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個人來說,家裡的床墊舒服與否至關重要,最起碼要比床架本身重要很多。
畢竟我平時睡覺就輕,選一張合適舒服的床墊,自然有助於睡眠,而選一張不那麼舒服的床墊,對我的睡眠還會起到反效果。
以前買床墊,我也是聽信了好多噱頭,走了不少彎路,現在想來,也算是替大家把坑都踩了個遍!
今天我就從我自身角度出發,和大家聊聊我自己是如何選到一張合適床墊的。
1、不考慮純乳膠和純棕麻墊
我知道,有不少人是堅定的棕墊、麻墊愛好者,至於我為什麼不選,而是建議盡量買彈簧床墊,且聽我一一道來。
先說乳膠,現在的乳膠難辨真假,就更不用說是產地了,自己很難判斷,之前我那張乳膠床墊,用了大概兩年多,就開始有粉化開裂的現象,很無奈。
睡感方面,乳膠總是給我一種難以名狀的不適感,體重稍微大一些,純乳膠墊回彈感很差,還不如鋪兩層褥子來得乾脆。
而棕墊,說是適合腰背不好的人,但真正用過就會知道,它並不舒服,腰背或許會因為挺直而減少形變,但其他地方會感覺很硌,還需要增加乳膠層變軟一些,但這樣,就不如去買較硬睡感的彈簧床墊了。
用膠多、味道大、容易發霉,也同樣是椰棕麻質床墊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個人感覺乳膠和棕麻材質只適合當做床墊的輔助材料,純乳膠、純棕麻材質的,不建議去選。
2、確定預算和傾向的睡感
上面說了很多,下面我會盡量精簡一些,聊聊這選擇的第二步,確定預算和睡感。
很多人挑床墊挑花了眼,或者被人忽悠著買到了劣質床墊,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一開始就沒確定好睡感和預算。
彈簧床墊的睡感大體可分為軟、硬、偏軟、偏硬,我個人傾向偏硬的,就找棕麻添加層厚一些、彈簧粗、回彈韌性大一些的。
如果傾向偏軟的,也可以按照上面相反的方法去選。
預算也要提前確定好,普通家庭,我個人建議在三千以下就行,具體為什麼,我最後一步會說明白。
3、盡量選獨立彈簧而非整網
彈簧床墊,拋開彈簧具體的樣式不說,可以簡單分成整網和獨立彈簧兩大類。
整網彈簧,造價較低,也最為經典,但如果一張床上睡兩個人,另一半體重又較重的話,牽一髮而動全身,晚上起夜翻身,整張床都會有所晃動。
獨立彈簧,則是用一個個小袋子包裹住彈簧,相當於每一個彈簧都是一個回彈區,好處就是互不影響且包裹感強,弊端則是成本高。
我自然更建議用獨立彈簧,買的時候注意彈簧袋子最好是用酷布包裹而非無紡布(容易粉化),當然,如果預算有限,整網彈簧亦可,舒適性並不會差太多。
4、面料和填充
面料和填充我放到一起說,雖然這是現在床墊營銷的重點,但遠沒有宣傳者說的那麼邪乎。
面料普通的針織面料就足夠用,再親膚,大多數人買回家床墊還是要鋪床單的,也就要它一個耐用和透氣性,針織面料足夠,什麼冰絲、負離子,統統是扯。
填充方面,就是在彈簧上層增加的乳膠、記憶棉、海綿這類的材料(雙面睡感的是上下層,可以翻面用),它們各有優缺點,還是建議在確定想要的睡感後,自己親自去試,身體體驗過的,才是最真實的。
網購的話,就看一下它官網的睡感是偏軟還是偏硬的就行,以此篩選,太過細微的差別普通人也體會不出來。
5、盡量選品牌不選雜牌
接下來這步很重要——床墊盡量選品牌,不選雜牌!
其實現在品牌床墊的價格也並非太貴,且有一些入門款都很不錯,千萬別貪圖便宜,去買那些雜牌床墊,用料完全不能保證,以前還有拆出過類似黑心棉的情況,每天睡在這樣的床墊上,真是不放心。
另外,品牌的售後也能保證,送過來有破損、污漬等情況都可以及時處理或更換,而那些雜牌……不找你再掏個運費就不錯了。
6、床墊越貴提升越小
最後,我給大家一句衷心的建議,床墊越貴,提升越小。
可能你鋪褥子,和睡六百塊床墊之間的感受是質變;六百塊換兩千的床墊是個質變;兩千的床墊換一張五千的普通品牌旗艦款,睡感也是質變。
再往上,就並非是真正有意義的提升了,無論如何更換什麼馬毛羊絨等名貴材料、還是費盡心思營銷自己的品牌是某某五星酒店定製款,獲得的睡感提升,都十分有限,大多是心理作用帶來的舒適感。
「我都花十萬買了張床墊,那不比你五千的床墊舒服20倍」?
但若大家試過兩者,會發現,是舒服一些,但不值20倍的價格,記住,床墊越貴,提升越小。
總之,新家買床墊的話,我也算是把坑都踩了個遍,上面這6步選擇方法分享給諸位,願它們能幫你挑到一張合適的床墊,讓你睡眠質量也變得稍好那麼一點,這便是我寫這篇的意義所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