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怕的,就是聽到父母說「為你好」,感覺這三個字就像緊箍咒一樣,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不止一次地告誡自己:長大之後,一定不會成為和父母一樣的父母,不給孩子製造無端地壓力。
可誰曾想,自己做了父母之後,還是會把「為你好」掛在嘴邊。「天下父母都一樣」這句話,在此刻變得具象化了。

為你好,是育兒路上最大的謊言
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把一度成為孩子最不願意聽的詞。
所謂的「為你好」,其實是父母基於自己的經驗、認知,為孩子提供一些看似對他們很有益處的經驗。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能夠避開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享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未來。

可問題是,這種「為你好」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這麼說吧,「為你好」只是父母的看法而已,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更像是一種變相的控制。
那些總是把「為你好」掛在嘴邊的父母,你們有沒有問過孩子的需求呢?

在「為你好」的名義下,父母可能會過度保護孩子,剝奪他們學會獨立的機會,讓孩子連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沒有。
最可怕的是,父母還喜歡用「為你好」情感綁架。只要孩子有反對意見,就被認定為不聽話,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以說,「為你好」是父母為自己的強勢,和錯誤的教育方式,找到的借口。

「為你好」的危害,孩子承受不起
父母一定想不到,長期被「為你好」裹挾地孩子,他們的身心會受到巨大傷害。到頭來,很和父母的期待大相徑庭。
1、抑制自主性
長期被父母的「為你好」控制,孩子壓根沒有自我決策的機會。
遇到事情,父母會借著「為你好」的口號,提出無數種解決方案,孩子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聽話照做就行。
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變成依賴性人格,忘記還需要自己思考和解決事情。一旦喪失自主能力,那孩子的未來真的就堪憂了。

2、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本身就有自己的想法,可偏偏被父母限制。
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想法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會跟父母「為你好」的規劃發生衝突,影響親子關係。
這樣的結果,其實和父母的教育初衷是相違背的。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誤解越來越深,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孩子一味想逃離。

3、心理健康受影響
父母的過度期望和控制,會讓孩子覺得特別痛苦,壓力很大。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就會被反對。那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對做事情失去熱情。
順帶著,孩子可能對生活也會失去熱情,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那就別做了。時間久了,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抑鬱方面的心理問題。
正確表達愛,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希望父母能夠明白。
既然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那父母學會正確地表達愛意,不就好了嗎?
父母應當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單方面地決定什麼對孩子最好。

第一:要學會傾聽和溝通
拉進親子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成為朋友,站在同一高度對話。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抽出兩三天時間,跟孩子深入地聊聊天。這個過程,能讓父母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便於接下來地教育。
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實需求。接下來,從朋友的角度給孩子一些建議,讓他們當做參考。

第二:要學會尊重選擇
孩子在成長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難道父母永遠在他們身後嗎?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孩子會長大,父母也會老去,他們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去嘗試、去做決定。哪怕有些決定是錯的,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自己嘗試了,才會印象深刻。

寫在最後:不要讓「為你好」成為一種口號,它除了會限制孩子的成長之外,真的找不到其他的優點。大多時候,父母要學會鼓勵,就算孩子跌倒了很多次,也沒有什麼大關係,反倒給他們積攢了更豐富的成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