰到好處的設計推著全家人往更好的方向走。
這是裝修深層次的魅力,但很多人從未意識到,只是想著怎麼用更潮流的設計、高檔的材質,網紅的家居去堆砌……
裝修前先想清楚這3個問題:
1、我家裝修是純為了好看,還是需要塑造一種氛圍?如果是前者,直接刷某紅書。
2、如果是塑造氛圍,這個氛圍是怎樣的?想達到什麼效果?
3、如何塑造?用哪些設計、工具、元素去塑造?
這些問題會帶你進入裝修的更深度思考。
有人說,裝個修而已,哪有這麼麻煩。
注意:這不是麻煩與否的問題,因為無論你想不想,裝修後的房子,都會默默影響居住者的行為,關鍵是看你怎麼引導,引向何方。
……
一句話總結:
學會用"環境助推"法則,通過物理環境的精心設計,讓正確行為更容易發生。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廠長,專註整木定製|實木傢具
作者:廠長。家居從業者。
整木定製、實木傢具、家居好物
頭條認證家居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