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最大的自覺是什麼?
有句話是這樣說:
「人窮不說理,言輕莫勸人。」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還沒活明白的時候,不要輕易勸別人。
就算有所成就,對於他人的生活選擇,尤其是涉及婚姻、生育等人生大事,也應避免輕率地給出建議。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不同,各有各的難,既然不知他人苦,就莫管他人路。

1、有一種自私,叫「我是為你好」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對你指手畫腳的人,真的為你好么?」
深夜,看到一位寶媽在網上發出靈魂拷問。
或許,很多人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父母「為了你好」,勸你早點結婚,日後可以有個依靠;
朋友「為了你好」,勸你早點生娃,以免錯過最佳生育;
婆婆「為了你好」,勸你再生一個,為了孩子不會孤單。
……
這種不管當事人如何,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的「為你好」,往往只是為了他們自己好而已。
如果對方反抗,還會理直氣壯地指責對方「不知好歹」。
莊子就曾言: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同樣,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想要什麼,何種生活最適合我呢?
自己被二胎、三胎捆綁得一團亂麻,常常叫苦叫累,抱怨沒有自己的時間的人,居然還在勸別人也生二胎、三胎。
仔細想想,其實有點可笑。
真正的關懷,無需多言,只會讓你感受到被尊重、被包容的愛意,那才是真的為你好。
如果一個人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卻對你提出諸多要求的時候,那絕不是愛,那是控制罷了。
說白了,就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自私罷了。
所以,將那隻伸得太長」的手收回,不僅體現了對他人「自我決定權」的尊重,還能有效預防諸多無謂的衝突。

2、不要為封建思想助紂為虐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
有個女人,為了給婆家生個兒子,不停地懷孕、生產。
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好,但架不住旁人勸她「再試試,生了兒子就有了保障」的想法。
有一回生產,心跳驟停兩次,全身換血四次,差點死在手術台上。
最後,搞得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
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覺得嫁了人,如果不生個兒子出來,就彷彿觸犯了天條?
生育子女,應當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自願選擇與堅定決定,而非外界施加的壓力或是某種誘惑之下的產物。
所以女人一定要警惕——
那些勸你繼續生的人,可能不是想你生「二胎」,只是想要生個男孩!
但現今社會,生個兒子,如果不好好教育,未必能給自己養老;生個兒子,沒有出息,一樣有操不完的心……
覺得只有兒子才是根的人,愚鈍又可憐。
千萬不要讓自己成了這些人的「祭品」,也不要為封建思想助紂為虐,更不要再用那些陳舊的觀念去影響別人了。
這既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自覺,更是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3、教育好一個孩子比養一個孩子更重要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
那些勸別人繼續生孩子的人,只是上嘴皮碰碰下嘴皮一般簡單。
可經歷過養育子女的人都知道,現實生活遠沒有那麼容易。
曾有一份報告顯示——
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約68萬。
光有錢就完事了嗎?
從幼兒園開始,輔導作業、接送上下學,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任務,還有興趣班、升學壓力等等。
養一個孩子,不僅財務狀況要跟上,還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是自己的機會、人生。
面對如此現實,還能輕易勸他人生育二胎、三胎嗎?
其實,比起拼生,倒不如拼養。
生再多的孩子,如果個個都不成器,父母從早到晚都是憂心忡忡;
只有一個孩子,若是好好教育,家人一樣可以跟著子女享受幸福。
人民日報就說:
「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業。孩子是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去教育、去引導,去影響的。」
教育好一個孩子,遠比多養幾個孩子,來得更重要。

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甚至生不生二胎,都是個人的抉擇,旁人無法替代。
這世間百態,各有所難,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所以作為旁觀者,能做的,唯有「尊重」與「理解」。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此生便不負流年、亦不負自己。
與君共勉。